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都市小说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582章 非秦王莫属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82章 非秦王莫属

    第582章 非秦王莫属
    跟著小黄门进宫,
    一路上,李逸也没料到局势败坏如此,但都是李渊咎由自取的。
    他为了维护太子,顛倒黑白,诛杀功臣刘世让,就已经种下了因。
    如今,结下的苦果自然也得他自己尝。
    李渊在海池临湖殿召见李逸,只召见他一人,一同回来的李道玄没被召见。
    “上柱国、司空兼侍中、右卫大將军、武安王李逸勤见!”
    內侍在殿外唱名。
    李渊从殿內走出,穿著一袭紫袍,“无逸,你总算回来了,”皇帝亲热的上前挽住李逸的手臂。
    “臣:::“
    李逸刚要行礼,李渊却拉著他进殿,“咱爷俩就別这么客气了,也没外人。”
    “无逸啊,这些天我是夜不能寐啊,愁的头髮都一把一把的掉,哎,朕一直盼著你能早点抵京。”
    李渊拉著他同坐御榻,挽著手不肯放。
    “无逸啊,上次幸赖你击退頜利,没想到頜利这么快又再次进犯,而且这一次来势更汹。
    頜利围太原,攻普州。郁射设和沙钵罗设的前锋更是杀到了陇州,攻陷了大震关,已经叩开了关中平原大门。”
    李渊確实有点急了,
    李逸看到皇帝上火了,口腔溃疡,嘴唇上烂了几个孔。
    “陛下,突厥蛮夷,向来言而无信,畏威而不怀德,他们入寇,臣倒是不意外,
    只是这次他们为何能这么深入呢?
    尤其是原州为何没有半点防御,任由突厥经灵凉,过原州,长驱陇州,还攻破了大震关?”
    李渊无奈的嘆气,牵动嘴巴溃疡,痛的他也只能手抚著。
    “谁也没料到,这刚达成议和,頜利却这么快反覆。”
    李渊並没有提起李逸策反马邑高满政,黄岭伏击突厥之事,如今的当务之急是抵御住突进攻,而不是说那些的时候。
    李渊也很清楚,突厥的入寇,虽打著的旗號是李唐背盟毁约,可实际上有没有这事,也不会改变頜利入寇的计划。
    “无逸啊,你可有何退敌良策啊?”
    “陛下,突厥虽囂张,来势汹汹,可也只是外强中乾。所倚恃者不过马快而已。
    唯今之计,议和是不行的,要议和也得先战再和,得先战场上打掉他们的囂张气焰,把他们打退了,頜利才会肯和议、退兵。”
    “如何战?”李渊问。
    “水来土淹,兵来將挡,臣以为,突厥並不可怕,要击退他们也不难。
    首先要上下一心,不能摇摆不定,得坚定决心,与突厥人战。”
    李渊摸著嘴唇点头,现在这种情况,不打也不行了,只能硬著头皮战,
    这也是李渊一听说李逸回来了,马上就召见的原因。本来李渊借著有人检举李逸谋反这种烂藉口,把李逸召回京师,就是想敲打敲打他,甚至说不定还要冷藏一段时间。
    可谁料到,突厥再次进攻,这次还来势如此猛,而在边关的太子却是表现如此不堪,只顾得跑了。
    李渊现在哪还顾得及其它,
    先把突厥人挡住再说吧,否则真的要兵临长安城下了。
    李渊跟太子很大不同就在於多谋善变彼一时此一时,
    形势变化,李渊也是迅速调整,当前突厥是最大危机,自然就得先围绕打贏突厥这一目標来行事。
    “还有呢?”
    “陛下,肯战、敢战、能战,朝廷肯战,士卒敢战,將军能战,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余的诸如粮草器械等等,倒反是其次了。”
    “请恕臣斗胆,眼下局势,首先还是陛下得能下决心与突厥战,先战再和。
    其次,便是土卒敢战,將军能战,
    太子殿下並不擅长军事,如今局面,必须得马上换一位擅於军事,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大將来指挥,
    臣以为,河东战场,非秦王莫属。
    请派秦王前往蒲州接替太子,节度诸军,统一指挥。当初刘武周宋金刚大举入寇河东,形势万分危急之时,也是秦王领兵出击,最后一举破敌。”
    李渊没有马上表態。
    “这次突厥入寇突然,太子也没有防备,”李渊看著李逸,犹豫著道:“临阵换帅军中大忌,
    朕打算让你返回河东,辅佐太子防御突厥,仍和先前一样,
    太子为元帅你为长史,
    太子坐镇蒲州,你去太原节度诸军,如何?”
    李逸没有出声。
    他可不想再给太子擦屁股了,况且,局势如此之坏,就算皇帝让他来做河东元帅,
    李逸也没有信心能打好这一仗。
    太子不擅军事,他李逸也同样並不是很擅长於军事。
    真正擅长於军事的是秦王李世民。
    “陛下,臣不擅將兵,若是令臣守一城尚可,可让臣现在节度河东诸军,臣实在能力不足,不敢误军国大事。”
    李渊头疼。
    “除秦王外,大唐就无人可將兵抵御突厥了吗?”
    “桂州总管永康公李靖,倒是可以为帅,齐州总管李世绩,也可守太原。”李逸举荐了两个人。
    可皇帝对这两人,並不是很看好。
    李靖自去了山南,倒是辅佐李孝恭平荆湘取江南收岭南,可李渊以为南方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
    哪怕平定南方,
    可这也並不能说明他们用兵本事了得,想李逸当初平山南收河南战河北,不也是连下百余州,
    对手还比萧铣等强多了。
    至於李世绩,他的战绩败多胜少,李渊更不看好。
    面对这次突厥入侵的巨大压力李渊心里可用的將领也只有李世民、李逸、李艺三將,其余的將领都是没能证明过的。
    在刘武周攻河东那一战中,李渊吃过用不擅统兵將领掛帅的大亏,现在可不敢乱来了。
    突厥两路大军,一路杀到了晋州,一路杀到了陇州,搞不好,东西两路到时就要会师长安城下。
    “平阳公主駙马,歧州刺史柴绍,先前战党项羌一战,也打的很了得。”
    李渊嘆了声气,
    柴绍在军事上並没有辗露太多的才能,或者说没有经歷什么大战,他觉得柴绍也担不起方面统帅之职,当一路总管还行。
    “河东,非秦王掛帅不可了吗?”李渊端起一杯茶,可喝茶那溃疡也疼。
    “陛下,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如今面临突厥頜利可汗的大举入侵,不能再有任何犹豫了,
    必须得赶紧击败突。
    若是让頡利攻破太原,那后果不堪设想,整个河东都將糜烂。而不能把陇州原州的突厥军打退,关中陇右也都要烂。
    必须得快,还得一战成功。”
    李渊又想到了当初刘武周入侵的河东之战,他先用李仲文掛帅,再用裴寂,然后又用了李孝基等,可最后就是打的差点要迁都。
    现在局势比上次还坏,若是再败,那长安也將震动。
    李渊想让李逸辅佐太子,稳住河东局势,这样也能稳住太子声望,可李逸態度也十分明显,他不支持。
    將帅不合,这仗肯定也不能打。
    “朕悔不该因为有人检举你谋反,便特意把你召回京师,朕並不相信那诬告,召你回来也是想亲自替你洗涮这污水,可不料却导致代北局势崩溃,”
    李渊拉著李逸的手在那里嘆息,
    李逸可不会相信皇帝的鬼话。
    要不是頡利这次捲土重来,还攻势如此猛,他李逸回到长安后,可就不是这待遇了。
    估计就是三司联合调查,甚至弄不好他还得在大理寺狱,或是门下省关上几天,
    然后皇帝再装模作样的来安抚他,最后才閒置起来。
    国难思良將,
    现在李渊知道念他的好了。
    在临湖殿没有呆太久,李渊派人送李逸回家,特意派御攀送回去,还拉了很多车礼物赏赐。
    金瓮一对,银瓶六只,瓶瓮里还装满了金银铜开元通宝钱,又赏赐御造织染的各种高级丝织的锦绣等百匹,新铸开元通宝十万钱还赐了四个宫人。
    以及十四个各五百亩的庄子,这是给他八子六女,每人一个京畿的庄园,不仅有五百亩良田,
    还有庄院作坊,以及十户奴隶。
    八子六女,包括两个养女,都一人一份。
    李逸和霍玉收养的小玉儿,跟家里都还没说过,可皇帝也已经知晓並也给了一份。
    坐著御金络,
    左右屯营禁军护卫。
    仪仗浩大,排场惊人。
    可坐在金车上的李逸只觉得很不自在。
    刚才他大胆的向皇帝提议,让秦王取代太子掛帅,出镇河东,抵御突厥,皇帝没表態。
    李逸估计皇帝最后也没的其它选择,
    他倒是推荐了李靖、李世绩组合,可皇帝明显对他们没多少信心。
    李逸又不愿意担起大任,那最后也只能是让李世民出山了。
    金格很豪华奢侈,
    车上是皇帝新赐他的四名宫人,在车上替他湖茶。不是传统煎茶,而是泡的散茶,看来她们来时,已经受过一些相关的特別培训,都是按李逸爱好来的。
    茶是好茶,宫人也很年轻漂亮,
    金络里不熏著香,
    那是龙涎香。
    浩荡的队伍,驶到胜业坊大街,无需入坊,占据了坊十六分之一的武安王府,直接就在坊墙上开有大门。
    郡王府前,早得到消息的一眾人,
    已经在乌头墙外排队等候。
    门夫老王看到队伍过来,赶紧叫自己两个儿子,抱来爆竿燃放。
    特別加工好的竹筒,在火盆里燃烧后爆响,
    砰砰砰的一声声巨响,
    迎接著家主的回家。
    李逸下车,
    妻子杜十娘便带著妾、儿女们上来。
    “阿郎一路辛苦了。”十娘上前,她一身素衣,为父服丧三年之期还有一年。
    李逸上次是年前立冬后出的京,这转眼也是离家快一年了。
    “你们在家操持也辛苦了,孩子们也都长大了,快来让阿耶抱抱。”
    杜十娘问丈夫,“阿郎这次回京,年前不走了吧,金氏郑氏等在洺州的胜妾、孩子们,什么时候回来?”
    “已经在路上了,正好现在秋高气爽,路上也没那么辛苦。”李逸道。
    “那我派管事带家丁到洛阳去迎接,好几个小娃娃呢,路上寧愿慢点。”十娘体贴道。
    李逸把几个孩子都抱抱,举高高,还贴脸亲亲。
    最后挽起杜十娘的手,对姬令仪、罗三娘等道:“走,进门,回家嘍!”
    进了家门,先去沐浴更衣。
    换了身舒適的布衣出来,就见宋义过来,“阿郎,刚收到的消息,右武侯大將军、代州总管、江夏郡公李高迁,被圣人下詔,因在马邑临阵脱逃,以及丟失忻代,损兵折將而被削除官职爵位,贬为庶人,流放岭南。”
    李逸对此不意外。
    有些感慨的是最近三任代州总管,李大恩战死朔州,刘世让被朝廷冤杀,如今这李高迁只落得个贬为庶人流放岭南,还算是不错的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