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三百万销量的逆袭
第128章 三百万销量的逆袭凌晨两点四十分,永盛电子厂被红蓝警灯笼罩。
十余辆警车将工厂的正门、侧门围得水泄不通。
带队的老刑警大手一挥,四十余名警员兵分三路,一路留守外围防止人员逃窜,其余两队跟在他身后,迅速进入厂区。
电视台记者扛着设备紧随其后,镜头红灯闪烁,准备记录下这场突击行动的整个过程。
推开生产车间的铁门,一股刺鼻的甲苯味混着油墨气息扑面而来。
二十余台灌录设备高速运转,银色的传送带上,表面光滑的磁带与光盘上面没有任何标识与图案,看不出内容信息。
“师傅,这些磁带和光盘都有一些什么内容啊?”年轻警员对一名操作员询问。
操作员擦着额头的汗,眼神躲闪:“不清楚,我就负责操作机器。”
“……”
老刑警吩咐:“取些样品带回去仔细查验。”他心中并不着急,知道线索在包装部那边。
警员戴上橡胶手套,从传送带上快速截取磁带、光盘,小心地装进证物袋。
搜查完车间后,他们来到包装部。
却见包装部的铁门大敞着,负责夜班的那名主管似笑非笑地迎上来。
“哟,这么大阵仗?深更半夜不睡觉,来我们这串门啊?”
老刑警沉着脸亮出搜查令,负责人扫了一眼,嗤笑着侧身让开:“请进请进,可别耽误我们赶工。”
屋内货架上,零星摆放着张惠妹的专辑、周星驰、成龙的电影光碟。
一名警员拿起盒张惠妹的磁带,望向老刑警。
这时,包装部主管爆发出一阵大笑,身旁的小弟们也跟着哄笑起来。
主管指着磁带盒道:“几位警察同志,眼神儿不太好啊?看看这编号!”
他冲手下使了个眼色,小弟立刻翻出一沓文件,讥笑道:“瞧见没?这是台湾丰华唱片月初给我们下的订单!
张惠妹现在可是丰华的当家旦,她的专辑有些是我们代工的!”
说着,他又抓起成龙的电影光盘:“还有这,香港嘉禾影业的片子,订单合同都在财务室锁着呢!你们当我们这是黑作坊啊?”
主管双臂抱胸,身后的工人们挤眉弄眼。
老刑警看着眼前嚣张的众人,内心愈发冷静。
寻常工厂见了警察,早就慌张配合检查,哪会像这般刻意展示“证据”、言语嘲讽?
这反常的态度,反倒让他更加确信对方心里有鬼。
他目光扫过货架上寥寥无几的货品:“你们包装部的货量这么少,可生产车间的机器转得震天响,难不成还有什么隐藏的‘仓库’?”
这话一出,现场的哄笑声戛然而止。主管挤出一抹僵硬的笑:“您这话说的,我们刚出完一大批货,这会儿空着呢!”
“是吗?”老刑警盯着主管躲闪的眼神,转头对队员下令。
“把管理人员和员工分开问话,仔细查查!”
一声令下,警员们迅速行动。
而当主管跟着警员走出车间时,一个细微的眼神变化被老刑警捕捉。
主管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角落标着“残次品区”的货架,那里堆放着杂乱的纸箱与包装材料。
老刑警走近残次品区,“怎么这么多不良品?”
他随口询问,余光却紧盯着主管的反应。
只见对方脚步不自觉地停顿下。
老刑警随即吩咐警员,训练有素的警犬被带到货架旁。
警犬刚靠近,便开始焦躁地低吼,在货架底部来回嗅探。
这时主管的脸色变得煞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原本镇定的神态荡然无存。
老刑警上前轻敲货架后的墙壁,沉闷的回声与周围截然不同,仔细查看后,一道若隐若现的缝隙暴露在众人眼前。
“打开。”
隐藏的暗门开启,一个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地下车间展露出来。
传送带上,印着楚若琳专辑封面的盗版唱片正在快速封装。
……
清晨七点半,田甜系着围裙,将刚煎好的鸡蛋摆进餐盘。
“表姐,早餐好了!俊辉怎么还没下来?”
“估计昨晚忙得太晚了,咱们先吃吧。”
林老师打开电视,早间新闻的片头音乐适时响起。
“……现在播报一则重要消息。昨夜,莞城警方联合文化、工商等部门。
在辉远传媒的协助下,成功捣毁一处大型盗版音像制品窝点……”
主持人提到了辉远传媒,这让田甜手中的勺子悬在半空。
电视画面切换到永盛电子厂现场,警车整齐排列,警员押解着涉案人员走出厂房,包装部内查获的盗版磁带、光盘堆成小山。
其中印着楚若琳专辑封面的包装盒格外醒目。
“楚若琳的唱片!”田甜惊讶道。
新闻里画面一转,戴总在辉远传媒总部接受了采访,身后的公司logo熠熠生辉。
记者尖锐发问:“请问戴总,为何盗版屡禁不止?不少民众明知质量差,仍因低价选择盗版,正版市场该如何破局?”
戴总神色凝重:“根本原因在于一张正版定价8到10元,而盗版3 - 4元就能拿下。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盗版严重压缩正版生存空间。以楚若琳专辑为例,当销量达到50万盒,成本约5元,售价6 - 7元尚有利润。
若达100万盒,成本降至4.5元。
一旦突破300万,成本可压到3元,售价就接近于盗版价了。
可若盗版横行,正版只卖个10万、20万盒,那为维持运营,价格就只能居高不下。”
记者紧接着追问:“针对这种情况,辉远传媒有何举措?”
“我们绝不坐以待毙。”
戴总字字掷地有声,“辉远传媒联合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设立2000万元专项基金。
一方面用于打击盗版产业链,另一方面鼓励全民参与监督举报。
这不仅是为了企业利益,更是希望借此唤醒大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只有大家携手抵制盗版,正版市场才能以更亲民的价格,回馈消费者高品质的文化产品。”
“2000万!”
田甜手中的勺子“当啷”撞上碗沿。
林老师紧盯着电视里戴总身后气派的公司背景墙。
俩姐妹目光在空中相撞,在彼此眼中看见了同样震颤的情愫。
那是对顾俊辉年少有为的倾慕,是被强大实力震撼后的心动,更藏着不敢深想的隐秘期待。
林老师佯装镇定说道:“表妹,俊辉这般有实力,咱们之前怕是低估了他。
你可得把握住机会,莫错过了。我瞧着他看你的眼神,满是欣赏。
女孩子主动些又何妨?
你年轻漂亮、身材出众,如今又是楼上楼下的邻居,若是等他哪天搬走了,到时候再想亲近,可就难了。”
田甜被说的耳垂红透。
“表姐,他那么优秀……追他的女孩子肯定多得很,又有楚若琳那样光彩照人的在身边……我……”
话未说完,她见到表姐那眼底的迷离与羞涩,与自己如出一辙。
“表姐,那你呢?”
林老师嗔道:“乱说什么!我可是他老师,比他大着好几岁呢。”
……
顾俊辉因昨晚跟进警方行动,睡得太晚,醒来时已是八点。
八点二十分,他匆忙赶到三楼,周老师将备好的早餐递来。
保温桶里装着温热的鸡蛋、浓稠的稀饭,还有一碟爽口咸菜。
顾俊辉确实有点饿了,接过早餐便快速吃起来。
“慢点吃,别噎着,没人跟你抢。”
他嘴里塞着鸡蛋,含糊不清地说:“太好吃了!这味道,有家的感觉。
谢谢你,周老师!”
林老师笑着摇头:“你该谢田甜,她一大早就起来忙活做早餐,我也就是帮着打包而已。”
顾俊辉感慨道:“田甜能说会道、工作上业绩出色,还能吃苦,做家务这么拿手!”
林老师想到昨晚撮合表妹的事,顺势说道:“是啊,我作为女人,都觉得表妹特别优秀。”
“以田甜的能力,我都想把她招到公司来。”
林老师眼睛一亮,追问:“真的啊?那你想让田甜做什么?”
顾俊辉想着田甜这么细心,若能做生活秘书,在身边既能照顾事务,还很养眼。
要是做工作秘书的话,稍微深造也能胜任,不过这些想法还没完全成型。
便笑着说:“具体还得看她意向,以她的悟性,做什么都能做好。”
林老师笑着道:“那我晚上就和田甜说,你想把她招到公司去,保准她乐坏!”
顾俊辉点头应下。
林老师想着若把田甜招进顾俊辉公司,那与他接触的机会便多了,撮合两人的事也更有盼头。
她眉眼含笑,“今早新闻都报道你们公司协助警方的行动了,阵仗可真大!”
“这么快就上新闻了?”
“那可不!”周老师语气带着惊叹,“出动这么多警车,还有你们公司豪掷2000万的专项基金,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林老师忍不住追问:“唱片行业这么赚钱吗?你们一出手就是2000万!”
顾俊辉解释道:“单靠楚若琳这一张唱片,就算卖个400万张、500万张,刨去成本也赚不到2000万。
但这笔投入的意义不在当下赚钱。少一些盗版,这张唱片就能打破更多销售记录,对公司和若琳的长远发展来说,知名度提升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而且通过这次合作,也能和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建立良好关系,为公司后续发展铺路。
毕竟公司不只有唱片业务,未来在影视等领域也有布局。”
“可打击盗版是个社会难题,单靠你们一个公司,恐怕改变不了整个行业生态吧?”
“事在人为!我打算以公司为标杆,连续五年,每年投入2000万,总共一个亿。
重奖举报人、加大宣传,推动打击盗版和版权保护。
就算别的公司不效仿,也要让那些盗版商以后对辉远传媒的作品,不敢轻易下手!”
“五年一个亿?!”林老师瞳孔收缩,先前2000万带来的震撼还未消退呢。
眼前这个大一学生,竟轻描淡写说出如此庞大的计划。
她意识到对自己这个学生的认知还是太浅薄了。
想到表妹若真进了这样的公司,未来发展必定会极好。
而自己呢?
虽研究生毕业,现顶着大学教师的光环,可每月不到1000块的工资,除去房租等生活费用就所剩无几了。
那句“你们公司有适合我的岗位吗”在嘴边打转,最终还是被身为老师的矜持压了下去。
……
永盛电子厂的突击行动如巨石投入深潭,在舆论场激起千层浪。
从地方台到央视新闻联播,各级媒体争相报道,事件热度持续攀升。
尤其是辉远传媒重奖举报人的画面,成为舆论焦点——镜头里,戴总将印有“十万元整”的巨额现金支票郑重交给举报人阿伟。
为保护安全,阿伟戴着鸭舌帽与墨镜,面部做了模糊处理。
更令人瞩目的是,戴总当场向阿伟抛出橄榄枝。
“阿伟先生展现出的正义感令人钦佩,辉远传媒诚挚邀请你加入,共同守护正版市场。”
在1996年,全国职工年均工资仅六千多元,这笔十万元奖金本就相当于普通人十几、二十年的收入。
如今附带的入职机会,更是让无数人眼热。
消息传开后,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报刊亭前挤满争相购买报道此事报纸的市民。
茶馆里,有人感叹:“乖乖,举报个盗版不仅能拿这么多钱,还能进大公司工作?
看来以后得留点心眼!”
盗版产业链相关人员就人心惶惶了。
莞城一家地下工厂老板攥着报纸,急忙吩咐手下:“都给我小心点!
辉远那2000万基金可不是闹着玩的,以后带‘辉远’标的东西,碰都别碰!”
而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的热线电话几乎被打爆,不少群众跃跃欲试,咨询举报流程与奖励细则。
这场风波中,辉远传媒的名字彻底打响。
戴总接受采访时那句“让盗版成为高风险生意”的宣言,被各大媒体反复引用。
甚至有经济学家在专栏文章中评价:“辉远以雷霆手段撕开盗版市场缺口,其‘重赏+吸纳人才’的组合拳,或将重塑行业生态。”
辉远传媒趁热打铁,将舆论热度化作销售东风。
楚若琳的唱片销量在突击行动后迎来爆发式增长——1月13日星期一,专辑仅售出7.8万张。
14日新闻曝光后,销量直接飙升70%,达到13.2万张。
到了15日,随着电视、报纸等媒体全方位报道,当日一举突破15.7万张。
顾俊辉抓住这波热潮,授意戴总在媒体面前透露重磅消息。
“为回馈大众对正版的支持,辉远传媒决定未来五年,每年投入2000万专项资金用于知识产权保护与打击盗版。
这笔资金不仅用于奖励举报人,还将联合执法部门溯源打击盗版产业链。”
同时,报道中还提到,辉远传媒的股东已达成共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将确保至少一个亿的投入,势要在版权保护领域树立行业标杆。
这一消息又迅速登上各大媒体头版,财经杂志甚至专题分析辉远的“舆论-资金”双驱动策略。
市民议论:“难怪人家公司能做大,敢拿真金白银砸市场!”
而在辉远传媒豪掷亿元打击盗版的消息刺激下,楚若琳唱片的销量持续飙升,民众对正版音乐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1月16日,销量一举跃至19.3万张;17日稳步增长,达到19.6万张。
18日周六,销售热潮更是达到顶峰,单日售出23.7万张;19日虽稍有回落,仍有21.9万张。
从1月13日至19日这一周,专辑的总销量为120.2万张。
加上前两周累计的195.6万张,三周时间内,楚若琳专辑的总销量已高达315.8万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