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玄幻小说 > 凛冬领主:从每日情报开始 > 第264章 星锻领崛起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64章 星锻领崛起

    第264章 星锻领崛起
    星锻领绝大多数流民工人如今不再为生存所困,
    他们有吃、有穿、有热水洗身,有清楚而明確的工作安排。
    因为路易斯以“生存优先”为理念,逐步建立了以班组责任制、按绩效奖励为核心的运作系统。
    矿工不再是被驱使著埋头苦干的奴隶,而是拥有身份、有规矩、有保障的生產者。
    与此同时,无脉石正源源不断地从井下滑轨中运送而来。
    第一道拣矿线上的工人已经熟练分拣、处理矿石。
    那些带著微光的苍蓝矿石被分门別类堆放在有標號的料架上,部分已送往试验炉工坊,准备提纯。
    剩余原矿也开始慢慢积压起来,像是等待烈火点燃的引信。
    整个运输体系的运转近乎完美。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通向各矿区与主加工站的雪角牛车道、滑轨通路、冬季缓坡路径,都在过去几个月內被全面铺建。
    特殊石材铺面、驯化雪角牛运队、路標导引与夜间光符照明同步投入,確保即便大雪封山,也能保持通畅运行。
    这不仅使得井下物资得以迅速转运,也为后续的大宗设备、建筑材料、链金基座、高温熔炉等进驻提供了运输通道。
    当然挖出的只是原石,距离真正“使用”还有极远的距离。
    无脉石不同於普通矿石,它本身便携带极高的魔能与活性结构,未经处理就投入使用,不仅浪费,更可能引发不稳定反应。
    而在星锻领最初踏入这片冻原时,这里连一座像样的熔炉都没有。
    没有厂房,没有流水线,甚至连房子都寥寥无几。
    这一切都得从零搭起来。
    於是路易斯根据每日情报系统,最为合理地绘製了第一期工业规划图。
    它背后套用的,是他前世熟悉的工业分区模型。
    通风流线、分区安全、物资循环,乃至工人食堂与洗浴区的布局,全都计算得清清楚楚。
    选址在矿井东南侧一块地形平缓、靠近水源与主道的缓坡平台上。这里离主矿口不过五里,既便於运矿,也易於守卫。
    开工不到两个月,一片初具规模的冶炼与链金工业区便拔地而起。
    五座主厂房一字排开,是整个工业区的核心心肺。
    首先是矿石筛分线,这是工业区的第一环节,每日井下送上来的原矿首先匯入此处。
    厂內配有一整条自动式振筛轨道,由雪角牛轨道直送入內。
    是原矿筛分站,矿车送来的然脉石直接倾倒入粗筛平台,由震动筛与人工分拣配合,將石屑、
    泥土与有价值的矿石分离。
    风乾棚后方架设简易通风槽道,利用冬季冷风和人工鼓风,风乾潮湿的矿块,避免水分干扰后续点燃效率或储存。
    第二、三、四主厂是主炉区,设有三座大炉。
    其实就是粗砌的裂解炉,结构类似地球上的焦炉。
    这些炉灶並不提炼纯晶,而是以“炽烧、碾碎、筛选”的方式,將脉石中杂质烧掉,留下高能无渣与中等纯度的燃烧块。
    经过分级后,分別送往储能站、铸铁炉或即將启用的蒸汽驱动系统。
    炉体採用了双层石砌结构,夹层灌注岩沙加铁渣,保证高温保热不外泄。
    每座炉子均设余热排风道,將尾气引至风口处排放或用於加热水房。
    第五主厂则是类似能源分装厂,负责將高能块分类储存,並以铁箱封存、防潮包布打包。
    脉石虽不剧毒,但其微弱能场长期裸露会干扰生物方向感,甚至让人头晕,因此这里有明確分级封装制度。
    七座附属工棚分布在主厂区四周,虽然並不是必须的厂房,但是也分別承担工具修理、冷却水池、工人饮食、临时寢舍、医务间和储矿仓等功能。
    目前该能源区已动员超四千名工匠与技师,实行三班轮值制度,每日可处理脉石近五十吨,
    產出十余吨標准燃块。
    虽然听起来已然成规有序,但这套系其实统並非高端。
    甚至粗看之下,全是铁皮包木架、粗绳牵牛车、柴堆火炉。
    毕竟星锻领的这套工业体系,从一开始就不是在顺境中搭起来的。
    不像翡翠联邦或帝国南部那样的老矿区,他们发展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许多工厂都早已是经过了几代改进,而且有著专业的链石炉子一开能连续炼上几天。
    但是路易斯也没钱太多钱去买那些高端设备,市面上能用的价格太贵,而且运输成本高得离谱。
    並且能买到的,大多是別人退役下来的老旧设备,有的连零件都找不全。
    於是他只能捡便宜货,靠看一点点拆升修、改看用,结合前世学过的一些结构设计知识,再和当地的匠人、链金师们商量,把能拼的先拼起来。
    没有哨的魔法系统,也没用什么高级法阵,只是靠著人力配合、合理动线、分工细化的思路,把一条简易流水线建起来了。
    这些设备没什么先进的地方,但流程走得顺,每个人知道自己该干嘛,也都知道哪段活不能马虎。
    一天十几吨的產量,就是这样硬生生磨出来的。
    更难得的是,这套东西不依赖进口、不靠外援,所有的部件、构造、流程,都能在星锻领本地復刻、扩建。
    当然工厂不只是堆满魔能设备与铁炉管道的地方。
    对路易斯而言,那些操纵锤炉、推矿车、调节阀门的人,这才是真正让这座能源工厂运转起来的“心臟”。
    没有人,就没有產能。更別提什么流水线,
    所以路易斯当即下令,所有新工人必须经过基础培训,不然连矿道都不许靠近。
    於是培训营就设在工厂北侧一处旧木棚里。
    没黑板,也没什么高深知识。教的是最基础的內容。
    怎么戴护目镜,什么叫燃块过热,矿车剎车怎么,哪种顏色的脉石不能碰。
    “你们看看这块。”讲师举著一块泛蓝光的原石,“无脉石热的时候是亮白,不是红色,红色是快炸了!再往炉里一放,整条线就停了。到时候別说你,旁边人都得跟著倒霉。”
    底下一群刚来的奴隶工人咽了口睡沫,连忙点头。
    “別觉得小问题,炸一次命都没了。”讲师拍拍胸口,“这制度可是路易斯大人亲自定的。”
    休息的时候,工人们聚在炉边啃乾粮,有人点起了菸草棒,一边抽一边低声说:“你说奇怪不,居然有人来管我们这些奴隶的死活。”
    “嗯。”旁边人点头,“我们来了三天,装备、衣服、饭都有了,昨天还有人专门来看脚烫伤的事。”
    不远处那间用厚石板砌起的小屋子灯火通明。
    那就是医务所,里面放著冷敷石、驱炎药膏,还有几个药剂师轮班坐诊。
    平时还有热汤水,烧工冻伤时能接上一碗,
    这不是什么大恩大德,但对他们来说,已经像天降甘露。
    没有鞭子,没有咒骂,没人逼他们连轴转。
    他们吃得饱、穿得暖,干得多还有钱拿,家人也能在镇上住得安心。
    对这些曾在乱世中漂泊太久的人来说,这已经是梦都不敢做的日子。
    於是他们把这份好记在了心里。
    不是人人说著感激的话,而是用实际工作来表达。
    他们更早地起床,更快地搬运,更细致地挑拣石块、维持火炉温度。
    有的人开始主动维护设备,有的人自学了如何读燃压表,还有的人在每次休工后,把工具擦得程亮,整整齐齐地放回架子上。
    就这样,三班倒不停轮,工厂运转如旧钟錶般分秒不差。
    他们靠一双双粗糙的手,一铲一锤、一车一车地干,硬生生把每日出矿处理量推上了近五十吨,稳定炼出十余吨烈脉石標准燃块。
    而他们的这份回报,正好成为了星锻领崛起的根基。
    因此现在还只是初步规模,路易斯却已经画好了第二期、第三期的厂区草图。
    而这片矿区並不只有烈脉石,地质勘探中还发现了燧髓油、魔髓矿、燃沉铁等数种珍稀资源但路易斯很清楚,这种时候最忌贪多嚼不烂。
    每种矿物的开採与加工工艺都不一样,动輒牵连一整条独立的工业链。
    他並不想在尚未站稳脚跟的阶段就让星锻领的资源体系陷入混乱。
    於是他果断地选择了专注於然脉石这一项。
    无脉石是当前最急需的能源型矿產,適合用作高热燃料,同时还能为初级魔能设备提供能量,
    是支撑整个领地工业启动最合適的引子。
    “先把一件事做到最好。”这是他最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因此第一阶段的规划中,所有资源都集中投入到了脉石的开採、运输、筛分、冶炼与压制上。
    不搞分线,也不搞兼顾,哪怕其他矿脉的价值诱人,暂时也一律封存不动。
    等到矿工熟悉了作业流程、熔炉温度调控逐渐標准化、厂房產线趋於稳定,甚至开始具备一定自我维护与扩建的能力后,他才计划逐步引入更多工种。
    很快一批由帝国派遣的支援奴隶即將抵达,他们大多是战俘、债务民、失地者。
    虽然名义上是奴隶,但在星锻领他们不会像其他地方那样被压榨至死,而是被训练为工人,补充矿区不断扩大的用工缺口。
    到那时他才会考虑將其他几条矿脉逐步开启,並按不同物资类別建设对应的精炼与储运线,真正进入多线並行的工业扩张阶段。
    当然路易斯並不只盯著矿並和工厂。
    在他亲自规划的整体蓝图中,矿业只是支柱,生活才是根基。
    围绕主矿区数公里范围內,陆续建设起了採矿居民区、医疗站、食堂、学舍与育儿所等基础设施。
    不仅让工人们有活干,也让他们有处住、有饭吃、有病能医、子女能养。
    甚至连酒馆、澡堂、剧棚、集市这样常被忽视的娱乐场所,也逐一设立起来。
    矿工们与工人们干的是苦力活,拿了钱,总得有地方、有处解压,否则迟早出问题。
    於是他鼓励有商艺手艺的外来者进驻,承租小块土地或屋舍,自营生意,也在无形中构筑了一个逐渐自我循环的小型经济体系。
    隨著基础设施一项项完善,外来人口稳步流入,无脉石的出矿量持续上升,一座以矿业为核心的工业型领地,正从北境冻原上冉冉升起是帝国北境少有的、真正能稳定生產高能资源的据点。
    而在路易斯更深远的设想里,它將是未来魔能科技体系的第一步台阶,是他整个战略工业版图的起点。
    无脉石能源区的建设,至今已歷时三个多月。
    从最初的乱石荒坡,到如今烟肉林立、井轨运转、厂炉轰鸣,星锻领这片曾被遗忘的冻原矿地,终於步入正轨。
    每日能够產出稳定维持在十二吨標准燃块!
    这样的成果,就怕连一些老牌矿区领地都做不到的,星锻领现在可谓是北境第一矿区。
    而这些每日出產的然脉石燃块,並未全数囤积。
    一部分由卡尔文商会统一收购,经由南路商道,运往帝国南部数个魔能消耗大户的领地,用作燃料换取急需的物资与人口。
    另一部分则作为星锻领自用能源,陆续分配至冶炼炉群、冬季民居暖房与即將建设的机械加工所中。
    如此一来,既缓解了储存压力,又建立了初步的外部贸易循环,为星锻领工业生態的稳步成长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回流与能源支撑。
    这代表著第一阶段规划中的四大基底系统,居民区、主路交通、冶炼工坊与基础教育机构,已全部完成部署並投运。
    整个矿区,已从临时屯点进化为结构清晰、职能明晰的能源城镇雏形。
    此时已近八月中旬,路易斯也终於准备暂时离开。
    他將返回赤潮领休整,並亲自监督即將到来的秋收备战。
    但这片矿地不会停下。
    下一阶段建设,已同步启动,
    帝国的首批支援的奴隶人口,自己將转移到这个领地。
    预定扩建三座新厂房,並引入更多链金技师与基层管理人员,逐步建立更完善的標准化產线。
    星锻领工业,將全面进入工业的第二阶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