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都市小说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475章 《普通人的道路》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75章 《普通人的道路》

    第475章 《普通人的道路》
    “江弦同志,你提的这个版税制好啊!”
    “以前光听国外用的是版税制,没想到您都已经用上了。”
    “这事儿也太低调了,这可是大事儿啊!拿版税,建国以后这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是啊,足够载入文学史册了!”
    一群作者叽叽喳喳,表情亢奋的跟江弦说个不停。
    江弦审视着脑海的那部小说,面对恭维他的作家,就应付着笑笑。
    新中国第一个提出版税的作家。
    对这个名头,江弦其实没多在意。
    在原本的历史上,获得这个名头的是王硕嘛。
    可是对王硕来说,这个名头其实不算有多起眼,让王硕闻名全国的还是他的小说。
    “哪部作品拿版税了?”李陀追过来跟江弦打听。
    江弦也不隐瞒,一五一十的跟李陀讲了讲作家出版社的情况。
    当李陀听到是“全部小说”这四个字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
    再听着“12%”这个版税率以后,他快速的在心里打了几下小算盘,然后得出一个让他瞠目结舌的结果。
    李陀满脸震惊的喊了一声:“你这能赚多少个万元户啊?不会变成百万富翁吧?”
    “哪有那么夸张。”
    江弦摆摆手,示意他小声一点,“书店一本书才能卖出多少钱啊?就算是版税,一共又能赚多少钱?”
    李陀懵了。
    这是人话?
    他只觉胸中气血上涌,说不出的羡慕嫉妒。
    “你也不看看,你那些小说出版以后卖的有多火?也不看看你这次出版了多少作品?!”
    说这话的时候,李陀那叫一个气儿不打一处来。
    这文坛,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说起来,李陀也在文坛出道多年,交友广泛,评论界颇有名声,在京圈儿也要被尊称一句“陀爷”。
    可惜现实情况是,李陀的小说作品产量不多,作品大多都是短篇小说,也单独、群体结集的出版过那么几次。
    销量那叫一个惨淡。
    用句不好听的话说就是:赔钱货。
    人出版社又不傻。
    眼瞧着你的作品都是些不争气的玩意儿,那还跟你浪费什么时间?
    因此,这会儿看着江弦那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模样,跟他拼命的心思都有了。
    你清高!
    你了不起!
    就按江弦作品往常那个销量,哪怕江弦从现在开始停笔,这笔版税让他后半辈子吃喝不愁都足够了。
    更别提,论起来这小子还是新中国第一个拿版税的作家。
    那真是能载入文坛史册的大事儿了。
    是一提到这个名字,就能被反复拿出来提的大成就。
    千古留名。
    他们这些混文学圈的,梦寐以求的不就是这个么?
    不过话说回来。
    李陀又看一眼江弦,这个身着中山装手握两块儿“鲁迅文学奖”奖牌的高大男人。
    在他们眼里,“新中国第一个拿版税的作家”或许是什么了不得名头。
    但对人家来说。
    这个名头,似乎还真就不算个啥
    “江弦同志。”
    处于众星拱月位置的江弦,忽的被喊了一声,回头一看发现不是别人,正是路遥。
    相比于上次见面,路遥肉眼可见的沧桑了不少,才三十多的人,看着跟快五十了似得,比李陀更像是个中年人。
    “恭喜你拿下‘鲁迅文学奖’这个奖项。”路遥笑着说了一句。
    “客气了、客气了,真没想到你也来京城了。”
    “这也是赶巧。”
    路遥道:“我有本小说要在《城》出版,《城》打算在京城给我开个小说的座谈会。”
    “小说?什么小说?”
    “一部长篇,本来叫《普通人的道路》,后来诗人子页看了我的稿子,给我重新取了个小说名,叫《平凡的世界》。”
    “.”
    江弦一阵意外。
    没想到他仅仅是这么一段时间没见到路遥,路遥就已经完成了对《平凡的世界》的创作。
    当然了,这只是小说的第一部。
    “好事儿,这是好事儿,怎么没通知我?到时候我也过去凑凑热闹。”
    “那再好不过。”
    路遥笑了笑,又搓了搓手,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样。
    江弦见状笑笑,“怎么了?还有什么事情?”
    “这个嘛”
    路遥面露尴尬。
    “有什么事儿?你但说无妨。”
    “那我可就说了。”
    “嗯。”
    “江弦,你那部《最后一个匈奴》的下半篇创作的怎么样了?”
    “我说什么事儿。”
    江弦笑笑,“原来是催稿的事情。”
    《最后一个匈奴》是当初他在《延河》上发表的小说。
    这部高原史诗一经发表,当即便轰动整个陕西文坛。
    可惜小说只发表了上半篇。
    陕西读者们对小说的下半篇翘首以盼,一等就是这么多年。
    可惜等来等去,这些年连小说的一个字都没等到。
    “我是怕你忘掉这回事儿,当时你说,觉得还不到创作这部小说下半篇的时候,觉得迄今为止陕北这片土地所经历的历史,没办法和上半篇对等的厚重。”
    路遥缓缓道:“这一等,过了这么多年,咱们翻天覆地的又发生了这么多变化,还不到能创作这小说的时候么?”
    “我觉得”
    江弦拍拍他的肩膀,“我觉得差不多了,你放心,这小说我没忘掉,一直都记着呢,该到这小说出现的时候,这小说我一定给你弄出来。”
    “嗯。”
    听了江弦这句承诺,路遥心情复杂,也就是被人画了张饼的感觉。
    这饼能看见,但是摸不着。
    这感觉让人着迷,又让人觉得讨厌。
    接下来的座谈会,主要围绕版税的事情展开,因为涉及到获奖作家的直接利益,所以每位作家都非常关注。
    作协和作家出版社也足够大方,给所有的作家开出了10%的版税率。
    这个价格当然没有江弦的那么高,因为这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给江弦12%是因为他太有名了。
    而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这些作家们,像是周梅森、矫健、铁宁这些个年轻作家,在文坛可连脚跟都没站住呢。
    因此综合考量下来,10%看起来是个最合适不过的结果。
    “自降身份”的江弦也不觉得自己亏了多少。
    做成小说集以后,作者们都是按照各自小说所占篇幅比例来分钱的。
    而他所占的比例。
    最大!
    毕竟他要发行的,可是《天局》和《你别无选择》两部小说!
    且这种小说集的销售,有个好处就是,作品不会受到此前出版的影响。
    《天局》这部小说,被人文社做的极其精美,这段时间很是畅销。
    这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这时候再出版《天局》,就会因为受到人文社这一版的影响,在销量上打些折扣。
    而《天局》在获奖作品集上出版以后,所受到的影响就会变小很多。
    因为读者很可能是奔着其他作品去买的,或者说觉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意义非凡,想要买来收藏。
    这么一算,江弦就很赚,因为版税率10%时他实际拿到手的,可真不比12%的版税率单独出版差多少,甚至可能还要多出很多。
    大家拍照留念以后,座谈会就结束了。
    江弦因为是这次评选的评选主任,一直坚守到最后结束,待一切完成,他和作协的几名干部聊了会儿,这才离开,坐上车子,回到自己团结湖的家中。
    “回来了?”
    一进门,朱琳就抱着江年年凑过来。
    “拎的啥啊?”
    “奖牌。”
    “呀,还专门设计了奖牌。”
    朱琳看了看“鲁迅文学奖”的获奖奖牌,正面中央是鲁迅的半身像,周围环绕着“鲁迅文学奖”的字样,背面则刻有江弦的姓名和《你别无选择》《天局》这两篇小说的名称。
    “真好。”
    朱琳满脸与有荣焉的兴奋,随后又想到什么,带着些遗憾道:
    “可惜了,本来能拿七个的。”
    “这有啥可惜的。”
    江弦心里拎的跟明镜似得。
    “有机会拿七个的是优秀小说奖,七个那个奖,哪能和我这两个‘鲁迅文学奖’比?给我十个我都不换。”
    他太清楚了,这次“鲁迅文学奖”能这么快的促成,当然有他七部小说排名靠前的原因。
    一个人七部小说被推荐,给了作协不得不改办奖项的压力。
    而论价值。
    在中国文学界可以说仅次于“茅盾文学奖”的“鲁迅文学奖”。
    其价值和意义,绝对不是优秀小说可以比的。
    所以这份交换他并不觉得自己亏了。
    而且要知道“鲁迅文学奖”的选拔,是从该评奖年度里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
    所以,《天局》和《你别无选择》,一旦错过今年,就再也不会有取得“鲁迅文学奖”这座桂冠的机会。
    所以在其他人眼里,江弦亏大了。
    但在江弦眼里,他赢麻了。
    这还是“首届鲁迅文学奖”!
    对中国文学的意义那叫一个非凡!
    “嗯~”
    丁点儿大的江年年这会儿正被朱琳抱在怀里,白白胖胖的小手从朱琳手上掰过“鲁迅文学奖”的奖牌,然后张开小嘴往上啃。
    “年年!”
    朱琳轻轻的拽了拽奖牌,生怕弄伤闺女,“这个不能吃,我们不吃。”
    “呜哇~”
    江年年不撒手,还是抱着一顿啃。
    “不能吃,这是爸爸的奖牌,不能吃的!”朱琳眼神中带了些严厉。
    “咿呀~”
    江弦笑着抱过闺女,“反正她又咽不下去。”
    说着,把两块儿奖牌全都戴在小小陛下的脖子上,任由她抱着两块儿大奖牌啃来啃去,啃满口水。
    “你可真是.”
    朱琳双手掐腰,看着这一幕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可是“鲁迅文学奖”啊!
    这么珍贵的奖牌。
    放眼全中国,一共也就十四块儿,更别提这还是两个第一名。
    结果到了江弦手里,就是随便丢给闺女啃着玩?
    “你这个爹也是全天下头一号了。”朱琳嘟囔说。
    心里又琢磨着自家闺女更是天下头一号啊。
    以后长大了能吹的太多了。
    “鲁迅文学奖”知道吧?
    第一名的奖牌小时候我爹随手丢给我啃着玩儿的。
    “过来。”
    正想着,朱琳被江弦一把揽入怀中。
    “干嘛?”
    “这不是怕你吃醋么。”
    江弦笑着从江年年脖子上摘下一块儿奖牌,给朱琳戴在脖子上。
    “你们母女俩,我一视同仁,都是咱们家的宝贝疙瘩。”
    “德性。”
    朱琳轻声斥责一句,脸上却掩藏不住丝丝笑意。
    “我听人说,以前小孩子的周岁生日上都要抓周,咱们哪天给年年也补办个怎么样?”
    “抓周?”
    “对啊,《红楼梦》里不也写过么?贾宝玉抓了个胭脂钗环。”
    “这”
    江弦心里一动。
    之前周岁生日他也想给江年年办个抓周仪式来着,不过这年头,风俗这一块儿比较敏感,也就没办。
    这会儿朱琳提起来这回事儿,他就又动了心思,“那等年年今年生日吧,咱们给她补办一个。”
    “好。”
    鲁迅文学奖的授奖仪式过去还没几天,江弦在《城》的老朋友苏晨就登门拜访。
    “我可不是来约稿的。”一进门,苏晨就先强调一句。
    “怎么?”
    江弦乐了,“你们《城》这么不欢迎我?”
    “怎么会。”
    苏晨笑了笑,“我是怕找你约稿的人太多,见着我你头疼,给我赶出门去。”
    “原来如此。”
    江弦摇摇头,遗憾道:“那还真可惜了,我这儿还恰好有篇稿子,既然如此,我还是留给别家吧。”
    “真有稿子?”
    苏晨瞥他一眼,“江弦同志,你不会是拿我取乐吧?”
    “真有。”
    江弦笑着说,“一部偏现代派的稿子,说不定你们《城》会喜欢。”
    苏晨立刻淡定不了,“什么稿子?不如就约给我们《城》。”
    “这个回头再说。”
    江弦给他倒一杯热水,“您这不请自来,既然不是来约稿的,那是有什么事情?”
    苏晨咽了口唾沫。
    心中满是对江弦所说那篇稿子的渴望。
    不过听到江弦的话,还是先讲明了自己今天的来意。
    “《人生》你知道吧?”
    “写出《人生》的陕西作家路遥,给我们投了篇稿子叫《平凡的世界》。”
    “我们打算在京城给这小说开个研讨会。”
    “这不是想请你过去,镇镇场子。”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