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玄幻小说 > 拿下玄武门,我就是顺位继承 > 第107章 大军归朝魏王奉金盏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7章 大军归朝魏王奉金盏

    第107章 大军归朝魏王奉金盏
    回了武德殿,王玄策也將那女子家的情况一一讲给了李泰听。
    不出李泰所料,这家长子早些年就死於疾病,三年前,女子父亲又病亡。
    为了养活幼弟与母亲,那女子便短期卖身张家为奴,待偿还了主家钱財后就可重获自由。
    没想到被家主张强相中,怀身孕后,就被纳了妾室。
    那女子不管是被强行纳妾,还是一尸两命而亡,家中都毫不知情。
    要不是王玄策找去,那女子母亲还以为再做几年工,她女儿就能回家了。
    李泰听后,安排王玄策道:“元涤你带那女子母亲,去京兆府报案,你別出面只叫人盯紧些,
    別叫那母子被人给害了去!”
    “喏!”
    並非李泰多虑。
    那杨纂虽精通政务,颇有政绩,但杨篆能因张强是张亮的义子,就让王玄策先回去与李泰商议杨纂这么做就是不想得罪张亮,又怕得罪魏王李泰,他也並未將那罪证確凿的接生婆收监,还任王玄策將其带走。
    李泰以此敢断定,杨篆必不会秉公办理此事。
    贞观元年,杨纂在处理袁氏妇人妖言惑眾案,因证据不足就释放嫌疑人,被李世民质疑不忠,
    险遭处决。
    而后他又听信妻儿诬告,冤判小女孩偷窃金铃入狱,私德有亏。
    这也是李世民所说,他给过杨篆多次机会的原因所在。
    五日后早朝。
    商议完政事,李世民突然起身,直指杨纂大声呵斥。
    “杨纂!即便你私德有亏,朕念你这些年颇有政绩,给过你不少次机会,你竟敢徇私,罔顾人命礼法,真是太让朕失望了!”
    杨纂“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臣有罪!”
    这两日能闹到皇帝面前的,杨篆知道唯有张强一案。
    李世民並未再看杨篆,而是当著文武百官的面亲自宣布,“朕膺天命,抚育万方,以仁德治天下,以刑律正纲常。
    然朕闻京兆府有孩人听闻之案,太医署为研习医术,悬赏百贯求购难產而亡的女尸。
    张强与其妻赵氏,利慾薰心,勾结接生婆刘氏,故意使胎儿胎位不正,致一尸两命,以谋不义之財,此等丧尽天良之举,实乃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京兆府尹杨篆,职司刑宪,本应秉公执法明察秋毫。
    然其明知张强、赵氏、刘氏三人合谋害命,却因张强乃长平郡公张亮之义子,在魏王府副典军王玄策第一次报案下,並未立即立案调查。
    当受害亲属登京兆府二次报案,杨纂竟徇私罔顾,仅拿赵、刘两从犯问罪,而纵首恶逍遥法外!
    此非但瀆职枉法,更使冤魂难雪,令朕失望,令百姓寒心!
    朕闻此事,震怒不已!杨篆身为京兆府尹,位列从三品,权比六卿,竟敢如此罔顾曲法阿附权贵,实负朕之厚望,亦负黎庶之託!若不严惩,何以正国法!
    杨篆即日革去京兆府尹之职,贬为万年县县令,以观后效,若再有不法,定当严惩不贷!
    张强、赵氏、刘氏,应处以极刑,以做效尤!
    长平郡公张亮得知此事后,竟还修书给杨纂求情,长平郡公张亮教子无方,纵容义子行凶,徇私枉法,著即削去食邑三百户,罚俸一年以示惩戒!”
    李世民曾因误杀大理丞张蕴古而悔恨,李世民便创立了,严格的死刑覆核程序如五覆奏,要求多次覆审后方可执行。
    今日李世民当眾宣布將这三人处以极刑,按常理本该由官员覆审。
    杨篆当场认罪,且案件实在恶劣,百官並无人质疑要求重新走程序。
    不过百官都从圣旨听到了,魏王府副典事王玄策的名字。
    百官们都猜测,此事或许与魏土有什么干係。
    东宫。
    李承乾在听到皇帝下的圣旨后,竟然拍手大声叫好。
    “好好好!孤本来还想拿这件事做点文章,没想到那李泰他自己倒是把刀柄递出来了,看来孤除了侯君集,又要再多一大助力了!孤这就给张亮亲自修书一封!”
    女户案虽由李世民亲自出面解决,但李泰怕日后这母子二人被人报復。
    便让王玄策將这母子二人,带入了他在城外的庄子里。
    为了迎接李靖大军回朝,太史局提前测算出来了吉时,选定长安城东郊,春明门外作为迎师地点。
    沿途设大唐最高规格仪仗,黄魔大仗,朱雀大街洒净水、铺红毯。
    在李靖大军凯旋归来当日,皇帝李世民亲率魏王李泰,与文武百官穿著朝服出城,
    在郊外十里处,提前设好的营帐內静候到了这天,李世民与李泰率百官在帐內,待听帐外,王及高声唱道:
    :“卫国公、特进、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携潞国公、兵部尚书、积石道行军总管侯君集,凯旋覲见一”
    李靖与侯君入帐后行大礼,口中齐声高呼:“臣等奉詔討逆,赖陛下威灵,今得胜归朝!”
    李世民连忙叫两人起身。
    李靖將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的佩刀,及战报文书,亲自呈交礼部侍中手中,再由礼部侍中转递给李世民。
    这个时候李靖与侯君集都注意到了,站在皇帝身后,捧著金盏的魏王李泰。
    李靖眼中的异只是转瞬而过,依旧淡定与皇帝走流程。
    而自从侯君集发现,奉金盏是魏王,他第一反应,就是抬起头四处观望了一大圈,但並未发现太子李承乾的身影。
    不仅如此、东宫府官除了萧璃、魏微、李百药之外,孔颖达、于志寧、张玄素也都没在现场。
    侯君集看了好几圈,確实都不在,这让他心中极度的不安。
    要不是见魏王紫貂裘下,穿的还是亲王制的朝服,侯君集都以为魏王已经被立为新储君了。
    侯君集不善的眼神,总是时不时的打量李泰几眼。
    到了赐酒环节,李世民为二人亲勘御酒后,李泰双手托举盏底,將盏口举至齐眉处,以示对功臣的极致礼敬。
    李泰就保持著这个姿势,走到李靖与侯君集身前,高声道:“为將军洗尘!”
    “多谢:::::·魏王!”李靖与侯君集二人语气略微带有迟疑,待见李泰微微頜首后,二人才补上魏王两字。
    侯君集也肉眼可见的,鬆了一口气。
    喝完御酒,李靖朝著帐外大声道:“为陛下献俘!”
    帐外几十名唐军,押著吐谷浑贵族十余人入帐,侯君集按照入帐的顺序一一奏报俘虏的身份。
    只见李世民意气风发,中气十足一挥袖袍道:“慕容家族一干人等羈留长安,其余战俘分赏將士。
    卫国公李靖加授特进,赐灵寿杖、绢千匹,路国公侯君集,晋吏部尚书,赐西域宝马讽露紫,,
    待李世民宣布完其余將领的赏赐。
    李靖乘御赐安车,侯君集骑讽露紫,经朱雀大街至太庙献俘,沿途接受大唐百姓的焚香迎拜,
    不同於李靖笑容满面的接受百姓的迎拜,侯君集现在心急如焚,他只想赶快结束,好弄明白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长安城究竟出了什么大事,太子李承乾此时又身在何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