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孟德踌躇
第632章 孟德踌躇可如今还要从兖、豫抽调,那势必要抽调自家嫡系,显然会引发袁绍、刘备父子的猜疑,万一出了什么意外,最终还是得动用河南的中央军前往支援,正可谓得不偿失。
与其届时被动应对,不如直接就调用河南中央军,而且距离还更近一些。
“就以河南兵马为主,调夏侯渊、乐进、于禁、李通、朱灵、楼异、刘若、邓展、管剧、徐勇、卜成、张武等诸将随征。”
堂上众人听完,心中都是大惊。
曹操这几乎是将能征善战的大将全部带走了,而且兵力最少也在五万之上。
其中夏侯渊,乐进,于禁、朱灵、李通这五人都和曹仁一样,已经进位杂号将军了,前面四人麾下各有三各营头六千人,而李通则有部曲万人,光这四个人就有三万四千人了。
楼异、刘若、邓展也俱是曹操亲信心腹,濮阳之战时,曹操中了吕布的埋伏,轻敌冒进,身陷城池火海之中,险些被烧死,最后咬着牙冒火而出,被烧伤了左手。幸得司马楼异救援,扶曹操上马,护卫而去。
可见楼异不仅仅救了曹操,而且他很可能一直都是曹操的心腹重将。
毕竟在濮阳时代就已经官至军司马,这可是曹营里排的上号的重将了。这时候的于禁也不过才是个都尉,乐进更只是个军候。
至于刘若、邓展,也都是日后曹丕称帝时劝进表上署名的重臣,此时自然也在曹操麾下效力。而后面的管剧、徐勇、卜成、张武这几人,俱是青州黄巾渠首大姓,是效忠于曹操个人的青州军将校。
这七人皆是校尉军职,各自统领一营两千人,合计一万四千兵马。
曹操此番动员,加上他的四千亲军,合计五万两千人。
这五万余兵马之中,可谓是将星云集,群英荟萃,皆是曹氏骨干精锐。而士卒也是精挑细选的壮勇之士,更是配备了大量的军械甲杖,战马弓弩,是曹氏麾下第一等的强军。
曹操拿出这般家底出来,显然是欲全力以赴了。
兖州方向只剩下了程昱和吕虔两部主力,南阳方向更是只剩下了曹洪一部人马。至于豫州方向,在先前已经抽调走一万荆州兵马,如今又要抽走夏侯渊所部,那未来将会只剩下一万荆州兵以及万余屯田兵了。
夏侯惇双目圆瞪,一脸不敢置信,惊声劝阻道:“明公不可啊。颍川直面南阳、汝南和陈国,妙才所部人马既是南阳后援,也是河南屏障。若是抽调离开,仅以蔡瑁万余荆州部曲以及颍川地方上那万余屯兵,别说是支援南阳了,就是汝南、陈国的左幕军都防不住啊。”
原本曹操在颍川的布置是夏侯渊的六千人加上荆州军的两万人,再辅以万余屯田兵马。
这些人中,最为精锐的自然是夏侯渊的六千人,但包括他在内,这三四万兵马都不是用来野战的,而是分别驻扎在几个屯田大城之中,防范左幕军突袭,为河南提供预警和时间的。
夏侯惇担心的就是这个,而他的担心也绝非杞人忧天。
曹操却是做了个安心的手势,示意夏侯惇不必着急,随后开口解释道:“妙才所部北调之后,我会让德珪率领荆州兵也退至阳城,屯田兵马则先不动,必要时刻则可立刻向北撤入河南。”
阳城之前有提到过,乃是颍川和河南联通的交通要地,此地位于四山夹缝之中,北面是嵩山,西面是阳乾山,而南面则是箕山,东面则是径山。
阳城周围以嵩山为核心,箕山为屏障,辅以河谷与盆地,形成“山环水绕、四塞险固”的地理优势。其南面还有阳关可以控制颍水,又能为阳城县邑提供预警。其北面又是轘辕关,可以通过这里得到河南的增援。
曹操这是觉得守不住颍川了,索性干脆集中兵力屏蔽河南。
若是能够与刘封议和成功,那南阳和汉中大概率得丢,颍川三面受敌,又是一马平川的地形,实不可守,自然得把兵力北移。
若是议和失败,那曹操自然要南下入蜀决战,若是败了,那颍川即便有夏侯渊所部驻守也是无济于事。若是胜了,那即便把荆州兵马都抽走了,也必是安然无恙。
可见曹操把问题看的相当透彻,这一手抓大放小深合兵法奥义。
“元让,在我离开之后,你总督节制所有兵马,不论哪里出了问题,你只需要保住河南、关中即可。”
曹操认真的叮嘱着:“只要守住关中和河南,就给你记一大功。”
夏侯惇恭敬应命。
对于曹操的命令,荀彧面色如水,而贾诩则是视若未闻,唯有戏忠,暗中叹息了一声,明公防文若过甚矣。
其实与荀彧表现出来的政治能力相比,荀彧的军事能力隐藏的很深,但绝对非同一般。
兖州之变时,他就看破了吕布的偷袭,同时还主动从濮阳召回夏侯惇,每一步都走的极为正确,是当时的最优解。后来更是单枪匹马深入敌营,劝退豫州刺史郭贡。
再到后来的官渡之战,荀彧几次劝谏都帮曹操坚定了信心,最终赢得了胜利。
可见荀彧绝对不是那种单纯的文弱书生,相反,他其实同诸葛亮、程昱、司马懿、陈登、周瑜等众多汉末士人一样,是出将入相的文武双全之人。
之所以荀彧后来留在史书上的印象是萧何,曹操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
自兖州之后,荀彧虽然晋升入了曹操的核心团队之中,并成为了朝中仅次于大将军曹操的第二号人物,权在三公之上,年纪轻轻就已掌尚书事。
可相对的代价,则是荀彧再也不能碰触兵权。
夏侯惇一生之中,最为厉害的功业便是替曹操看住了荀彧,看住了献帝。姑且不提荀彧有没有反抗过这种监控,但这也足以说明曹操对荀彧之忌惮了。
原时空中尚且如此,这个位面之中,荀谌至今还在袁绍处担任谋主,而荀攸更是在刘备、刘封父子处备受重用,地位不在荀彧之下。
曹操对荀彧就更加提防了,这提防并非是曹操气量狭小,而是必要的防范。
戏忠虽然感怀曹操的知遇重用之恩,但他和荀彧也是少年友人,相交莫逆,成年之后,又是对方举荐自己给的曹操。
戏忠相当担心曹操和荀彧之间会产生分歧。
不过好在此时外有大司马,骠骑左幕父子,暂时还不会生出事端。
“出访左幕一事,君等可有人举荐?”
曹操安排完军伍,开始询问起外交人选。
荀彧主动开口道:“司马朗先前多有建树,代表朝廷安抚过西凉韩遂、马腾,去岁又入蜀中劝降刘璋,可担此重任。”
戏忠、贾诩纷纷点头赞同:“司马伯达性沉厚,行端方,聪明睿智,勇毅果决,确实是上佳的人选。”
曹操见麾下重臣皆对司马朗有口皆碑,认为其可担当此任,当即决断道:“可也,那就再辛苦司马伯达行此一趟了。若是其此番也能功成,可入我大将军府为主簿。”
先前司马朗劝降刘璋成功,已有积功,若是此番再能建功,两功合一,曹操自然要有所表示。
别看司马朗如今是一千石的廷尉正,而大将军府的主簿才六百石。
可前者拍马都没法和后者相比。
前者是廷尉的副手,在廷尉府中都算不得拍板的正职,而大将军府的主簿却是大将军府中的第一大吏。
虽然在名义上,大将军府长史秩千石,位在主簿之上。
可不论是在法理上,还是实际地位上,长史都是府中第二人,是大将军的副手,名义上总揽事务,可有大将军在,除非长史是大将军最为信任的人,而大将军本人又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理事,否则这个总揽权力不过是能看不能碰的东西罢了。
但主簿却不一样,主簿相当于大将军的秘书长,是直接服务于大将军本人的,所有事情都需要经过他的手发放给下面各曹去办理,而且还长年累月的陪伴大将军左右,是真正的“自己人”,非心腹爱人不能担任的。
任何人只要担任了这个职位,可以说其前途可称一片光明。
就好像刘封左幕府中的长史一直是请盛宪、王朗、庞德公等人轮流担任,可主簿却是诸葛亮、陆逊、庞统等人出任,原因就在于此。
可想而知,司马朗只要在大将军主簿的位置上不犯错,一两年后势必能外放大县县令,随后若是内调中枢,便是两千石的侍中,若是继续州郡擢升,那便是两千石的郡守。
议定出访使者人选之后,曹操看向荀彧道:“文若,大军此番入蜀,粮秣军械,可要麻烦你操持了。”
先前南下,大军吃用悉数都是汉中供应。
眼下的汉中虽有四、五十万人口,堪称有史以来最为繁盛的时期,可供应先前的七八万大军,加上数万民夫性质的教兵就已经是极为吃力了。再让他们供应五万余大军,那也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因此,不论汉中还能提供多少助力,荀彧这边势必要先准备起来。
宁可有备无患,不可措手不及。
“喏。”
荀彧当即应下,毫无异议。
再接下来,曹操却是看向了戏忠和贾诩:“志才,文和,这次要辛苦两位随我走一趟了。”
戏忠、贾诩自然不会推辞,当即齐声应命:“我等俱从明公之令。”
“善!”
曹操脸上终露出笑容,似乎对此番南下极有信心。
事情已定之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荀彧等人自然告退,唯有夏侯惇被曹操留下。
等到堂上只剩下两人时,曹操将夏侯惇唤到身前,悉心叮嘱道:“元让,此番局势危殆,我料刘子升恐难网开一面,战事恐无法回避。”
夏侯惇脸上闪过一丝震惊,没想到自家兄长不但没有表现出的那般自信,内心竟然如此悲观。
不等夏侯惇回话,曹操继续说了下去:“若是司马伯达能建功,那事情还有缓和的余地,届时我也不必南下入蜀。若事不能成,我一旦南下,恐怕刘子升绝不会将战事限制于蜀中一地。”
“那该如何是好?”
夏侯惇当真急了,他可太清楚如今的南阳、豫州等地已是何等空虚。
曹操一把拉住夏侯惇,低声喝道:“南阳,颍川必不能保,兖州有程昱、吕虔,汝也不必去管,我只要你死守河南。”
夏侯惇想起先前曹操的吩咐,之前还觉得曹操有些小题大做了,可现在才明白了对方的良苦用心。
于是,夏侯惇用力点头道:“大兄且放心,惇但还有一口气在,必保得河南无恙。”
“糊涂!”
曹操闻言,却是不喜反怒:“我就知汝会糊涂,河南能保则保,若不能保,汝一死了之,留下我等该如何是好?”
夏侯惇有些恍然:“大兄的意思是……退保关中?”
“善!”
曹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夏侯惇军事所长了了,但政治上却很是出众。
“不错,若真到了河南守不住的时候,汝务必要将天子和文若他们带入关中,死守潼关待援。”
夏侯惇这才明白为什么曹操要单独留他下来了,于是重重点头道:“惇必谨遵大兄之意。”
“待吾走后,汝可令徐商领精锐部曲先行驻防潼关,整顿防务。再令严匡前往轘辕关,以应援阳城,加强东南防务。”
曹操仔细吩咐道:“吾再表汝麾下秦琪为中军校尉,统领本部部曲保护天子,必要时刻,护佑天子前往长安,我自会令枣衹配合于汝。我再留下任峻辅佐于汝,其人忠谨可靠,颇有谋略,汝有疑难之时,可先询问文若,若是依旧不解,可再询问任峻。”
曹操将一应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夏侯惇只需萧规曹随即可。
夏侯惇对此自然全无意见,反而有一种满满的安全感。
在夏侯惇离开之后,曹操坐在堂上,良久之后长叹一声:“既得陇复望蜀,何苦哉。”
此时此刻,曹操最为后悔的事情就是不应该在拿下汉中之后,继续南下争蜀。
若是当时能够克制住贪念,只是固守白水关至白马塞一线,安然将汉中吞入腹中就已是足够了,局势也绝对不会急转直下,恶劣至如今这幅模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