第235章 暂避风头
第235章 暂避风头“亲爱的达瓦里氏,我就知道是你!”
雷诺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我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跨国电话了—”
自从中苏关係迅速恶化后双方几乎断绝了沟通。
因此,当来自中国的电话打来时,雷诺几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林书平。
毕竟从上次分別后,他就一直在惦记著林书平的十万盒沪牌雪膏。
林书平也笑著回復道:“雷诺先生,就在一个多小时前,我安排了一百个火车皮的货物,目前已经成功抵达布市,那里面就有您需要的东西,我这次打电话来,就是要通知雷诺先生一下,让您做好接收的准备。”
与此同时,这场跨国电话里,话务员正全程录听著双方交谈的內容。
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当双方一开口,就用熟练的俄语交谈时,话务员已经完全憎逼了。
因为根本听不懂。
好在长途台有语音录製功能,虽然听不懂,但还是能很准確的把双方交谈內容记录下来,以备后续调查。
而雷诺此时听到林书平的话后,就立即安排人去查询货物状態,並对林书平说道:“
林,你不要掛断电话,我已经让人打电话给布拉戈维申斯克,只要一切合规,我立即让人把第二架图-154客机启程,飞往中国”
林书平连忙道谢。
等待期间他也没有閒著,热情邀请雷诺来国內游玩。
虽然只是隨口一说,但没想到雷诺竟然还真的答应了,並且还反过来邀请林书平来莫斯科红场,参与明年5月9日举办的卫国战爭胜利节,言称此举无关国事,只是私人邀请。
但林书平却听得直眉,这种活动他如果参加了,那绝对会產生深远的意义,人心回测,因此立即连打几个哈哈,糊弄过去,“工作太忙,无法远离,而且像我这种人,倘若出国,非常麻烦,政治审查也很严格—”
雷诺闻言,也只能遗憾。
他倒是理解林书平的处境,因为他在这两天也听过一些风声,这次交易,在国际黑市上也產生了一定的轰动和影响,毕竟虽然很多人都在偷偷变卖苏联国有资產,但像是林书平这么大手笔却是绝无仅有。
而林书平凭藉这次交易,自然赚的盆满体满,中国方面肯定也不会轻易的放这样的人离境,也是唯恐挟资潜逃,毕竟类似的事情不仅在中国,其实在苏联更是经常发生,雷诺转念一想,也並未勉强。
攀聊片刻后,雷诺得到了布市传来的消息,得知十万盒沪牌雪膏装满了一整个火车皮后,雷诺便高兴的在电话里对林书平热情说道:“林,很感谢你的赠礼,你不仅是一个正直守信的商人,也是我最真诚的朋友,那么亲爱的达瓦里氏,確定不来莫斯科参观一下么?我可以派专机去接你。”
林书平笑道:“不了,雷诺先生,我想再向您確认一下,这一批所有的货物都已经准確无误的抵达布市了么?”
“是的,林。”
雷诺说道:“所有的货物都已经到了,接下来,我会立即安排第二架图-154客机起飞,前往中国!”
林书平心中鬆了口气,在感谢一番后,便掛断了电话。
但他旋即就有了更大的困惑。
货物成功运送到布市,这一点是肯定的。
但马德胜回来后,为什么会被抢?还被人捅了?
他有点想不通,也只能等马站长回来后才能了解情况了。
至於让他跟著去医院探望马德胜,林书平那是半点也不愿意。
他现在的命可非常值钱·
刚刚闪过这个念头,林书平就忽然愣住了,马德胜被抢被捅,搞不好跟自己还有些关係,毕竟是他让马德胜代替自己去的布市,旁人虽然知道林书平的名字,但却根本不知道林书平的详细信息,错把马德胜当成自己,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样一想,林书平的心臟都快跳到嗓子眼。
想要返程的心达到顶峰。
而实际情况,也跟林书平猜测的八九不离十。
话说马德胜乘坐列车从布市铁路回归时,列车按规定停靠在海关,接受检查。
而正当一百个车皮,一个个被工作人员检查,確保没有走私物品时。
正走下列车抽菸的马德胜,忽然就被四五个青壮年围住,他们二话不说,直接就去抢夺马德胜手上的皮包。
那皮包里是马德胜从苏联带回来的,里面装了四十块苏联產的电子手錶,价值不菲,他一时气急败坏,上前拼斗,结果就被人反手在屁股上捅了一刀。
海关外的动静被站內的工作人员注意,很快就有人出来查看状况,可惜抢劫的人已经拔腿窜逃。
直到浑身是血的马德胜,被人抬上架子车,慌忙送往镇医院的时候,马德胜却还是异常清醒,並骂骂咧咧,“我日他姥姥——””
但这事儿,他算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了。
首先,那四十块苏联產的电子手錶是走私货,被抢了也不能报警。
其次,马德胜在被抢前,其实清楚的听到了对方的询问声:
“你就是报纸上说的林书平,林老板吧?”
“听说你在苏联赚了好几个亿?”
“兄弟们最近饭都吃不饱,能不能匀一些给兄弟们?”
马德胜当时便大惊失色,急忙矢口否认。
然而却没有什么卵用。
那几个年轻人早在看到从列车里走下的马德胜时,就已经兴奋的眼晴都红起来了。
尤其是看到马德胜那沉甸甸的手提皮包时,更是二话不说就上来抢夺。
其中一人还凶狠的耍著蝴蝶刀,示意马德胜不要轻举妄动。
结果马德胜动了,然后就被捅了,如果不是动静闹得太大,引起了海关工作人员的注意,搞不好马德胜直接就被抬走了。
而这一切林书平並不知晓。
因为他寸步都没有离开火车站点。
一直到当天傍晚,他就乘坐上发往哈尔滨的列车,连夜离开。
因为张和生此前就已经协调过铁路部门,所以林书平这次乘坐的依旧是软臥。
且由於是始发站,整个列车车厢都没多少乘客,如此林书平才能安稳锁紧房门,好好休息。
翌日中午,林书平乘坐飞机,从哈尔滨飞到燕京,期间在飞机上草草吃了份工作餐。
下午三点,飞机刚落地,林书平就去附近报摊买报纸。
诸如燕京晚报、解放日报和一些经济报、广播报等等,都被林书平一一买下,他拎著足足二十份左右的报纸,登上了一辆计程车,然后前往早先订购的酒店房间內。
此刻林书平宛如惊弓之鸟,尤其是他觉得马德胜被抢,跟自己脱不开关係后,一时觉得去哪都不太安全,於是便把自己关在酒店房间,查阅相关信息,结果他翻遍了所有的报纸,甚至把社会新闻板块也都认真查阅了一下,却发现根本没有报纸来报导自己的事跡。
“不大可能啊!”
林书平眉。
他了解这个时代,跟后世信息大爆炸不同,在这个时代,像是“罐头换飞机”这种事情绝对是最吸引民眾眼球的报导,这样的讯息也绝对会迅速传播,但现在他翻遍了二十多份报纸,却根本没看到关於自己的报导。
想起马站长提到的《扬子晚报》,林书平便心中一动。
《扬子晚报》主要面向江苏、安徽一带发行,因为发展迅速,近段时间来,在沪市也能购买到,但主要就是向南方发行,长江以北基本杜绝。
因此林书平便拿起电话,稍微翻阅了下电话簿,便把电话打给了之前打过交代的沪市日化二厂厂长,贾璋。
贾璋得知林书平的请求,也没有二话,直接就让人驱车去把最近一周的《扬子晚报》
全都买了过来,一边跟林书平通电话,一边翻阅报纸,很快就把其中一份报纸抽了出来:“林总,阿拉找到了呀,但这是六天前的报纸,上面的確写著您的事跡,噢哟,这文章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上面写著:《中国第一倒爷:他用暖水壶换飞机!》—”
隨著贾璋的表述,林书平很快就明白,这份报纸就是之前马站长让自己看的那份!
林书平询问道:“其它日期没有报导么?”
贾璋继续翻了翻其它报纸,说道:“没得啦!”
林书平点头:“我需要的信息已经了解到,感谢贾厂长帮忙,下回到了沪市,我单独请贾厂长吃饭。”
“要的要的,不过这顿饭必需我请。”
贾璋笑道,然后忽然压低声音问道:“林总,您是不是想找人报导您的事跡?我在沪市財经报有朋友,我让他们给您宣传宣传?”
林书平哭笑不得:“別,贾厂长,谢谢您的好意,这事儿真不值得宣传,您是不知道,就因为《扬子晚报》的这份报导,我最近是被影响的焦头烂额。”
贾璋闻言,立即附和道:“这些无良媒体也真是的,没有经过您的同意就发布关於您的报导,林总,我支持你打官司,我在法律界也是很有人脉的,我给你介绍沪市最顶尖的律师!”
.....
林书平无力吐槽,草草敷衍几句后,便掛断电话。
看来跟张和声打个招呼还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不知道报导减少,甚至消失,跟张司长到底有没有关係,但至少现阶段看来,相关影响力已经开始不断减弱,这总归是件好事,至少不至於让林书平那么被动。
中国第一倒爷这个称號,牟其中当年戴的不亦乐乎,但林书平却弃之如履,根本躲都来不及。
现阶段,他只想安安静静做生意,不需要这要命的虚名。
就算需要,也是需要文化人的身份给自己贴金。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文人还是很风光的,王朔、莫言、路遥等等,个顶个的都是文坛大佬,少女心中的偶像。
而北岛、海子、顾城、舒婷这四大诗人,也都是风靡校园。
这些文人在当下的青年群体中备受欢迎,追捧作家与诗人,成为当代风潮,反倒是歌手、演员等,因为作品传播媒介有限的原因,还都没有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所以,像是香港文坛新人王这类的称號,林书平当然是却之不恭。
甚至其他的一些名气,林书平也可以酌情接受,但却绝对不能跟“倒爷”沾边!
哪怕如之前在沪市被財经日报报导的国库券倒卖事跡,如今的林书平,也已经想要儘快抹除。
要知道,80年代中后期的香港,各行各业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尤其香港股票市场,在全球来说都是火爆非常,而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后,也让许多港人吃下了定心丸,当然,最令人瞩目的还是文化业,一年生產三百部影片,也是让香港被冠上了“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唯一让林书平顾虑的是,人民幣兑换港幣、美元的问题。
他想要把几千万资產全部兑换港幣、美元跑到香港去投资,不太现实。
而通过银行兑换,就更不可能了,首先由於当下外匯储备紧张,银行也没多少美金的,兑换的话,不仅要经过层层审查,受到央行严格管控,最重要的是,匯率太低。
官方的人民幣匯率严重偏离黑市匯率,因此理想的兑换途径,也只能是黑市了,而且只能小额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