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快速生产,李爱国的气象系统上线,
下午,李爱国带着章主任利用整备车间内的材料开始制造捣固镐了,加装了防护装置的那种。之所以没有立刻汇报上去,主要是想看看有没有设计上的缺陷。
第二天上班,那些见识过捣固镐的巡道工们,看李爱国的眼神更加亲热了。
我的乖乖,只是一个小时就能干以往一上午的活儿,还特别坚固,比捶的都结实,啧啧.
“李大车,早。”
“李大车,早。”
李爱国也点头打招呼,朝着工作室走去,路过线路车间,听到里面有动静,心里琢磨应该是在教学。
李爱国这边进到工作室内,邢段长就被王领导带到了部里面。
铁道部滕领导听完汇报后,看向邢段长:“老邢,这是咋回事?我咋不知道你们机务段又研制新设备了?”
邢段长心里也纳闷呢,谁知道李爱国随便搞个小玩意,能惊动这么多人,他猛地一拍大腿:“领导,我的错,我正准备给您汇报呢?”
“我们机务段的李爱国同志研制出一款捣固镐,请领导验收。”邢段长立即说道。
“你看你,一把年纪了,记性怎么这么不好,走,去看看你们的捣固镐。”
滕领导说着话已经站起身,让旁边几个副部长带上专家们准备出发。
邢段长先是一愣,旋即明白过来了。
要想大规模生产捣固镐,必须走正规程序。
先由前门机务段申报,再由部里面的装备处审核,罗里吧嗦的事情搞下来,至少得半个月时间。
还有一种情况可以规避那么多麻烦事,那就是领导当场拍板了。
捣固镐跟油压机相比较,确实只能称得上是小玩意。
但是能帮着那些巡道工们减轻不少负担,滕领导自然要格外重视。
‘王领导知道这点滕领导也清楚这点害得我白担心一场。’邢段长小声嘀咕几句,连忙挺起胸膛:“领导,我们段里面已经做好准备了,随时听领导的吩咐。”
三十分钟后,工作室内挤满了人。
几个段领导都是一脸错愕,滕领导亲自带着一帮专家,将捣固镐仔仔细细研究了个遍。
邢段长和一帮子段领导、徒弟、章主任几人也是一脸的激动。
滕领导看着李爱国,非常满意。
能够急工人之所急,造工人之所需,这是个深入群众的好同志。
“领导,经过我们的二次检查,这台捣固镐无论是激振力还是安全防护性都达到了要求,激振力达到4.1千牛。”
几个专家经过再三测试后,给出了结果。
考虑到领导不一定懂得数据,专家又补充道:“根据我们的估算,捣固镐的工作效率相当于十个巡道工。”
“十个巡道工”滕领导听到这个顿时放下心。
要是制造几千台,那咱们的巡道工的工作负担将减轻一大半。
“爱国同志,捣固镐可以量产吗?”滕领导问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句话。
“只要材料没问题,我们工作室这边就没问题。”李爱国明白领导的意思,赶紧回答。
滕领导当时就拍了板:“现在部里急需捣固镐!马上调派物资和人员,大量生产,要以最快速度配发到全国各地的巡道工手中!”
大领导一锤子定音,邢段长连忙表态:“请领导放心,我们前门机务段一定全力生产,保证完成任务!”
大领导一行人走了,邢段长亲昵的拍拍李爱国的肩膀:“行啊,一个小玩意儿就引来部里的大阵仗。”
“这都是段长您给了我好环境,我才抽得出空鼓捣这些。”李爱国笑着回答。
“干得好,干得好!”邢段长心中美滋滋的。
有了捣固镐,等于全国各地的机务段都要欠前门机务段一份人情了。
等下次开会,看谁还敢觉得前门机务段坐在最前排不合适。
李爱国也没想到滕领导竟然如此有魄力,当天下午,各种材料全都送到了前门机务段。
同时部里面还专门派出一个攻坚小组,专门负责协调生产工作。
“爱国同志,生产的重担就交给我们了。你有空,可以琢磨新点子了。”来自部里面的生产专家打算接管了生产工作。
李爱国还能说啥。
捣固镐结构简单,工作室能独立生产二冲程发动机,整备车间能加工别的配件,现在只要有了材料,需要多少都能生产出来。
“让徒弟负责二冲程发动机的制造,老章负责其他配件的生产,他们解决不了,你再出面。”邢段长得知这个情况,担心李爱国心里有什么想法,叫到办公室里,面授机宜。
“段长,我明白。”李爱国其实正巴不得呢。
现在天气预报计划也进行到紧要关头了,正想从这边腾开手来。
回到工作室里,给徒弟和章主任传达了邢段长的决定。
两人都很激动,能够参与到如此大规模的制造中,到了年底评奖的时候,一张大奖状是跑不了了。
处理了工作室的事情,交接了工作,李爱国也接到了老猫的电话。
第一批气象员已经挑选出来了,打算前往各地的气象点,明天请李爱国去接收人员。
“我一定到。”李爱国一口答应下来,推着自行车打算下班。
刚走没两步,阎解成拎着一只王八兴奋的跑过来:“爱国,这是线路车间送来的,魏师傅在巡道的时候,捡到的。”
“嗯?”看着那只大王八,李爱国也愣住了,仔细一想就明白了。
巡道工们主要在野外活动,经常能搞到点希奇玩意。
李爱国也没拒绝,等有机会的话,把这份人情还回去就行了。
正好这只大王八可以做成王八汤。
王八挂着自行车车把上,李爱国骑上自行车晃晃悠悠的回了四合院。
刚进院子,就看到秦淮茹蹲在地上切红薯干,贾东旭坐在旁边一边抽烟,一边跟其他住户闲聊。
大热天的,秦淮茹累得汗流浃背。
三大妈看不过去了,看着贾东旭说道:“东旭,你也帮帮你媳妇儿啊。”
“没事儿,淮茹乡下出来的,干惯了。”贾东旭笑呵呵,冲着秦淮茹抬抬下巴:“媳妇儿,你说呢?”
“是啊,我干习惯了。”秦淮茹抬起酸疼的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见此状况,三大妈只能无奈的叹口气。
贾东旭笑着给附近的住户们说道:““哎哟,我这老丈人啊,太热情!我媳妇儿压根不稀罕这点红薯干,他非要硬塞!咱家是缺这点嚼谷的人?”
大院里的住户们都互相对视一眼,心中偷笑。
许大茂在旁边啐口吐沫:“占了便宜还卖乖,什么玩意啊。”
“许大茂,你孙贼胡嘞嘞啥呢!”贾东旭当时就要抡起棍子。
秦淮茹担心他惹事儿,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咱们街道办可是宣布了,谁要是敢闹事儿,取消送水资格,只能自己去水库那边打水。”
“该死的李爱国!准是他出的馊主意!”贾东旭快气坏了却没有办法。
送水车是前门机务段提供的,负责送水的是巡逻队的队员们,跟一般的公共福利不同,人家完全可以把不合适的人排除出去。
嘴巴很硬,身体却很老实,贾东旭乖乖的坐了回去。
现在最近的水库也缺少了,要是打水的话,需要到四五十里地外,他可没那么大的本事。
“嘿!你小子不是横吗?来啊,照这儿打!”许大茂见状更加兴奋了。
“大茂哥,干嘛呢?!”
这时候李爱国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许大茂连忙走过去,笑着说道:“没啥,逗逗贾东旭。”
李爱国也知道两人就是橡胶娃娃,一见面非得干架不可,也没多说什么。
“嗬!好大的王八!”
“大茂哥,晚上我请南易炖王八汤,你也来吧。”
“成!我家还有只老母鸡,一块儿捎上!”
看到那只大王八,秦淮茹心中一阵唏嘘。
要是她当初不改变主意的话,肯定也能吃到王八。
现在却只能累死累活的切红薯干。
秦淮茹觉得自己后悔了。
许大茂很高兴,回到家拎了只老母鸡,带了些山核桃来到李家。
刘海中得到消息,也喊上刘光齐带了几瓶酒凑过来了。
刘光齐的脸上多了几个血道子,看样子应该是跟媳妇儿打架了。
这是别人的家事,李爱国和陈雪茹也没多问。
南易的厨艺越来越高了,几道菜都非常可口。
吃饱喝足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李爱国洗了个澡回到屋里,陈雪茹已经躺在了床上。
“爱国哥,我今天唔.”
还没等她说完,嘴巴就被堵上了。
夜,静悄悄。
第二天一大早,李爱国记挂着接收气象员的事情,早早的就从床上爬起来,挎上帆布包准备出门。
“刘光齐,当初我顶着压力嫁给你,你倒好现在又跑回来了,现在我爹要过寿了,你也不回去,像话吗?”
“媳妇儿,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刚转正,工程还到了紧要的关头,我哪能离开。”
“我不管,你要是不回去帮我爹过寿,咱们就离婚。”
一个身影推开门从刘海中家跑出来,那人差点跟李爱国撞在一起。
“是爱国啊,我有事儿,先走了。”
李爱国认出那女人正是刘光齐的媳妇儿,她打了个招呼,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刘光齐此时从屋里出来,看到李爱国,神情有些尴尬。
“爱国哥,你去上班?”
“是啊。光齐,我去上班了。”
李爱国见刘光齐尴尬,只当做什么都不知道,骑上自行车晃晃悠悠的来到了气象站。
老猫早就等在站里面,把第一批人员名单交给了李爱国。
“这一批一共是三十五人。”
李爱国接过来简单看了一下。
名单上各种信息齐备,有名字,履历等信息,不用问就知道是伪造的。
“按照之前计划好的,把他们派出去吧。”李爱国在名单上签上名字,递了回去。
有了这个签字,再到指挥部那边办理手续,名单上的人员就成了正式的气象员。
“这次太谢谢你了。”老猫是个很少动感情的人,此时却有些激动了。
“客气啥。这些老前辈,让他们晚年安稳,是咱们的本分。”李爱国拍拍他的肩膀。
“红星计算所那边的工作也完成得差不多了,我还得去盯一下。”
李爱国对老猫的工作能力很放心,处理这边的事情后,又向农夫做了汇报后,就前往了红星计算所。
就在他检查那些研究员们成果的时候,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的中年人也出现在了京城水文局的门口。
他的名字叫做包同。
当然了,这个名字是材料上的名字,真正的名字就连自己都忘记了。
包同跟那大部分气象员一样,父母都死在了鬼子手里面,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
后来加入了队伍,才算是找到了大家庭。
只是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上的伤痛越来越多,气象站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数次让他到地方上工作。
包同却发现自己早就失去了行走在光明之中的能力。
幸好,现在能到气象点工作,听说这个气象点位于深山之中,正适合他的性子。
顺利办理了手续,包同被定为五级气象员,每个月工资五十七块二毛毛钱。
粮食定量为粗粮三十七斤,细粮十五斤,还有火柴票、煤油票等票据。
考虑到包同即将前往的区域不方便购买物资,气象局特意把这些粮票和票据全都换成了实物。
下午,包同登上了前往大兴安岭的火车。
到了站点后,在地方同志的安排下,乘坐卡车又足足行驶了一整天,才最终来到大山里一座古怪的建筑前。
建筑上有白色的铭牌:“气象局第二百三十七号气象点”
“包同志,这里就是你今后工作的地方了,按照总指挥部的计划,全国气象预报网将在两天后正式启动,你要提前做好准备。”
地方上的同志感觉到包同有点奇怪,看人的目光渗人,跟他握了握手后,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包同将东西搬到气象点内,小小的气象点设施齐全,除了观测室外,还有一间厨房和一间卧室。
感受到周围的寂静,包同惬意的眯起了眼睛,这就是他所一直追寻的地方。
第二天,包同带着猎枪在周围巡视了一圈,顺带着打了两只野兔回来。
填饱肚子后,按照规章制度检查了观测设备,将读取到的数值记录在本子上,然后打开了电台。
指尖摩挲着电报键,想起那些不在人世间的战友,如今他终于能用另一种方式守护这片土地。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
无线电波穿越数千公里,最终抵达天气预报计划总指挥部。
“报告!收到237号点数据!温度17.5c,湿度23%,气压945千帕,西风2级,无降水,能见度20公里…”
指挥部的电报员迅速将电文译制出来,旁边的计算机输入源噼里啪啦一阵子,将数据输入气象预报专用机中。
看到这一幕,水文局的邹杰光连连点头:“不愧是许老徒弟!用电报传气象数据,这法子绝!”
邹杰光也算是半个技术型领导,一直对天气预报网有个疑问,那就是全国各地的气象点,如何及时的把数据汇报给指挥部。
要知道气象点跟扳道站不同,不可能拉电话线。
结果,李爱国竟然在每个气象点配备了电报。
“爱国同志,眼下推进到哪一步了?”邹杰光此时也忍不住了,走到李爱国身旁问道。
李爱国指了指那张由霓虹灯组成的示意图。
“五百七十二个点数据全齐了。等计算机算完,预报就有了。”
这时候,一个工作人员走进来,小声对邹杰光说道:“领导,今天总参那边要召开例行会议,时间快到了。”
“麻烦你帮我给首长请个假,我要在这里等着。”邹杰光眼睛紧盯那张不停闪烁的霓虹灯墙壁。
要是这玩意真管用,那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天气预报等同于天气瞎报的情况。
嗡嗡嗡.机箱内风扇飞速转动,房间内的温度提升了好几度,却没有一个人离开,所有人都在等着第一批天气数据出炉。
“大家伙不要着急,因为受限于计算水平,至少还要两个小时,才能得出结果。”李爱国检查了运算情况,见一切都顺利,也暗暗松了口气。
看来处理器的迭代工作也要开始了,现在国外ibm也开始搞处理器了,要是原地踏步的话,迟早会被对方追上。
芯片行业跟其他行业不同,不能保持领先,就没办法挣到外汇。
就跟后世的处理器一样,同样是处理器,有的能卖好几万,有的只卖几毛钱,差别就在其制程上。
也许应该建立专门研究芯片的部门,把硬件和软件分开。
硬件部门专门搞处理器迭代,软件部门则集中精力搞出有实用价值的程序。
当然,这些都是后期的规划了,李爱国现在并不着急动手。
下午五点钟,第一批天气预报数据出炉了。
总指挥部里内,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京城地区的气象数据上。
黄教授拿到刚出炉的数据,大声说道:“模型预测:未来半月京城依然无雨,旱情持续!”
看到这个结果,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难看了起来。
“要是再没有降水的话,庄稼就没办法播种了。”
“是啊,粮食紧张问题才刚得到缓解,等到明年,说不定会更严重。”
“这气象预报是不是不准啊?”
地方气象局的几个领导本来就对天气网表示怀疑,现在看到这个结果,当场就举起了手。
“爱国同志,咱们京城这边干旱已经成为定局,你就算是找了老气象员过来,也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是啊,这并不能证实你的天气预报系统的可靠性。”
李爱国认出说话的那人是川省的地方领导,笑道:“既然你觉得气象预报系统有问题,那么请问今明两天,川省成读市附近的天气如何?”
“我需要先联系我们地方局。”地方领导也没客气,拿起电话摇动一通,联系了川省的同志。
放下电话后,他给出了一个答案:“目前成读是晴天,预计明后两天都是晴天。”
李爱国看了一眼操作员:“把成读那边的数据调出来。”
计算机操作员噼里啪啦一阵操作,计算好的数据很快出炉了。
黄教授念道:“根据天气预报系统的推测,两个小时后内,成读上空在将有强冷锋通过,预计将会有强降雨,降雨时间为五个小时,降雨量为150毫升。”
黄教授的脸色变了:“这个降水量已经达到了特大暴雨的降水级别,要是不提前做好准备的话,很可能会带来灾害。”
此话一出,现场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要知道24小时内,降雨量超过100毫升就能被称为特大暴雨了。
地方气象局的领导先是愣了下,旋即哈哈大笑起来:“胡闹!我刚通过电话,万里无云!预报员经验十足!怎么可能?瞎报要吃处分!”
要是在以往的话李爱国倒不会跟他计较,但是现在却不行。
“刘主任,还请你马上通知川省那边,做好迎接大暴雨的准备。”
“你不会真觉得我会相信吧?”地方领导皱起眉头。
李爱国板起脸:“我以天气预报项目总指挥的名义命令你,马上通知成读那边做好准备!否则我撤你的职。”
地方领导没想到李爱国会如此较真:“那要是误报了,上级追究起来,怎么办?”
“我来承担!”李爱国挺起腰杆子,朗声回到。
他倒不是要耍愣头青,而是刚才已经带着黄教授和一杆子研究员,重新核对了气象数据。
“加上我!水文局的责,我担!”邹杰光也站了出来。
“你们啊”见此状况,地方领导也没办法,只能拿起电话通知了地方气象局,让他们马上向地方示警。
“领导,这不可能,我们刚才还进行了观察,绝对不会下雨。”
“别说了,马上把消息传出去,要是敢耽误事儿,我撤你的职!”
同时,肖参谋长也通过金陵军区的关系,联系了成读那边的驻军队伍,准备加入到救灾之中。
滴答,滴答.能够做的都做了,所有人都眼睛紧盯着墙壁上的钟表,等待成读方面的电话。
要么是虚惊一场。
要么是及时示警。
没有第三种可能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