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东施效顰
第383章 东施效顰王晓帅早就打好算盘了,组里的设备是现成的,而且还是潘那维申的摄影机和爱展能的镜头,
那可都是高级货。就算出点租金,那也是象徵性的。
本来他还想从赵坤那儿扣点胶片出来,毕竟北影厂的库房里还存著几千盘35mm的彩色胶片呢。
別看那是老毛子那儿弄来的,但千万別忘了,那可都是老毛子当年从德国弄来的爱克发的技术和工艺,质量绝对槓槓的,丝毫不比柯达差。
可惜赵坤始终没提那茬,不过好在五十万的投资款很爽快地就掏了。儘管手续方面有些繁琐,
合同还是从香港专门传真过来的,经过皇家大律师的认证,还有各种违约条件,包括版权归属等等。
对於现在的王晓帅来说,什么版权之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机会。虽然赵坤还掛了监製的名头,如今他正忙著做后期,压根就没精力顾及。
更为重要的是,依託梦工厂这个平台,未来还能有机会去海外冲奖。只要电影足够出色,完全能够復刻赵坤的成功之路。
王晓帅拿了钱之后,没两天就宣布开机了。副导演兼美术设计楼燁,摄影师是在《霸王別姬》
中配合默契的同步纪录片的摄影师乌迪。另外还从原《霸王別姬》剧组里扒拉了十几名工作人员,
组成了剧组。
至於演员嘛,依旧是赵坤熟悉的美院的两位青年老师,同时也是一对情侣,算是本色出演吧,
原时空中,因为没钱,整个剧组只有小猫两三只,而且胶片还是从保定胶捲厂忽悠来的黑白胶片,因为没有监视器,每周都要往返京城和保定之间,冲印,然后再看哪里有拍虚的,哪里没有达到拍摄要求等等。
还时常有上顿没下顿,以至於整部片子断断续续拍了小半年才完成。
如今兵马精良,粮草充足,器材都是一流的。王晓帅自然是意气奋发,赶在三月份抓住早春的尾巴,赶紧把外景拍了,然后再慢慢琢磨內景。
王晓帅的这一壮举,显然刺激到了一直在暗中跟他別苗头的管琥。这货原本还想著跟赵坤去纽约长长见识。
结果一瞅,还去啥美国呀,赶紧拿在自己偷偷攒的剧本也跑到赵坤这里来寻求支持。
儘管赵坤知道这货不是省油的灯,可这一个两个都野心勃勃,都想当导演,自己还得物色新的的副导演,真是麻烦。
“你这本子不行啊,比小帅那个本子差远了。”
原本还兴冲冲的管琥,不想上来就被赵坤当头一棒。
表面內向老实的他也有倔强的一面。其实只要是想当导演的人,而且未来还成功的,骨子里都有倔强和骄傲的一面。
他们可以不在乎观眾的认可,认为观眾是盲从的,不懂艺术的。甚至也不在乎影评人的评价,
一句“你行你上”就能將影评人ko!
唯独在乎的是同行,確切地说比他强的同行,权威的评价。
说你不行,就是不行。
有些敏感、脆弱的人往往就会一不振,甚至经受不了打击而走极端。
“差哪儿了?”
管琥语气中透著不服。
赵坤拿起桌上的剧本,目光平静地看著他道:“这个本子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导演我是这么想的,在过去的十多年,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不断在变化的社会,这方面我有亲身感触。我就是想通过京城胡同的变迁、摇滚音乐这两个显著的符號,来记录过去十多年里京城社会的变迁和我们青年人的迷茫、挣扎———”
管琥侃侃而谈,毕竟这个本子他还未毕业时就开始琢磨了,总体基调有点类似谢飞老师的那部《本命年》。
但相比《本命年》中关注的边缘人群,管琥觉得自己的题材更为宏大,扩展到了这一时代的整个青年群体。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对赵坤所评价的“远远不如王晓帅的那个本子”,產生了严重不服的情绪。
最后道:“导演,我觉得这理应是一部反叛的电影,那是新时代电影学生的一个共性。同时它又不完全是一种反传统的延续,它在视角上,註定要本著一种区別於当代中国电影的严肃的批判现实主义態度来敘事。”
嘴,牛逼!
赵坤看著管琥一脸自信的模样,內心十分无语。
要是自己没有看过他这部《头髮乱了》的电影,这时说不定就被他忽悠住了。
这么说吧,如果说王晓帅的《早春的日子》艺术成分有三四层楼那么高的话,管琥的《头髮乱了》艺术成分有,但顶过也就两三块砖头那么高。
赵坤上辈子出生、成长在南方,儘管后来长期在京城发展,但对京城所谓的胡同文化,以及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摇滚乐不甚了解。
即便是现在,他对社会上流行的摇滚乐也不太感冒。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心態二字。
说到底,他是个穿越者,没有这个时代年轻人因时代的变化而措不及防,以至於仿徨和无助,
更没有所谓的迷茫和反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站在上帝视角,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態在审视这个社会。
说实话,管琥的这个本子在他看来就是吃饱了撑的,无病呻吟。
更重要的是他拍出来的这部电影没有《本命年》的那种歷史厚重感,却用《本命年》绝对的怀旧態度来讲故事,表达自己对昔日所谓的怀念,就使得电影缺少一种层次感,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情绪的表达。
而且整部电影都没有给出明確的未来指向,只有矛盾和迷茫,所谓的反叛也压根不彻底,太多温柔,缺少尖锐的衝突。
一方面是真实反映了他的性格,另一方面说的难听点就是东施效,为赋新词强说愁。
论艺术,他连王晓帅的车尾灯都看不著。
看来只能拍拍《八百》和《老炮》这种电影。
但是呢,瞅著这傢伙一脸期盼的神情,赵坤难听的话又说不出来,毕竟剧本勉强算合格,只是电影拍出来不行。
王晓帅那边给了投资,要是不给他投的话,难免厚此薄彼,寒了手下兄弟的心。
做大哥嘛,总不能都为自己考虑吧。
沉吟片刻,赵坤终於点点头道:“行,和小帅一样,也给你五十万。不过,我有言在先,这部电影要是拍出来不行的话,那么你就给我老老实实做三年的副导演。”
不管怎么说,年轻人总是需要成长的。
更重要的是管琥做副导演確实是一把好手。
儘管五十万有点少,不过管琥这两年跟著赵坤也没少挣,算算也够了。
当即欣喜道:“谢谢导演,您就瞧好吧。”
待管琥欢欢喜喜出门后,赵坤却是一脸苦笑,明知道这五十万打水漂,但还是给了出来天使投资人还是冤大头?
就算是为中国电影培养人才吧!
正当他自我安慰之际,就见门口的门帘被撩开,出现姜闻那张充满喜感的脸。
“坤导,忙著呢?”
(不好意思,岁数大了,腰不好,影响状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