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都市小说 > 拈花问鼎 > 第297章 潁州乱起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97章 潁州乱起

    第298章 潁州乱起
    谢梧靠在躺椅里,不知何时渐渐睡了过去。
    睡梦中,她仿佛回到了曾经的来处。林立的钢铁森林,绚丽夺目的霓虹灯光,衬得天空星辰仿佛永远都黯淡无光。
    她独自一人躺在城市的最高处,仰望头顶的天空,俯视脚下绚烂喧囂的城市和车水马龙。也有孤单,有寂寞,但却有一种仿佛很久没有体会过的心安,和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的激情。
    但很快,这些感觉就消失无踪了。
    她陷入了无序的混乱之中,眼前是无边无际衣衫襤褸的人们,她骤然发现原本身形高挑的自己变得无比渺小,她只能努力仰起头才能看清楚那一张张充满了飢饿的面容。
    她觉得荒谬,却又难掩恐惧。
    她先前的人生中从未有过恐惧,她素来坚定自己是人生的强者,但此时她却分明感觉到自己的弱小无力,仿佛有什么束缚住了自己的手脚。那种恐惧和无力从心底升起,迅速裹挟了她整个人。
    不,这是噩梦。
    只要她醒过来……
    “公子,公子……”熟悉的声音远远地传来,谢梧努力挣扎著。
    “公子,有急事!”
    谢梧猛地睁开眼睛,眼前是幽幽的夜色。画舫不知何时朝前方驶去,河边的彩灯和喧闹离他们已经有一段距离了。
    头顶的天空幽暗,圆月如一只玉盘静静地悬掛在空中。
    九月站在一边,有些担心地望著谢梧,手里还拿著一封信。
    “公子,您被梦魘著了?
    谢梧抬手摸了一把额头,果然已经浸出了细细的汗珠。
    她微微摇头道:“没事,出什么事了?”
    九月將信递到谢梧手中,道:“邢娘子刚刚派人送到的。”说罢她转身从身后不远处的桌上取过烛台,放到了谢梧身边的小几上。
    谢梧拆开信封,就著烛台的火光仔细看了。
    信並不算长,谢梧却看了很久。
    不知过了多久,谢梧才问道:“你怎么看?”
    九月已经提前看过信了,自然也知道那信里写的是什么。听到谢梧问话,她迟疑了片刻才道:“邢娘子信中说,周兆戎和秦牧在潁州,以“泰和帝得位不正、谋害先帝”为由起兵造反。以我之见,周家的祖籍虽然在潁州,但周兆戎真正的根基却在北方,潁州百姓或许会有一些被他们蛊惑,但却未必真的都愿意陪著他们干这掉头的买卖。”
    谢梧点点头,將信函缓缓折迭起来,重新放回了信封里。
    “得位不正,谋害先帝……这个,周兆戎和秦牧是怎么知道的?”
    秦牧和太后或许怀疑过,但这种怀疑更多的是结果不如意的不甘。如果真有证据,秦牧和太后这些年绝不会什么都不做。如今秦牧和周兆戎突然起兵造反,还是这样的理由……
    “或许,是有人告诉他们的?”九月迟疑道。
    谢梧眉梢微挑,半晌才缓缓道:“確实有这个可能,不久前確实有个知情人,可能去了潁州。”肃王府那位二公子秦召,离开南中之后去了哪儿?
    九月並没有问这人是谁,而是道:“公子觉得这场叛乱,多久能平息?”
    九月並不认为秦牧和周兆戎能成功,如今大庆確实已经大不如前,但秦牧和周兆戎手里也未必有多少兵马。泰和帝不是个明君,但也算不上什么会被千古唾骂的昏君暴君。
    如果秦牧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服世人,或者以绝对的实力碾压朝廷,那他就是个图谋造反污衊君主的逆贼。
    谢梧嘆了口气道:“不好说啊。”
    九月有些意外。
    谢梧淡淡道:“先前青州的叛乱只是暂时压下去的,但依然有大部分叛军逃入了山中。月初收到消息,今夏冀南豫北一带先是大旱后又连日暴雨,多处河口决堤。以朝廷如今的德行,过不了多久,青州叛军恐怕又要復甦。”
    到时候就不只是青州了,冀豫两地受了灾的百姓只怕要和青州叛军合流。还有这些地方的百姓,如果流民南下衝垮了淮南当地的秩序,就是给潁州之乱火上浇油。
    另外,谢梧想到了一个人。
    封镜玉。
    封镜玉带著封漱玉去了江南,但是他难道会忘却仇恨,从此隱姓埋名和妹妹过安稳日子么?如果大庆叛乱四起,这些乱军中再出现一个能征善战的將领,將会是何等可怕的事情。
    这些日子九天会在江南的人並没有收集到封镜玉的消息,谢梧也不知道他如今在做什么。
    九月仔细想了想,也忍不住有些头皮发麻,“若是如此,整个中原地区都要乱了啊。”
    谢梧低头看看手中信,道:“確实太平不了了,也不知京城那位皇帝陛下现在在想什么?”
    “公子,咱们该怎么办呢?”九月问道。
    谢梧平静地道:“让邢青鸞稳住光州的局面,只要不出意外,短时间內秦牧和周兆戎打不到光州。淮南和中原地区的商户先分別撤去江南,冀北和京畿,只留下收集消息的探子即可。”
    九月郑重地点头,將谢梧的话一一记下。
    谢梧垂眸思索著,一边道:“另外去信给钟朗,让他派人儘量在南中收购各种药材,价格再提两成。还有峒溪族那边,今秋的药材交接之后直接送到夔州待命。明年的药材数量我要再加一倍,如果峒溪族人手土地不够,我们可以派人去帮忙。我们在泉州建的粮仓也准备著,如果流民衝到淮南,就开始往江南运粮吧。”
    九月点头,“钟朗前几日来信,说野木寨那边已经谈妥了会川卫將野木寨里的兵器都运走了,打造兵器的工坊也被拆了个乾净,他们对野木寨没什么兴趣,已经答应让我们接手了。钟朗说公子看重野木寨附近的山林和河道,適合种植草药和茶叶。只是……这两年我们虽然从南洋买了不少粮食囤积在泉州,但……想要救所有的流民恐怕……”
    他们並不是没有做过,但比起十数万甚至数十万流民,一家之力太过薄弱了。甚至他们本身,都会成为流民和叛军的目標。
    谢梧对钟朗办事能力也很是满意,“让他跟那会川卫那位邓千户维持好关係,最好能助他成为建昌卫新任指挥使。至於泉州那边……粮食不要过江,尽力稳住江南局面。江南富庶,岭南等地尚未完全开发。那些流民如果能活著到江南,有口饭吃不至於衝垮江南。只要江南不乱,这世道总还不至於彻底乱了。”说罢她轻嘆了口气,道:“说到底,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九月应是。
    谢梧拋开了这个沉重的话题,“先前听说朝廷往保寧府空降了一个知府,人到任了没有?”
    “月底已经到任了,孟管事去拜访过,说那位……背后似乎有人,有些油盐不进的样,他正在查那人背后的靠山是谁。”九月道。
    谢梧纤细的手指轻轻敲了敲躺椅的扶手,嘆了口气道:“蜀中是九天会的根本所在,无论外面怎么样,我总是希望蜀中始终安稳。如此……至少我们能没有后顾之忧。”
    九月笑道:“公子放心便是,蜀中这几年也算得上是风调雨顺,可见上天厚待。百姓们能吃饱穿暖,蜀中自然也就太平无事了。”
    九月也不希望真的天下大乱,一旦真的乱了起来,將会有无数流民涌入蜀中,到时候蜀中即便不乱,日子也不会好过。
    谢梧道:“但愿如此。”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