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玄幻小说 > 让哈布斯堡再次伟大! > 第489章 英国在行动 奥斯曼改革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89章 英国在行动 奥斯曼改革

    第489章 英国在行动 奥斯曼改革
    联盟国首都,里奇蒙。
    英国特使奥多·罗素爵士刚刚结束与美利坚联盟国总统罗伯特·图姆斯的会谈。双方已经商了一个多月时间,终於大势既定。
    自北美战爭结束以来,国际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奥地利在战爭期间曾是联盟国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但战后,维也纳方面明显减弱了对里奇蒙的支持力度。
    这既是因为奥地利国力相对英国较弱,无力在全球范围內扶植盟友和扩张势力,也是因为弗朗茨的顾问们认为,联盟国现存的战略价值主要只剩下牵制北方的美利坚合眾国这一项了。
    联盟国虽然独立了,但实力大损,短期內难以成为奥地利在新大陆的有力代理人,同时,英国也在积极爭取联盟国,奥地利不认为自己能出价高过英国。
    英国人起初也持类似態度,不打算对联盟国加大援助力度了,毕竟战爭结束了,北方、南方损失都很大,同时,国內舆论对於英国支持联盟国有些反对,主要是因为奴隶制。
    不要小看舆论这个词,它非常重要,在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这种宪政选举国家,舆论可以毁掉一位议员,也可以让一个政党上台。而反对奴隶制是整个英国的共识。
    当时,联盟国为了徵得英国的承认和支持,並为了徵招黑人土兵参战,曾在战爭期间宣布废除奴隶制,但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权宜之计。
    在南方联盟国的地盘上,种族歧视隨处可见,黑人的处境並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泰士报》一位驻里奇蒙记者在报导中尖刻地指出:“奴隶制在这片土地上並未消失,它只是换了个名字一一契约劳工制、『学徒制、债务偿还制一一继续存在罢了。
    种植园主们失去了法律上对黑人的所有权,却通过各种巧妙的合同和地方法规,实际上保持了对黑人劳动力的完全控制。”
    然而,19世纪七十年代,欧洲大陆的局势变化迫使英国重新评估其全球战略。
    迪斯雷利首相意识到,奥地利、法国、俄国对英国的態度日益不友好,三国隱隱有联手对抗英国海上霸权的趋势。为了摆脱外交孤立,这位老练的政治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內寻求盟友和附庸。
    在欧洲,迪斯雷利选择支持北方的斯堪地那维亚联合王国以及普鲁士王国,试图在德意志地区和波罗的海建立制衡力量,斯堪地那维亚联合王国是对付俄国的,而普鲁士王国则是对付俄国和法国的。
    英国本来还打算支持西班牙王国,但是西班牙王国自己太不爭气了,仍然处於內战之中,根据推算,如果內战继续持续两年时间,西班牙王国政府將不得不宣布破產。
    而在美洲,为了执行战略重心转移到欧洲、近东以及中亚的决策,英国开始从加拿大地区撤军一一那些驻扎在魁北克、安大略的红衣军团正陆续调往地中海和印度。
    为了维持对北方合眾国的威,避免美国趁英国战略收缩之机吞併加拿大,支持並扶植美利坚联盟国成为必然选择。
    这次英国特使奥多·罗素爵士来到里奇蒙,正是为了落实这一战略调整。
    过去一个月里,他与图姆斯总统进行了多轮密集会谈,討论的议题包括英国向联盟国提供低息贷款、出售先进武器、帮助建设铁路网络,以及最关键的一一支持联盟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扩张野心。
    作为回报,联盟国需要在必要时配合英国的全球战略,包括在外交上支持英国立场,在军事上提供必要的协助。
    里奇蒙火车站的站台上,一队队工人正忙碌地从货运车厢中卸下一箱箱沉重的设备。
    这些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机械一一蒸汽机、织布机、车床、铣床一一在秋日的阳光下闪著金属光泽。这是英国对联盟国工业化承诺的第一批兑现。
    英国特使奥多·罗素爵士站在站台边缘看著这一切。
    他转头对身旁陪同的联盟国外交部长约瑟夫·约翰斯顿慢悠悠地说道:“部长先生,英国会支持贵国在古巴问题上的决议,但是,迪斯雷利首相对贵国只想要拿走古巴西部有一些不满啊。难道古巴东部你们没有兴趣吗?”
    约瑟夫·约翰斯顿是个精瘦的中年人,头髮已经开始白。作为曾经的联盟国將军,他在战场上以谨慎著称,现在作为外交部长,这种谨慎同样体现在外交辞令中。听到罗素的话,他心里暗暗叫苦。
    联盟国当然对古巴东部有兴趣,那里有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產、理想的港口。但问题在於,古巴东部虽然名义上属於西班牙,实际管控者却是奥地利帝国。自从1870年的《维也纳-马德里古巴协定》签订以来,奥地利已经在那里经营了六年,虽然管理鬆散但毕竟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范围。
    联盟国绝不会冒险与奥地利发生不必要的衝突。西班牙是个老掉牙、病殃殃的老虎,从这头老虎口中夺食,凭藉联盟国现在的实力,再加上英国的暗中支持,完全可以成功。
    但奥地利是另一头健康得要命的老虎。从这样的老虎手中抢东西,那就是找死了。
    但对於帮助联盟国颇多的大英帝国,约翰斯顿不能说得太直白。他脸上挤出一丝谦卑的笑容:“我的特使先生,联盟国的实力比北方的合眾国是差了很多的。饭要一口一口吃,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著蛋...,我是说,容易失去平衡。图姆斯总统对於能拿下半个古巴已经是非常乐观的期待了。至於东部古巴,再议吧,再议吧。”
    “呵呵。”罗素爵士发出一声轻笑,显然对这个外交辞令並不满意,但他也知道不能逼得太紧。他右手转著手杖,话锋一转,问道:“还有一件事,我需要你去和总统说一句。”
    “什么事?”约翰斯顿警觉地问道。
    “我们需要贵国出至少五千名士兵。”
    “士兵?”约翰斯顿眉头一皱,但他並没有第一时间拒绝,而是谨慎地问起了理由,“您要他们干什么?”
    “大英帝国希望引进一批有大量实战经验的士官、士兵,去教一下我们的朋友奥斯曼人如何打仗。”罗素的语气很轻鬆,仿佛在討论一笔普通的商业交易。
    约翰斯顿愣了一下。奥斯曼帝国?那个在巴尔干半岛和俄国、奥地利对峙的“欧洲病夫”?英国这是要在近东下大棋啊。
    “这个...贵国自己也可以派教官吧?”约翰斯顿试探性地问。
    “可以是可以。”罗素承认道,“但是多一个方面的经验总是好的。我们知道联盟国在战爭后期打了不少防御战,在以少胜多、坚守阵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奥斯曼人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个。我们希望石墙杰克逊將军能带队去。”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加重语气说:“这是个友好的提议。”
    约翰斯顿当然听出了“提议”这个词背后的分量。他看著眼前工人们正在搬运的大型蒸汽机一一那可是价值数万英镑的设备,是英国慷慨援助的一部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英国的援助自然是有代价的。
    思索了片刻,约翰斯顿点点头:“我会向总统提议的。我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不过,报酬嘛...”
    “你们提就好。”罗素爵士露出满意的微笑,“只要要求合理,迪斯雷利首相一向慷慨。”
    “了解了,特使先生。”约翰斯顿鬆了口气。至少这次英国人没有狮子大开口,而是愿意支付合理报酬。五千名士兵对联盟国来说不是小数目,但如果报酬足够丰厚,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且,派遣士兵与教官团去奥斯曼帝国,还有个意外的好处一一可以让那些在国內无所事事、整天想著向北方復仇的退伍军官们有事可做,避免他们在南方煽动民粹情绪。
    战爭已经结束十二年了,但仇恨的种子还在许多人心中发芽。把这些人送到遥远的近东,或许能消耗掉一些过剩的战爭热情。
    奥斯曼帝国。
    苏丹穆拉德五世与歷史上的命运截然不同,一直到1877年,他依然坐在奥斯曼帝国的宝座上。
    原本的歷史进程中,他的叔叔阿卜杜勒·阿齐兹的惨死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导致他精神崩溃,无法理政。在米德哈特帕夏等人的主导下,伊斯兰教长老再次发布教令,以其精神不健全为由废了他。他的弟第阿下杜勒·哈米德二世被拥立为新苏丹。
    但在这个世界线上,事情有了不同的转折。1876年政变后,阿下杜勒·阿齐兹並没有死在托普卡帕宫的密室里。在英国人的精心安排下,这位前苏丹被秘密护送至伦敦。官方说法是:阿卜杜勒·阿齐兹患有多种疾病一一心臟衰竭、神经衰弱、消化系统紊乱一一需要前往英国接受最好的医疗。维多利亚女王甚至亲自致信表示关切,承诺为这位“尊贵的客人”提供皇家医师的治疗。
    这个安排让穆拉德五世免於目睹叔叔的死亡,也就避免了那场致命的精神崩溃。
    虽然他的性格依然软弱、敏感,缺乏果断的决策能力,但至少他没有疯。他成为了一个完美的傀儡苏丹一一拥有合法性,但没有实权。真正掌控奥斯曼帝国的,是发动政变的大维齐尔米德哈特帕夏。
    米德哈特帕夏是个精力充沛的改革家,五十出头,留著精心修剪的鬍鬚,眼神锐利而充满抱负。在英国人的全力支持下,他颁布了具有歷史意义的《奥斯曼帝国宪法》,这部宪法確立了君主立宪制,明確规定苏丹的权力必须依据宪法条款行使。宪法建立了两院制议会:参议院成员由苏丹任命,为终身制;眾议院成员则由各省间接选举產生。宪法还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一一至少在纸面上如此一一併確立了部长负责制。
    这可以说是奥斯曼帝国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儘管许多保守派大臣和宗教人士在私下对此咬牙切齿。
    英国对这位大刀阔斧改革的大维齐尔非常看好。英国驻奥斯曼帝国財政改革委员会主席切尔斯伯爵与他交往甚密,两人几乎每周都要会面数次,討论从税制改革到铁路建设的各种议题。在这两位的密切合作下,英国基本上从头开始帮助奥斯曼帝国重建军队。
    英国的军事援助是全方位的。
    首先,大批英国军官被派往君士坦丁堡和各省军区,担任教官和顾问。这些军官从最基础的队列训练开始,重新塑造奥斯曼陆军。
    其次,英国帮助建立了十多所现代化的军官学校,课程包括战术学、炮兵学、工程学,甚至还有英语课一一因为所有的新式装备说明书都是英文的。
    第三,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英国向奥斯曼帝国提供了最新式的马提尼-亨利步枪、阿姆斯特朗后膛炮,以及配套的弹药生產线。
    根据切尔斯伯爵发回伦敦的电报,如果有五到十年时间,奥斯曼帝国在米德哈特帕夏的领导下,国力至少可以翻一倍,能够抵御俄国和奥地利人更长时间的进攻。当然,他也不指望奥斯曼帝国能真正击败两大帝国的联合进攻一一那是痴人说梦一一但只要能多给这两个国家放血,战爭时间越长越好,英国的战略目的就达到了。毕竟,陷入巴尔干泥潭的俄国和奥地利,就没有精力威胁英国在印度和地中海的利益。
    上述的一切都需要时间来运作。
    但是,时间不等人。
    维也纳的霍夫堡宫里,奥地利皇帝弗朗茨通过军事情报局在君士坦丁堡的情报网络,已经清楚地了解到米德哈特帕夏的改革开始显现成效。
    奥斯曼英国担任教官的第一批部队已经完成训练,財政收入也在英国人的监管下开始逐步改善,英国人通过海运给小亚细亚半岛输送了许多二手的工业设备,因为价钱较低,这些设备可以让奥斯曼短暂时间內建立一些工业基础。如果再给奥斯曼帝国几年时间,它可能真的会成为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弗朗茨立即给圣彼得堡发去加密电报,要求儘快进行商。
    俄国方面其实並未完全做好战爭准备,亚歷山大二世的军事改革的路连一半都没有走完,新式后膛步枪的產量还不足以装备全军,高加索方向的铁路还在修建中,实际上,连十分之一的路程都没有修完。
    但当沙皇看到维也纳发来的那份关於“奥斯曼帝国改革成功可能带来的战略后果”的详细报告后,他也下定了决心。报告中警告说,一个现代化的奥斯曼帝国將彻底改变东欧的力量平衡,俄国通往地中海的千年梦想可能永远无法实现。
    两大帝国很快达成一致:必须趁奥斯曼帝国羽翼未丰之时发动打击,至少要打断这个改革进程。双方约定在1877年4月1日向奥斯曼帝国发出最后通,提出一系列苛刻的赔偿和领土要求。
    之后,奥俄两国开始联繫法国人,让法国履行密约义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