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熊制台
第642章 熊制台论品级熊方也不如贾璉,得知上官抵达一江之隔的浦口,前来迎接也是应有之义。
铁路通车不过一个月,浦口这个地方还是个小破站,並没有多少好去处。
所以,熊总督来此等候,住的地方很一般,吃的还凑合。
专列还没进展前,护路队就已经把这个简陋的车站围了起来。
即便是熊方,想要进站也只能带一个隨从,其他隨从在站外候著。
背对铁路站立的护路队员,手持步枪,表情肃穆,一看就知道这支护路队是精锐。
熊方心里比较了一下后,觉得魔下的亲兵卫队,比起护路队也多有不如。
论待遇,亲兵卫队不逊护路队,但是论练兵,熊方是真没底气。
贾璉文武双全,尤其擅长练兵,此乃朝野共识了。一些人没少在熊方面前嘀咕,什么贾璉蓄养私兵,恐有反心之类的话,熊方都当做是放屁。
退一方步,就算贾璉真的造反,与我何干?能给贾璉造反的皇帝和內阁,那得烂到何等程度?
贾府上下几百口人都在京城待著,造反?
文官嘛,想给一个人泼脏水的时候,证据逻辑都是扯淡的事情,
本朝立国以来,文武相制,歷任皇帝乾的都还不错。贾璉的情况是特殊了一点,好好的勛贵不当,好好的文官不做,非要做孤臣。
確实比较討厌!但是与我何干呢?
熊方看著火车进站停稳,他不是第一次见火车了,即便如此依旧非常感慨,能造出火车来,实学真是个好东西:
卫兵下车,接管防务后,贾璉才缓缓下车,站定后环顾,视线投过来。
熊方立刻上前抱手:“见过储相大人!”候补內阁大臣,可不就是储相么?
周帝国的內阁大臣比起明朝的內阁有根本性的差別,那就是品级真的是一品。
“正人兄,有劳了!”贾璉报以微笑,毕竟人家辛苦渡江来迎,面子必须给足。
一番寒暄后,在马队的护送下,乘车出发。熊方登上了贾璉的车,二人对坐而谈。车厢內连个丫鬟都没有,熊方暗道:够谨慎的!
“今年两江的京察评级成绩为中下,皆拜不器所赐!”既然无虞隔墙有耳,熊方说话就很直接了。
“正人兄此言,贾某可不敢当啊。”贾璉笑著摇头,这口锅死活都不能接的。
“两个知府,五个知县因为境內匪患猖獗被罢免!铁路修到哪里,哪里就出现縉绅被灭门的匪情。江北巡抚在我那衙门里哭了三天,非要討个说法。还说要弹劾不器,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压下去。”熊方继续陈述,表情沉重!
“凡事都要讲证据,江北巡抚要是有证据,完全可以上奏京城。贾某人正不怕影子歪,熊制台不必为我担心。”想让我欠你人情?美不死你!
熊方无以为继了,还是低估了这廝的无耻程度啊!如果仅仅是江北省路段出现了士绅被灭门的案子倒也罢了,山东境內呢?河北境內呢?
但是没用,没有证据,拿不到证据,就不能奈何贾璉。
要知道,这铁路局是朝廷的正经衙门,津浦路的股份,铁路局拿了六成。
这就是官营企业的好处了,你別管修路的时候死了多少人,地方官抓不到证据,就只能干瞪眼確实有一些士绅因为土匪过境被灭门了,但是还有更多的士绅与铁路方面配合的很好,溢价三成出让了土地。
看著油盐不进的贾璉不吃自己的一套,熊方只好直接一点:“江南省境內要修铁路,舆情迫切,本官多次上奏,铁路局一拖再拖,迟迟不予批准。不器兄主管铁路局,能否高抬贵手?”
“贾某没有记错的话,熊制台的报告上写的很清楚,由江南地方自筹经费,自行成立铁路公司,自行建设铁路,自行经营铁路。这样的报告,熊制台让铁路侍郎怎么批准?还是说江南省比较特殊,江南的官员和縉绅高人一等?”
一番话说出口,熊方见识到了贾璉变脸的速度,几乎是瞬息之间,贾璉面如寒霜,目光凌厉,
煞气十足。
熊方瞬间语塞:“这—。”
贾璉冷笑两声:“呵呵!当年在江南时,还是心慈手软了!应该在苏州大开杀戒的!这不,都开始觉得贾璉好欺负,鼻子上脸了。”
熊方是真没想到,贾璉说话如此的不留余地,这种事情可以谈的嘛,动不动要大开杀戒,何必呢?
但是他不敢討价还价了,贾璉的样子不像是在开玩笑。
“不器兄,何至於此,有话好说嘛。”熊方收起了小心思,语气也软了许多。
贾璉似笑非笑的看著他道:“贾某人见过三任两江总督,韩宗之时,甄家人猖獗一时,如今何在?孙相总督两江时,街头碟血,两江官绅如受惊的鵪鶉,老实的很啊。你是孙相一手提拔起来的,怎么到了你这,孙相的脸面都被丟的乾乾净净呢?就你这样,逢年过节的有脸给孙相写信送礼么?毕定国打头阵,他们算计我的帐还没算呢,你倒跳出来帮腔了。是不是觉得贾某人这些年吃斋念佛了?”
熊方沉默不语,不再辩解。心里暗暗后悔,不该主动送上门的。
马车停了,车门打开,贾璉不搭理熊方,径直下了车,站在一处园子的前院內,背著手东张西望。
这园子只能说普通,没有太多值得看的地方。
铁路侍郎过来低声道:“此处是个退休官员修的园子,家中变故,后人低价处理了。浦口附近,只有这家园子还算过得去。”
退休官员是谁,贾璉並不关心,看了一眼面前的管家带著几十號僕人跪地,不敢抬头看一眼,
更不敢说话的场景,很是无语。
“都起来吧!留一个人带路,其他人都散了。”贾璉知道这园子的情况后,没有多了解的意思。
下人散去后,只有一个管家勾著腰站在一边等候,贾璉对铁路侍郎道:“这里可以作为铁路局的专属驛站,以后自给自足吧。”
铁路侍郎的本意,將这座园子献给贾璉,现在听到这话,自然没有反对的意思。毕竟这个院子,放在官方的名下,反倒更好一些。贾大人不缺这么一座银子,铁路侍郎也不是非要送,无非是做个態度给贾大人看的。
熊方也下了车,站在后面听贾璉说完后,心里微微一颤,这廝是真谨慎啊。放在官面之下,多少开销都能报帐吧?
贾璉可不关心熊方的內心戏,回头淡淡道;“地方简陋,熊制台若不介意,可以在此住一夜。”
“储相大人南巡,本该是下官接待,这如何使得?”有外人了,熊方说话也换了一副嘴脸和语气。他的底气是孙化贞,车上一番交流后不好使,说话也不够硬气了。尤其是贾璉点了一句孙化贞在两江的做派,等於给熊方的脸抽肿了。
不过话怎么说呢,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客气话就別说了,贾某累了,先去休息,熊制台去留自便。”贾璉不想跟他纠缠了,这人没啥意思,跟孙化贞没法比。就他还单刀赴会呢!看戏看傻了吧?你特么的见过血么?
如果没有马车上的一番交流,此刻贾璉说的做的就是赤裸裸的羞辱,现在则是一个態度,放马过来!
熊方怎么说呢?还真不敢!原本信心十足的想借修路的事情拿捏一下贾璉,没曾想人家不带怕的!反而转头威胁要动刀见血!
別人这么说呢,熊方可以百分百的判断是虚张声势,但这是贾璉,没准就来真的了。
熊方无可奈何的看著贾璉消失,转身出门,上了等在门口的马车,连忙往码头去,匯合卫队之后,悄悄的来,悄悄的走。
贾璉很清楚,熊方肯定没少拿江南士绅的好处,否则不会冒险单独来见。
只能说熊方做事还算谨慎,没有大张旗鼓的来,否则真的下不来台,要撕破脸了。
要不要在江南大动干戈的事情,贾璉暂时还真的没啥想法。原因无他,林如海。
人都是这样,在那个山头,唱那里的山歌,
林如海也一样!
进入內阁后,林如海自然奔著首辅使劲。他当然需要人支持!
做了首辅之后,要不要论功行赏啊?要不要大家继续支持啊?
作为苏州人,林如海天然的成为了江南官员的旗帜。
从另一个角度也能看的出来,林如海也认为贾璉把持国企的做法不合適,伤害了广大士绅的利益,尤其是江南縉绅。
为什么是江南縉绅呢,当然是因为贾璉在北方,客观上修路的好处只要不贪心的北方士绅都能分润。江南土绅比较远,下手慢了点唄。
贾璉很清楚,就算是有股票的存在,分润了一些好处出去,还是会有很多人不满意,觉得应该把所有东西都贡献出来才好。
熊方觉得,江南士绅们可以谈,贾璉则表示,你觉得不重要。
步入正堂,袭人正在指挥下人擦拭家具,其实早就打扫过了,只不过袭人嘛,喜欢这种指使別人干活的感觉。
贾璉也没有训斥她的意思,隨便在椅子上坐下后,看著中堂的字画发呆。
看了一会,贾璉起身走近了看印鑑,居然是董其昌的真跡。
md,这帮人真是的!
明知道这是为了討好自己,贾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
起身往后院走,袭人赶紧跟上,晴雯收拾衣物,鸳鸯在帮忙薰香,司琪铺床,將带来的床单换上。
贾璉走近墙边,看著墙上的字画,唐寅的真跡,摇摇头无奈的苦笑。
再看看香炉,也是真傢伙,椅子凳子都是紫檀的料子。
也不知道这园子里的物件,有多少是原版,多少是后来添加的。
算了,这不是较真的地方。
门口有人说话,很快柱子进来:“爷,宫里急报!”
贾璉瞬间精神一振,抬手道:“拿来看看!”
柱子双手奉上一个大信封,看看上面火漆打的印,贾璉这才拆开。
军改报告?
军改当然是好事,周帝国的旧式军队烂到根子上了,早就该改制了。
只不过岳齐这份报告,在贾璉看来跟以前相比,换汤不换不药。
没啥新意,无非是减小了规模。还是裁撤各省旧军,编练新军那一套。
这玩意就是个扯淡的玩意!
裁撤旧军队容易,编练新军也不难,但是旧军队如何安置呢?是按照名册来安置呢,还是直接丟一边让他们自生自灭呢?
还有,只改变地方,中央呢?还是兵部把持一切么?
要不要军政分离?还是说兵部把持战略和军,又或者別的什么。
稀里糊涂的,就是一锅夹生饭,
按照这个报告来改,一旦全面启动,不出乱子才怪呢。
仔细的看完之后,贾璉脑子更乱了,因为兵部的存在,兵部內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是文官。
所以要改制,必须从兵部下手,否则改制就等於改了个寂寞。
算了,这玩意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贾璉隨手丟在一边,吩咐准备笔墨,
沉思良久,贾璉落笔。
军改要旨在军政分离,军人干政为祸乱之源,文官干涉军务,何尝不是祸乱之源?是故,欲军改,先改兵部。
贾璉的回信很简单,核心思想是兵部的存在已经不合时宜,但是要改制却依旧为时过早,需要经过仔细的全面的调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规划,然后才能说改制的事情。至於岳齐这份报告,就是个裱糊方案,改了等於没改。
军改的事情,还是要以陛下的心意为主,根据需要列出核心要旨,再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方案。
总之不能想一出是一出。
改制是大事,必须谨慎周密,不可操切行事。
贾璉匆匆写完,落笔后装进信封內,打上火漆,用印,让人带回,连夜送往京城。
话说熊方回到行辕,亲信师爷急匆匆的迎上前,低声道:“制台,京城吏部巨变。”
所谓的吏部巨变,自然是一个尚书,两个侍郎的位子空出来了,一时半会也没有定论,多少人的眼晴都在看著这三个大肥缺。
至於下面的一些位置,同样很多人盯著,尤其是文选司郎中和员外郎,同样是多少人垂涎欲滴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