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玄幻小说 > 这个学霸是魅魔 > 第258章 被忽悠的郭导!(7k)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58章 被忽悠的郭导!(7k)

    第258章 被忽悠的郭导!(7k)
    1926年3月16日,科学家罗伯特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
    这枚火箭使用液氧和汽油作为推进剂,飞行了约12米高,全程仅2.5秒儘管效果不佳,但它验证了液体火箭技术的可行性,为后世所有的航天飞行奠定了最核心的技术基础。
    1944年6月,汉斯研製並发射了v-2火箭,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可导引的弹道飞弹,在试验飞行中首次超过了100公里高的卡门线,成为了人类歷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造物体。
    不久之后,丑国和老苏瓜分了汉斯的火箭技术和人才。
    1957年10月4日,使用由r-7洲际飞弹改装的卫星號运载火箭,成功將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此人类航天时代的正式开启。
    1960年2月19日,龙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探空火箭t-7m成功发射。
    这枚火箭虽然飞行高度仅8公里,但龙国在奔向太空的道路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1981年9月20日,龙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號將龙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號”送入预定轨道。
    龙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而现在,龙国將要火箭歷史这本书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卫总,您怎么有时间见我了?”
    郭导得知卫宏想要见他后,推掉了其它事,匆匆赶来了科技中心。
    “郭导,最近有没有时间帮忙拍部简单的纪录片?”
    郭导听到后犹豫道:“纪录片?卫总,不是我不拍,这玩意我很久没有碰过了,怕拍的不好.
    “如果说周教授想要你拍呢?”
    郭导听到这句话后,先是一喜,后是有些担心说:“卫总,那能告诉我,周教授这次想要拍什么?”
    “不瞒您说,之前我帮周教授拍摄那些短片后,我们剧组就出现了不少莫名奇妙的人。”
    “卫总,您可能不知道,我们拍《流浪的球》那会儿,找我们的媒体和粉丝就够多了,但那些都是正常的,可自从周教授研发的成果火了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剧组里,多了很多热心观眾。”
    “他们不是来要签名的,也不是来討论电影的,他们问的问题都非常专业。”
    “有一次,一个自称是科技爱好者的人,找到我们的摄影师,旁敲侧击地打听小苔蘚和量子计算机的参数。”
    “问我们用的高速摄影机,每秒能拍多少帧,能捕捉到什么样的细节。”
    “还有一次,一个自称是高校学者的人,找到我们的特效师,问周教授团队提供的核心数据,
    是不是原始的,有没有做过技术处理。”
    “甚至问我们用的是哪款软体处理的,模型的精度有多高。”
    “卫总,我们是拍电影的,不是搞科研的,他们问的这些,根本就不是一个普通的爱好者会问的问题,我们当时就明白,这些人,是来打探消息的。”
    “找出这些人是我们的义务,但是吧,我们剧组一个个神经都绷著,生怕在这上面犯错。”
    卫宏听著,脸上露出了理解的表情。
    郭导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
    他笑了笑,语气放得更缓:“郭导,你说得对,上次是我们疏忽了,这次的项目,所有参与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的背景审查,安保级別也会提高到最高,我们有专人负责甄別和处理可疑情况。”
    “你的团队,可以心无旁鶩地进行创作。”
    “而且”卫宏话锋一转,语气突然变得轻鬆起来,“这次的拍摄任务,真没你想得那么复杂,就是个普通又简单,平平无奇的火箭发射。”
    “火箭?”
    “对啊,就是火箭。”卫宏云淡风轻地笑了笑,“我们没有用什么特別玄乎的技术,主要是为了发射一颗卫星,上面装载了insta的全景相机,另外哗站也参与了这次活动。”
    “就是一简单的商业活动。”
    郭导疑惑道:“商业活动要请周教授参与吗?
    “这不是一次合作嘛!”
    郭导联想到最近周宇入驻哗站的事,突然想明白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简单的商业活动,而是哗站为了造势,吸引流量的方案!
    周宇这次愿意参与进来,原因很简单。
    哗站给的太多了!
    郭导完全理解被钱所困的感受,
    想起自己当年为了拍《流浪的球》,到处找投资,被人拒绝了无数次。
    那段日子,他几乎每天都在为钱发愁,甚至想过放弃。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他太懂周宇的无奈了。
    一个顶尖的科学家,一个为国之重器呕心沥血的教授,最终也要为五斗米折腰,去和商业平台合作,去用自己的名声换取科研经费。
    这听起来有些讽刺,但又无比真实。
    毕竟,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个烧钱的活儿,尤其是像周教授这样涉及航天、电磁弹射这类前沿领域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更是天文数字。
    郭导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也对周教授的务实感到敬佩。他没有像个象牙塔里的学者一样清高,而是放下了身段,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团队开源。
    他不是在卖名声,而是在为梦想融资。
    这活儿,他接定了。
    不为別的,就为周教授的那份执著,也为自己曾经为了梦想而拼命的经歷。
    他要用自己的镜头,把这个故事,原原本本地拍出来。
    他要让观眾看到,在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为了科研经费而奔波的身影,是为了一个不起眼的数据而通宵达旦的付出。
    他要把这个故事拍得有温度、有深度,让观眾在惊嘆火箭的酷之外,更能理解这背后所有的不容易。
    郭导暗自鬆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让他拍什么国之重器就好,再来一次,他的小心臟真的受不了。
    “这活儿,我接了!不谈钱,就冲您对我的这份信任,冲周教授的那份情,也冲这个项目本身的纯粹,我保证,拍出一部让您满意的片子!”
    卫宏也暗自鬆了一口气。
    他好像也没说错什么吧?
    半个月后,隨著静力试验和动力特性试验、全箭试验顺利结束,电磁弹射火箭项目终於迎来了发射时间。
    在龙国西北部,一座秘密新建的火箭电磁弹射发射台巍然立。
    整个发射基地,此刻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忙碌的氛围中。
    身穿白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来回穿梭,他们的脸上,写满了专注和疲惫。
    他们不是在进行复杂的组装,而是在做最后的体检,
    有人在检查电磁轨道上的超导线圈,有人在调试高精度传感器,有人在校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每一个参数。
    在指挥中心,周宇教授和他的团队,正紧盯著面前的巨大屏幕。
    屏幕上,各种数据流以肉眼难辨的速度刷新著,每一个数字的跳动,都牵动著所有人的心。
    柳思思站在周宇身边,她的手紧紧地著,手心里满是汗。
    “一號线圈,电压稳定!”
    “二號线圈,电流正常!”
    “冷却系统,工作正常!”
    耳机里不断传来匯报声,每一个正常,都让指挥中心的人们,稍稍鬆一口气。
    突然,屏幕上的一个数据,引起了周宇的注意。
    他眉头微皱,立刻问道:“三號轨道,电磁场波动,波动幅度是多少?”
    “周教授,波动幅度0.001,在安全范围內!”技术员的声音,带著一丝紧张。
    “不行!”周宇的声音,带著一丝不容置疑,“0.001的波动,在理论上是正常的,但实际发射中,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
    “立刻进行二次校准!”
    周宇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追求的,是零失误。
    郭导的摄像机还在那架著,他更不能允许有状况发生。
    所有人都动了起来,他们各司其职,开始进行二次校准。
    在发射台旁,郭导的摄像机还在那架著,他看著眼前的这一幕,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他没有让摄影师停下来,这才是纪录片最真实的一幕,他要用他的镜头,记录下这个完美主义者的执著,记录下这个团队的信念。
    在指挥中心,周宇的脸上,依然是平静的。
    他相信他的团队,他相信他们的技术。
    他们,一定能克服这个小问题。
    终於,二次校准结束了。
    屏幕上的数据,恢復了零波动。
    “周教授,校准结束!”技术员的声音,带著一丝兴奋。
    周宇点了点头,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著屏幕。
    “各单位注意!”
    周宇的声音,再次响起:“倒计时开始!十分钟后,发射!”
    整个发射基地,瞬间沸腾了起来。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准备迎接这个歷史性的时刻。
    在发射台旁,郭导的摄影机,已经准备就绪。
    倒计时开始。
    “10!”
    “9!”
    “8!”
    .
    每一个数字的响起,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击在所有人的心上。
    他们即將见证的,不仅仅是一枚火箭的发射,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他们看著屏幕,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隨著周宇教授的一声令下,整个发射台,瞬间被刺眼的白光所吞噬。
    那不是传统火箭的轰鸣,而是一种尖锐的嘶鸣,一种金属摩擦、电流奔腾的尖啸。
    在高速摄影机的镜头下,这条钢铁长龙瞬间进发出巨大的能量,电磁轨道上的超导线圈被瞬间激活,强大的电磁力场,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推向了火箭。
    镜头后面的郭导看到这一幕,突然愣住了。
    火箭没有拔地而起,它像是被弹弓射出的一颗子弹,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平稳和迅猛,沿著轨道滑行。
    它的速度,在短短的几秒內,就达到了音速的数倍。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狂风,那股带著热浪的气流,那是火箭与空气摩擦所產生的电磁风暴!
    在指挥中心,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他们没有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一种寂静的震撼,
    他们看著屏幕上火箭的速度,以一种恐怖的加速度,不断攀升。
    他们的电磁弹射系统,成功地將火箭弹射了出去!
    当火箭的速度达到预定值时,它脱离了电磁轨道,冲向了天空,这时候,火箭本身的发动机才被点火。
    它没有像传统火箭那样,从零开始爬升,而是像一匹已经奔跑起来的骏马,只需要轻轻一跃,
    就能衝上云霄!
    郭导看著镜头里面的画面,直觉告诉他,这绝对不是普通的火箭!
    那火箭,是在轨道上滑行的!它不是被火焰抬起,它那个状態,是被弹射出去的!
    郭导看著镜头里,那些平日里一脸严肃的科研人员,此刻正像一群孩子一样,互相拥抱,欢呼雀跃,甚至有人激动得跳了起来。这阵势,哪像是一次普通的商业发射成功?
    再看周围那些科研人员高兴的有点不正常!
    郭导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他想起卫宏跟他说这是普通的、平平无奇的火箭,是简单的商业活动,主要是为了给哗站和insta做gg。
    他以为周教授是真的为钱所困,为了科研经费去搞商业站台。他当时还为周教授感到心酸,为他务实的精神感到敬佩。
    现在看来,他好像成小丑了!
    郭导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他想起卫宏在办公室里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他说火箭没有任何玄乎的技术。
    现在看来,这句话真是被艺术包装了下啊!
    没有玄乎的技术,那轨道是什么?那轨跡特別的弹射又是什么?
    他虽然不是科研人,但这一看就不对劲好吗?!
    真是信你个鬼!
    郭导此时隱隱有种被卫宏忽悠了的感觉。
    郭导的脸上露出了一个苦笑。
    他本来还想著,要用自己的镜头,去展现科研人员的艰辛和不易。
    现在看来,他的剧本要重写了。
    这部纪录片,不应该去拍艰辛,而应该去拍震撼。
    他要用镜头,去记录这些狂欢的瞬间。
    不久之后,六角大楼里也忙碌了起来。
    纳森得到了消息。
    他从一份紧急加密邮件中,看到了来自卫星侦测部门的简报。
    上面只有短短几行字,却让他如临大敌。
    “你们说龙国人他们发射了一种新型火箭?”纳森的语气很平静,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情绪最紧绷时的表现。
    在他面前,是几位丑国顶尖的航天专家和情报分析师。
    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得像是结了冰。
    “是的,纳森先生。”一位航天专家推了推眼镜,他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我们的卫星捕捉到了整个过程,它好像没有使用传统的液体或固体燃料发动机进行初始推进。”
    “从地面到一定高度,它几乎没有什么火焰和烟雾。”
    “没有什么火焰和烟雾?”
    纳森的眉头紧锁,他重复了这句话,声音里充满了困惑:“那是什么?他们用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技术?”
    另一位情报分析师接过话茬,他的语气同样充满了震惊:“初步分析,它可能是某种基於地面辅助推进的系统。”
    “我们的侦测设备捕捉到了一股巨大的无形推力,这股推力非常短暂,但能量等级极高,足以將一枚火箭在极短时间內加速到超音速。”
    “这不可能!”
    一位火箭专家失声惊呼,“以目前的技术,要实现这种级別的地面辅助加速,需要消耗的能量是天文数字。”
    “而且,这需要一个极其庞大且稳定的供能系统,龙国人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內,做到这一点?”
    纳森没有理会他们的爭论,他的思绪飞速运转。
    如果龙国人真的掌握了这种技术,那么他们將拥有在极短时间內,將任何载荷送入轨道的能力“如果他们真的做到了———
    纳森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沙哑:“那么他们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快速部署卫星,无论是侦察卫星、通讯卫星,还是—”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他想说什么。
    他们设想了无数种可能,但每一种可能都让他们感到心惊肉跳。
    他们甚至开始怀疑,这次的发射,是不是一个烟雾弹。
    立刻,不惜一切代价,给我搞清楚这次发射的目的!”纳森的声音,很明显带著不安。
    眾人也知道这事的紧迫性。
    如果龙国人真的研发出了一种运载能力强大的火箭出来,那么他们接下来的目標就会直指月球!
    龙国速度在以前多个领域都得到了认证,他们不敢掉以轻心。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次会议將以一场焦虑结束时,一位情报分析师的电脑屏幕上,突然弹出了一个窗口。
    “纳森先生,我们刚刚得到了来自龙国哗站的消息。”
    他的语气,变得轻鬆起来,这次发射,是为了一个商业活动。
    他们发射了一颗卫星,上面搭载了insta的全景相机。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放鬆了下来。
    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荒诞的表情。
    他们不敢相信,这个让他们陷入思考的新型火箭,竟然只是为了一个商业活动。
    “为了一个商业活动,就动用了这么大的阵仗?还搞得这么神秘?”
    一位航天专家之以鼻:“这符合龙国人一贯的作风,他们喜欢小题大做,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搞得玄乎其玄。”
    “哈哈,看来我们都想多了。”
    另外一位情报分析师也笑了:“他们可能只是想藉此机会,为哗站和insta做个gg。”
    “至於他们那个新火箭,我认为倒是不值得一提。”
    “为什么会这么说?”纳森问道。
    “先生您想,如果是一款非常重要的新型火箭,依照他们的做法,会只拿来发射一颗商业卫星吗?”
    他反问道,语气中带著一丝轻蔑:“这根本不符合他们的做事逻辑,我们都知道,龙国人对他们的核心技术看得很紧,任何重大的科研突破,都会被包裹在最严密的保密协议之下。”
    “他们会用它来执行最关键、最机密的国家任务,比如部署新一代的侦察卫星阵列,或者是进行深空探测,绝不会拿来为一个商业平台和一家相机公司做gg。”
    另一位航天专家也跟著附和:“没错,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这说不通。一个全新的火箭型號,技术还没有完全验证,甚至连发射方式都如此怪异,风险係数必然极高。”
    “任何一个理智的航天机构,都不会把一个如此不成熟、如此重要的项目,放在眾目之下进行公开测试。万一失败了,那不光是技术上的损失,更是巨大的国际形象损失,对他们来说,这是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纳森追问。他很清楚,任何行动背后都有其动机。
    情报分析师摊了摊手,笑容更深:“答案很简单,这是他们的“宣传战”。他们想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航天技术又有了新突破。”
    “但实际上,这款火箭很可能只是一个技术验证平台,甚至可能只是一个一次性的,用於炫耀的道具。”
    “他们用一颗不重要的商业卫星,来规避核心技术的风险,同时又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关注度,
    这是一种成本极低,收益极高的宣传手段。”
    “至於那个所谓的新火箭,”
    他接著说,语气充满了不屑:“我敢打赌,它的性能指標绝对不如他们的长征系列火箭。”
    “长征火箭是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的,是他们真正的国之重器,而这个新型火箭,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它的推进原理更是闻所未闻。”
    “它可能只是一个低轨道、小载荷的试验品,甚至可能只是他们某个大学或者研究所的一个玩具。”
    “我们不能被他们的宣传所迷惑。”
    “我们必须看到本质,他们的核心技术,依然是可控的。”
    “他们真正的威胁,依然是那些可预测的长征系列火箭,至於这个新东西,它可能只是他们眾多试验项目中的一个,甚至可能是为了这次商业合作而特意研发的。它不值得我们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源。”
    纳森听著他们的分析,紧绷的神经慢慢放鬆下来。
    他承认,这些观点都非常有说服力。
    他一直以来最担心的,就是龙国人掌握了他们未知的、足以顛覆战略平衡的核心技术。
    而现在,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结论。这只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秀,一个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的商业活动。
    他靠在椅背上,还没有完全放心,他头转向了另外一边。“莫里斯,你之前不是入侵了天智系统吗?”
    “目前的情况如何?”
    莫里斯点了点头,没有多说,径直走到会议室最前端的电脑前。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舞动,
    屏幕上的代码和数据流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
    隨看他的操作,屏幕上跳出了一个加密的界面。
    莫里斯输入了一串指令,开始检索与这次火箭发射相关的所有日誌。
    “天智系统——在火箭发射期间,没有被激活。”
    “没有被激活?”
    “这这怎么可能?”一位火箭专家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它真是一款新型火箭,而且发射方式如此不同寻常,龙国人怎么可能不用他们最顶级的太空人工智慧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
    莫里斯笑了笑,带著一种看穿一切的自信。
    “这正是最关键的地方。”
    他指了指大屏幕上的一个三维模型,那是天智系统的虚擬核心:“我们对天智系统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了。”
    “我们知道,这个系统被设计用於处理什么量级的任务,它是龙国太空领域的最高权限者,负责他们的核力量、行星探测任务,以及军事资產的统筹管理。”
    “它就像是龙国太空领域的大脑,每一个指令,每一次激活,都代表著一项战略级任务的开始“而现在,这个大脑,在这次所谓的新型火箭发射时,没有任何反应。”
    “这证明了,这枚火箭,在龙国人自己的战略评估中,根本没有达到启用天智系统的级別,它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它不值得天智系统浪费哪怕一秒钟的计算资源。”
    “周教授,为什么咱们的扶摇號不需要启用天智系统?”柳思思看著扶摇號顺利將卫星送上去后,终於找到机会问出了她的疑问。
    “思思,天智系统是我们为不確定性而准备的。”
    “它的存在,是为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比如火箭姿態的微小偏差,或者轨道计算的细微错误,它的作用,是確保我们能够把火箭纠正到正確的道路上。”
    周宇停顿了一下,让他的话更有分量。
    “但是,你看扶摇號。”
    “它从弹射到现在的每一步,都完美无缺,它的姿態,它的轨跡,它的每一个数据,都如同教科书般精准,它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需要纠正的不確定性。”
    “不过下一次发射,我们就需要启动它了。”
    “下一次?”
    “不错。”
    说完,周宇从桌子上拿起了一个螺栓,问:“你知道这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