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玄幻小说 > 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童试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童试

    汤圆上学半年有余, 因为这半年来考试成绩都不错,先生才有这个念头。
    当然不止和汤圆说了,和其他功课不错的学生也说了, 差一点的也鼓励去试一试。世家子弟退路多, 哪怕第一次不成也无妨。
    童试相较来说简单, 考中童生才有资格考秀才、举人, 往后越来越难,一步一步难如登天。有人登了上去, 有人走到一半摔了下来,有人则是停在开头, 难以再进一步。
    想要年后考童试那自然不能等过年的时候再告诉, 这需提前准备,期间还有半年多的时间,想考中就得多学, 放假的时候也要多用功。不能光说要考, 却不付诸行动。
    汤圆看看林秋然,又看看萧寻和孙氏,最后看向林秋然,问道:“娘, 我要考吗?”
    林秋然眼中有两分欢喜, 又有两分无措。她原以为怎么也得读两年书,等七八岁的时候再考,谁知要明年就考了。孩子学习好, 做家长的也不放心。
    学问上的事她也不太清楚,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不一样,学的东西也不同。萧寻孙氏更是没读过多少书的,也拿不了什么主意, 都看着林秋然。
    她道:“既然先生说了,那就考呗。不过以后每月放假,还是得多学学,不能光想着玩了。每月两日假,再挑半日给你请个先生补习,你觉得如何?”
    林秋然不禁想,若是考上童生,那自然不能再在启蒙的班上念书了,考上了这边进度太慢,得去别的学堂,其他人也是童生,想多适应还得早些住到书院去。
    他才五岁。
    汤圆琢磨了一会儿,问道:“那以后放学回家呢,还用多学吗?”
    若是放学也要多学,那还是算了。虽然跳着考听起来很厉害,但太过辛苦,他不喜欢。
    林秋然不想逼他太紧,“该完成的课业完成了,当日学的都会了,别的就不必了吧。当然了,你若是想多学一会儿,娘也可以给你请个先生。”
    汤圆赶紧摇头,“那就不用了,如果其他的和平时一样,放假了多上半日课就多上半日课,但是那半日课最好安排在琴课那日。”
    既然要上,那就一日都上完,省着把他另一日都给占了。不然剩两个半日,什么都做不了,出门都着急忙慌的。
    汤圆其实还挺愿意考的,要是能考上那多厉害呀。别人没考,他考了就领先一步。虽然林秋然没说过盼着他出人头地这种话,但汤圆对这些还挺在意的,既然来读书了,那就读好,否则浪费时间,对不起自己。
    他想当厉害的人。
    这事就在车上简单地定下了,离月底放假还有小半月,林秋然得给他请个补习先生。她率先想到的就是书院教汤圆的黄先生,知道汤圆功课什么样,补习也方便。
    林秋然备了重礼亲自登门,黄先生答应给汤圆补课。他原是朝中大儒,如今年岁大了,已经告老。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本不欲收徒弟,但林秋然讲礼数,萧敛这孩子也招人喜欢。
    若是能考中,他有意收这孩子做关门弟子,希望日后能将他培养成国之栋梁,为国效力。
    其父为国效力,其子也当如是。
    还有半年,但黄先生看,萧敛考中是板上钉钉的事,萧敛功课好,明年肯定能考中。如今要做的就是,给他补习,针对性地学,最好在一群七八岁大、甚至十来岁的孩子间,争个榜首。
    林秋然不知这些,对这个抱的希望也不大。汤圆还小,没必要给他太大压力。而且希望越大往往失望越大,她决定顺其自然,考不上还可以来年再考。
    林秋然是这么和汤圆说的,“没事儿,尽力而为就行,考不上也无妨,明年这次就当试试水。”
    孙氏却很看重,她虽不了解读书的事,但每晚都让丫鬟给汤圆送些点心、汤汤水水的。
    多吃多用功,肯定能考得好。
    这些东西汤圆大多吃不下,因为平时晚上他也不多用功,家里饭好吃,晚上总是玩,这些都给林阳和小厮吃了,但是他会告诉孙氏是自己吃的,味道也好,这样两边都高兴。
    林秋然知道这事后忍不住和孙氏道:“娘,你别总和他说考试的事,也别问他学得怎么样、学得好不好,他自己知道用功,不用我们催,这就挺不错的了。”
    孙氏点点头,“好,我就是想帮点忙嘛,这孩子聪明,还是随了你,萧寻就五大三粗的。不过当初我要是送他去读书,没准儿也能用功考功名出来,就不必死里逃生那么辛苦了。”
    林秋然宽慰道:“你和爹给他养大就已是天大的恩情了,我们怎能要求更多。”
    孙氏感叹,“家里这些都是你们夫妻俩拼来的,也是命中注定。你说他这样好的孩子,他亲生爹娘怎忍心给他丢了。这些年也找附近的问过,都没消息,许是老天垂怜我命苦,才给我这么个好儿子,又有你照顾我,后半辈子享清福了。”
    林秋然心里有些难受,她对着孙氏笑了笑,握住她的手,“您是救苦救难,所以有好报。”
    月底林秋然把汤圆送去黄先生家课,下午再上琴课,看他适应不错,就专心准备分店开业了。
    本来该八月下旬开业,但这几日一直下雨,再加上汤圆补习的事,就往后推了推,谁想一推这就推到了九月初。
    选的是九月初三开业,老铺子在城南,开了大半年,新铺子也在这边,但隔了好几条街,正好能分担客流。近日伙计上菜结账的时候都会提两句新铺子要开业了,好让客人去那边看看。
    肯定有离那边近的,开业两边同贺,新老铺子都打折,新酒楼还加赠酒水,估计生意会不错。
    如今再开业,林秋然已经不像刚来京城时铺子开业那样紧张了,这都知道生意不错,手艺也没变,等着数钱就是了。
    九月初三,林秋然一早过去新店,朱掌柜就过来给她道喜。
    朱掌柜来了这边,老铺子那边又请了一个掌柜的。
    朱掌柜胖了些,拱手道:“林夫人,恭喜恭喜,这好外面围的人不少,今天生意肯定不错。”
    多开一间铺子,利润基本上就翻倍了。林秋然还有庄子,进货都从庄子拉,四五月后,明显感觉到利润涨了。
    刚收秋又送来不少粮食,铺子里用的不用花钱买,也是省本钱的。
    京城别的铺子,哪有这么快就开分店的,金鼎楼真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了,备靠定远伯府,手艺又好,咋能不赚钱。
    值得道喜也值得高兴。
    林秋然笑了笑,“同喜,酒楼能有今日,多亏朱掌柜费心,我在这儿先谢过朱掌柜了。”
    朱掌柜摆手,“哎,我这都是听夫人吩咐,尽点本分而已,大事还得您做主,不然哪儿有今日。”
    林秋然不欲过多客套,她道:“今日打烊,两间铺子的伙计一人赏一两银子,两斤猪肉。”
    说完,林秋然喊了声音林夏,林夏从袖袋里拿出一个荷包递给朱掌柜,里面是五两银子。
    朱掌柜接下后就笑了,刚过中秋不久,前些日子给了节礼,这又给钱,林秋然真是大方。
    生意好他们也得好处,朱掌柜连着倒了好几声谢,“开业忙活都是应该的,夫人太过想着我们啦。”
    话是这么说,但银子却立刻收了起来。
    林秋然笑了笑,转头去厨房看了看,见没什么事就去了隔壁屋子,这是留给她用的,在这儿坐了会儿,若有什么事会有人找她。
    如今林春在老铺子,林莺在这边,二人各管着一边厨房,这都是自己人,林秋然还是比较放心的。
    巳时过半,外面传来爆竹声,爆竹足足放了一刻钟多,劈里啪啦的声音响起,很是喜庆。
    林秋然在后院屋子里,都能听见前头吵闹说话的声音。
    这个时辰还没到饭点,这会儿过来的多是老顾客,进来占个位置,省着到时候人多没地方坐。
    形形色色的人,进来后找位置坐下,然后环顾四周看看。
    有的老顾客还认识,四目相对眼睛一亮,“哎,你来了?”
    “哎,你咋也来了?”
    “新店开业打折,而且他家做的红焖羊肉好吃,我就好这口,可惜夏天不上,这可上了就过来吃吃。”
    “我是喜欢红烧肉,味道口感京城没个酒楼能比的,就一盘红烧肉一盘土豆丝,听我的这么点,再来个酒酿馒头,吃完舒服得不成。”
    都过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人喜欢单点这两样。
    有压根不熟的插嘴,“老哥,酒酿馒头好吃?我没吃过呀,光吃大蒸饺了。”
    “好吃呀,有股说不出的香味儿。饺子我没吃过,自家都会包有啥好吃的。”
    北方吃饺子多,金鼎楼有虾饺蒸饺,但这边客人很少点。自己包的皮薄馅儿大,还用来外面吃。
    “哎呦,那可不一样,这个里面馅儿很好吃,自家包不出来。”那人看了看菜单,“那我今儿换换菜吧,尝尝你说的几样,再来两只饺子。”
    客人交谈起来,“那除了红烧肉,还有啥好吃的?”
    “姜母鸭,辣子鸡啥的,都好吃。这会儿还有蟹黄灌汤包,鲜得很,也一绝。”
    “他家就闭着眼睛点,没不好吃的菜。炒白菜做得都和别处不一样,这家酒楼我吃了几个月了,有时没地方,可算开分店了,早该开。”
    一群人坐着,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倒也不认生,一块儿说话很是热闹。
    酒水先上来,没到吃饭的时辰,有桌子点了凉菜先给送上。
    “你看这凉菜,油辣子也好吃,又辣又香。”客人吃了一口,“嗯,味道没变。”
    朱掌柜看这场景,心里是落下了,只要菜的口味一直一样,那生意就差不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