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都市小说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476章 朱琳要试戏?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76章 朱琳要试戏?

    第476章 朱琳要试戏?
    可以看得出,《城》对于《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还是非常看重的。
    办一次作品研讨会,代价可以说相当的巨大。
    找场地就算了,还要邀请一些文化界有身份有地位的作家、评论家列席。
    这当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可以说,一家杂志社为一本作品举办作品研讨会,算是杂志社对这部作品的最大投资。
    “就是这份稿子。”苏晨把一沓稿子交到江弦手上,也就是《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
    “哦?你感觉写的怎么样?”接过这份沉甸甸的稿子,虽然早已无数遍的看过,但作为穿越者的江弦,还是像没读过的人一样随口问了一句。
    “嗯”
    苏晨沉默一阵儿,踌躇着说道:“说实话,我们《城》有不少编辑,都觉得这小说写的有点.不符合路遥的水准。”
    “不符合路遥的水准?”
    “是啊。”
    苏晨道:“你看过他写的《人生》吧?写的多好啊,我当时看完就和我们的编辑说,这部小说不仅能感动我,还能感动上帝。
    但是这部《平凡的世界》写的,就差点儿味道路遥也跟我们说了,找了好几家出版社,人家都给他拒了稿子,最后没办法,才找到我们这儿。”
    江弦静静的听他讲完,“你还没说你的感觉呢。”
    “我感觉不能说是一部旷世奇作,这说法有点儿过了,但算得上一本佳作,所以我主张举办了这回的作品研讨会,以这小说的质量,再加上路遥的名气,这部作品应该能产生些影响力。”
    苏晨说了一大通,最后又补充道:“当然了,我说这话,不是说路遥写作水准下降了,我很理解,《人生》这样好的作品,太难超越了,当初就有很多老作家说过,这篇小说是路遥不可超越的巅峰之作,或许路遥这一辈子也没办法再超越。”
    俩人又聊了一大通,江弦应下出席作品讨论会的事情,又拉着苏晨在家里吃了顿便饭。
    等苏晨一离开,他迫不及待的翻开苏晨交给他的那一沓《平凡的世界》。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
    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朱琳收拾好碗筷,又哄小小陛下睡着,这才披着衣服,来客厅依偎着江弦坐下。
    “看什么呢?那么着迷。”
    “这不是白天《城》的苏晨给我的么,路遥的新小说。”
    “路遥的啊。”
    朱琳知道江弦和路遥之间关系亲近,“怎么样?你看的那么专注,写的很好吧。”
    “好。”
    江弦想了想,又觉得光“好”这一个字都无法形容出这部小说的优秀。
    “这是不朽的名著,时代的史诗!”
    “真的假的?有这么好?”朱琳听得一阵惊讶。
    这得写的有多好,才能让自家老公这个大作家给出这样一句评价。
    “你看么?”
    “我”
    朱琳跃跃欲试,又想到什么,“得了,我明天还要去试戏呢。”
    “试戏?什么电影?”
    江弦这才发觉,可能是最近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日子过久了,她都没怎么关心过朱琳的事业问题。
    “上影厂的电影。”
    朱琳道:“《苦恼人的笑》你知道吧?”
    “有印象。”
    这是好几年前的片子了,当时还挺有影响力,讲嗡嗡嗡,诚实的记者傅彬不愿说假话,但又不能保持沉默,因此陷入了无边的苦恼之中,带点儿荒诞味道。
    “就是导这片子的导演,叫杨延晋,最近打算拍个新片子,《女市长的私人生活》。”
    “.”
    江弦抬头看朱琳一眼,“这片子,它正经么?”
    “正经么?”
    朱琳被江弦这么一问,还不太能反应过来,“什么正不正经。”
    “私人生活,这是能拍出来给人看的东西么?”
    “.想啥呢你。”
    朱琳好歹在美国呆过,也接触到了一些世界前卫的影视内容,这会儿听到江弦的话,猛一下反应过来,体会出他话里的含义,小脸刷的一红,满眼羞恼。
    “人家讲的是,女市长只顾着工作,来不及管家庭,最后扯出一连串的麻烦事儿,是个家庭伦理喜剧。”
    江弦静静听完,摇摇头,“你不能去拍这种电影。”
    “干嘛呀,不是都和你说了,不是你想的那样,咱们国家能拍那种东西么?”
    “我的意思是,以你的身份,拍这种电影,太掉价儿了。”
    江弦道:“你是影后,能请你拍的,必须得是一些有实力闯入金鸡、百的电影。”
    “可是、可是我也好多年没拍过电影了”朱琳脸上闪过一丝不自信。
    “怎么了?”
    “没、没事儿”
    “呼。”
    江弦放下手上的稿子,一手揽在朱琳腰间,柔声道:“咱俩可是两口子,怎么了?有啥是不能和我说的?”
    “.”
    朱琳抬头看他一眼,叹气道:“我是想着,我都那么多年没拍过电影了,有了年年以后,就只拍了两部电视剧,到现在也没上映,在银屏上消失那么久,还有戏愿意找我拍,已经挺不错了”
    听到朱琳这样讲,江弦心里闪过一丝愧疚,不过还不等他说什么,朱琳就抢在前面道:
    “你可别觉得因为家庭耽误了我,我从来没那么想过。”
    她轻挽住江弦胳膊,像小兽一样轻声道:
    “我哪怕是事业再成功、拍再多电影,也远远比不上拥有你和年年,有你们两个,我这辈子就已经够满足了,你们俩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就。”
    “.”
    夜深人静,听着爱人在身旁说出这样温暖的话语,江弦再硬的心也忍不住酥酥麻麻。
    “说得真好,奖励你亲一个。”
    “德性。”
    朱琳笑着躲开,“少来。”
    只是她那点儿力气,又哪能从江弦的怀里逃出,小男人双臂将她锢住。
    “年年不都睡了么,你怕啥?”
    “我”
    四目相对,江弦能察觉到朱琳喷到他脸上的鼻息愈发炙热。
    “陛下,不是说好要与贫僧双宿双飞,享尽人间欢乐么?”
    云雨过后,俩人互相依偎着一起躺倒在床上。
    “明天的试戏你拒绝了吧。”江弦开口道。
    朱琳脸上还带着一丝红晕,“我不是和你说过了么?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电影。”
    “我知道,但是拍这种电影对你来说没什么意义,你的时间太宝贵了。”
    “我”
    朱琳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江弦吻住嘴唇,委屈巴巴又把话憋了回去。
    “好了,你就听我的,行么?我帮你找一部合适的。”
    “你帮我?”
    朱琳咬了咬嘴唇,“可是.”
    “可是什么?”
    江弦摸了摸她的头发,“咱俩是两口子,互帮互助不是应该的么?都是一家人,怎么,你还怕欠我的?要是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到时候卖力一点就好。”
    “你”
    朱琳一听又满脸羞恼,与此同时,眼底又满是幸福。
    “好,我听你的。”
    几天后,江弦来到燕京饭店。
    这顿饭,有光未然、陈荒煤、冯沐这些作协的领导,还有《人民文学》和《人民文摘》几乎所有的职工。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已经在文坛小有名气的作者,洪峰、范小青、邓刚、王兆军、李杭育、残雪、宋学武、乔良、王树增、王毅、石定、谭甫成、石涛.
    今天是给主编王濛践行。
    “多的话就不说了。”
    落座以后,王濛端起酒杯。
    “回想起刚刚任职《人民文学》主编,真是恍如昨日,这期间,遗憾不少,譬如,任职这么久,始终没有组到张洁、王安忆、张抗抗这几位‘当红’女作家的理想稿子。”
    众人哄笑。
    江弦静静看着王濛,王濛也和江弦对视上。
    “我这个主编,当得其实是不合格的,工作只做到了第三期。”
    “但是《人民文学》的今天,是我期望的,也希望同志们能把这本刊物的办刊风格继续维持下去。”
    “让主流更辉煌,让支流更明亮,让先锋更安全,让后卫更有头脸,照旧跟得上趟,让精神更自由,让情绪更健康。”
    “好!”
    其他人哗哗的鼓起掌。
    这份掌声绝对是真诚的。
    虽然王濛任职的时间不久,但在他的主持下,《人民文学》的“江湖”地位彻底改观。
    1985年之前,上海的《收获》与《上海文学》扮演着文学进程标杆的角色。
    而到王濛卸任《人民文学》主编的现在,这一局面已彻底扭转过来。
    时至今日,《人民文学》这本“皇家刊物”已真正成为了国内文学的旗帜与标杆。
    在《人民文学》的同志们看来,王濛或许不是最好的作家,却却是最好的主编。
    当然了,《人民文学》能创下如今的这份成就,也离不开另一个人的贡献。
    崔道怡把目光移至江弦身上。
    他可是知道,近些天,在中作协对《人民文学》下一任主编人选的讨论中,江弦的名字已经被提起过很多次。
    即将卸任的王濛也极力的推荐了他。
    这个推荐太有分量了。
    如今的王濛,说话和以前,根本不是同一个等级。
    宴会结束,人走了个七七八八,江弦则是和王濛、陈荒煤、光未然这些在作协身兼要职的同志,一块儿坐在一起抽烟、聊天。
    青烟缭绕,江弦一时恍惚。
    曾几何时,在座的各位哪个不是需要他去仰望的高峰。
    如今不说平起平坐吧,也已经有了能和他们坐在一起谈话的资本。
    “我还是推荐江弦同志接任我成为《人民文学》的主编。”
    王濛道:“有同志推荐刘鑫武同志,刘鑫武同志的工作经验充足,这一点不假,但论能力、资历,江弦同志都是不逊色于鑫武同志的。”
    “你怎么想的?”
    光未然听完王濛的话,把目光看向江弦。
    “组织如果给你这个担子,敢不敢挑起来?”
    “这几年,《人民文学》的改变,我也是亲身经历过的。”
    江弦抽了口烟,目光坚定道:
    “我对这本刊物是有感情的,组织如果需要我肩负起这个任务,那我一定是不敢辜负的。”
    “嗯。”
    光未然点点头,对江弦的这个回答十分满意。
    今天的场合不够正式,也只是试探一下想法,因此《人民文学》主编的事情没有谈论多久。
    闲聊中,陈荒煤忽然提起:
    “最近有这么一件事情,有位来自欧洲的导演同志,向我们提交了两个拍摄计划,一个计划,是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的小说《人的命运》。
    马尔罗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以前他来中国的时候,我也和他见过面,非常亲切”
    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的著名作家,也曾是法国的文化部长。
    法国这个革命老区,对于咱们国家很多人来说,是个特别的地方。
    因为马尔罗很多作品都曾是写咱们的革命,甚至塑造了经典的革命者形象,因此很多人和马尔罗之间存在友谊,基于这样的友谊,以及马尔罗对中国的情有独钟,新中国成立以后,安德烈.马尔罗和我们的关系非常的好。
    “这个好。”
    “马尔罗先生已经去世很多年了,拍这样一部电影纪念他,纪念中法之间的友谊,很有意义。”
    听完陈荒煤的讲述,在座的诸位都是一脸欣赏,非常赞同拍摄马尔罗的作品。
    “另一个拍摄计划呢?”江弦问了一句。
    “另外一个。”
    陈荒煤弹了弹烟灰,嘴唇微动,“另外一个就有点荒谬了,这个导演居然想拍摄一位皇帝的一生。”
    “一位皇帝的一生?”
    此话一出,一群人的下巴都被惊掉。
    “这能乱拍么?”
    “谁啊?”
    “是哪个皇帝?”
    在众人的提问中,陈荒煤幽幽揭露了答案:
    “末代皇帝。”
    “溥仪。”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