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大结局大结局
这件事情告诉李琚,李琚也是一惊,他道:“舍娘,你真的是我的守护神,若非是你的关系,昭仪也不会帮我这个忙。如此,我很有可能会被疑了。”“想必隐帝死前觉得庆王背叛了他,所以自知自己不好了,下了这道旨意,想通过何碧云给新帝,如此让新帝疑虑你。”舍娘也是后怕的很。
舍娘也不知道自己重生回来,救了真宜娘一命,最后人家反过来救了自己。
李琚摇头:“这隐帝也是自作自受了,对了,等你三姐姐寿辰,咱们送一份厚礼进宫曲。”
“这不消你说,我的礼素来送的厚,只是我想何碧云即便死了,她身边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样?你想个法子把人看押好才是。”舍娘道。
从宫里弄人出来当然是很难的,但是没想到李琚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舍娘暗道李琚竟然如此手眼通天了么?
她以为李琚是为了保平安,没想到李琚则是有野心。
新安侯府出殡时,庆王府也设了路祭,连皇帝也派人过去致问。只不过,萧棠的长子懋哥儿回去后就病倒了,还病的厉害,舍娘让夏妈妈送药材去,又探望了一番。
回来的时候,夏妈妈就道:“听说是那孩子贪玩,非常骑马,别人也不好阻拦,吹了风也就成这样了,新安侯很是生气呢。说来六姑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硬邦邦的,只说是他自己乱跑云云。”
“她也是赌气说话了,这做后娘的哪能抱怨这么些,还让你们都听到了,要是传到她们侯爷耳朵里,怕又是一场事故。”舍娘摇摇头。
夏妈妈笑道:“我看六娘子是忍了许久了,如今成了侯夫人也不愿忍着了。”
“侯夫人算什么,还早着呢。该管的肯定得管,但是得管的有道理,罢了,她的事情我也管不着。倒是老太妃和汪太妃那里,她们俩中,老太妃还好,不过是听戏爱些热闹罢了,倒是汪太妃,她总心里焦急,要给她送一些疏肝泻火的药才好。”家里家外的事情,舍娘都得顾及到。
夏妈妈则道:“汪太妃那里,哪里还惦记别的事情。老王爷虽说在道观,但也不是真的出家,时常还回来几遭。您和王爷就更不必说了,大哥儿和二哥儿养的多好,唯独担心的就是郡主了。”
舍娘闻言也是微微叹息。
吴挺的那个妾有了身孕,头年生了女儿,次年很快就生了儿子,这两三年舍娘倒是没有再怀孕了。
一来也是李琚爱惜她的身体,不愿意她受生育之苦,二来也是舍娘自己想先把前头两个养好再说。
阿衡现下也七岁了,李琚已经提前请奏封世子,但建昌帝下了一道旨意,要等十岁之后方才行,如此只能等了。
今儿是郡主的生辰,舍娘一早让人备下节礼,就过去英国公府。
郡主难得见到娘家人一面,欢喜道:“嫂嫂怎么不把阿衡阿鹿带来?”
“都要上学,我就自个儿过来了。”成婚几载,莫说是丽娘变了,连郡主都变了许多,婚姻把人的棱角都磨平了。
如今的郡主已经是不把吴挺放在眼里,她到处刷自己的名声,表明自己贤惠,还一口气给吴挺买了三位江南来的美人,个个绝色多情。
反正吴挺改不了礼法,到时候还是她儿子做世子,继承英国公府,一旦对男人没有了希望,行事也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但郡主还是要吐槽的:“我那婆婆说我一味只会假贤惠,我并不理她。”
“你不理她,但是一个孩子总不够,我劝你也别太犟着。”舍娘拍拍她的手。
郡主道:“他那个人只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偏限制我,巴不得我时时低声下气,做梦吧。”
这样的男子也有,李琚一开始也有点,但李琚底色就不是这种人,他有些固执己见的地方,但也更多的是赤诚待人。
姑嫂二人一处用了饭,等舍娘出来时看到了吴挺,吴挺现下自然是愈发讨厌起郡主,连带着对庆王府的人也没什么好印象了。舍娘却想这吴挺还好不是自己的丈夫,否则,他若是敢打脸她,迟早有一天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还好李琚外表看着男子气概,可内里是很听她的话的。
郡主的生辰过了之后,她还进宫了一趟,这一二年请立太子的折子多了,柳贵妃也从一开始的受宠,到如今地位微妙了。
新皇后年纪太小,暂且压不住她,但是建昌帝
往皇后那里去的频率很高,却仍旧没有身孕。
这些事儿当然不能在宫里说,舍娘只问宜娘日子过的如何,宜娘道:“册封皇后的时候,我还跟着封了嫔,又有你常常进宫,大家都知道咱们裴家不弱,过的还是不错的。”
其实也有太监不听话,宫里埋怨这里是冷宫似的,但这些她也没必要跟堂妹说。
就是嫁到普通人家,丈夫冷落的也不少。
宜娘想的开,但也不是真的做米虫,她爱上莳花弄草,连舍娘每逢进来都送些花来,平日还为小宫女们看病扎针,自己给自己能找不少事情做。
三不五时还有舍娘进宫陪她说说话,她已经很满足了。
不过,舍娘也道:“我听说鞑靼又要来犯,之后进宫的次数怕是少了,姐姐要什么,打发个太监出来,不必去裴家,只管去王府找我就是。”
宜娘再三谢过。
这次征鞑靼,不出意料,建昌帝让褚家人,还有李琚好友老袁一起出征,吴挺是建昌帝嫡系,也很快出征,唯独李琚是被落下了。
甚至这次打仗都没选宗室子弟,恐怕是因为他自己是篡位的,所以防着宗室上位。
李琚却不在意这些,他还对舍娘道:“这皇帝自己还怀疑我,但你也不用着急,且忍一时之气吧。”
自从知道隐帝那道圣旨的事情,李琚总有些不安,但他又知道了一件事,心下又大安,只老神在在,稳坐钓鱼台。
舍娘不知道其中消息,但也猜的出些许,建昌帝之前被刺中要害,还要揽权,处处不停歇,恐怕身子早已外强中干,否则也不会这几年后宫无所出。
倒是裴老夫人总觉得她自打改了自己孙女舜娘的命后,许多事情看似走偏了,最后还是回到原点。
就像晋王最终还是继承了皇位,可就是那个寓言,二十年后裴氏重新为后,这个倒是不知道真不真了。
若是真的,那岂不是六房又要兴旺了。
偏偏这书里的东西她恐怕自己讲出来人家也不信,况且还有舍娘,如今她虽然看出些门道来,庆王竟然还敢帮着晋王造反,但是终归还是狡兔死走狗烹罢了。
若是能一下按死庆王府倒也罢了,只是她一个老婆子,还别说害亲王,就是走出这道门也不容易。
更何况大儿子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六房的人却是越过越好了,先是裴霁任武职,虽然算不得十分出众,但这次打鞑靼也任了个千总。又说雱哥儿十二三岁,中了秀才,庾氏原先身体也算不得十分好,又舍娘让名医诊治,名贵药材送来,把个庾氏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裴老夫人这边正担忧,大老爷却一个月后撒手人寰,一个家里家主死了,裴老夫人还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哭的死去活来的。
舍娘又想裴老夫人竟然如此担心儿子,怎么当年不和孟氏一起陪着大伯上任,有家人在,好歹有个照应,大伯孤身一人在云贵那些地方做官,听闻染上了瘴气。
要知道当年她爹去福建那么远的地方,娘都跟着去了的。
大伯官拜通政使后,身体就不大好,屡次想辞官,老太太不让,这下命都丢了。
裴老夫人老年丧子,更是一番痛哭,又有四伯父帮助操持葬礼后也病了,花太妃专门打发人给四百送了一回药材,霍氏忙不迭的又去谢过。论交际,霍氏比庾氏还强,但花太妃更喜庾氏老实。
娘家虽然出了这些事,但舍娘在王府也是革旧除弊,先是药房的问题,每年医正院光看人参一项,支出就是大头,她和李琚商议好了之后,把这项去掉,平时配药皆有定数。
再有王府下人,派系纷繁杂乱,得慢慢肃清。
这些都要强有力的手腕,且没有掣肘,以前她协理庆王妃时,这些事情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她掌权,一样一样理顺。
她人又有耐心,又精力旺盛,条理清楚,这几年下来,庆王府大变了模样。
就连郡主回来,都觉得家里规矩十分的严,宫嬷嬷还与她抱怨:“如今别说是抹牌了,就是寻常不许传递物事,小丫头们也不许随意四处嬉闹。男女配人,还要问双方意见,不许随意陪,有人说她好的,也有人说她严的。”
郡主闻言道:“家里家外也亏得她操持着。”
宫嬷嬷心道这郡主原先不肯说自己嫂嫂一句好话,还多有怨怼,如今却又夸起来了。殊不知郡主近几年帮着管家,每有不懂,都靠嫂子出主意,她早已依赖的紧。
近来吴挺宠的那个妾,连着生儿女,小厨房上的人百般讨好,今儿要吃樱桃煎的鱼,明儿吃什么乡野小吃野菜饺子,她气那人没有规矩,巴不得有嫂嫂整治一番。
年底,外面极冷,李琚把老王爷接了回来,舍娘吩咐厨房做些素斋过去,李琚陪着其父吃喝。老王爷见李琚心态好,拍了拍他的手:“暂且忍耐些日子。”
“父王,便是那位有事,且还有皇子呢?”李琚如实道。
老王爷笑道:“这有什么,举凡成大事者,就不要太在意名正言顺,他是杀了自己亲哥哥上位的,再者,不是有隐帝圣旨吗?虽说他用心不良,但是关键时刻必定有用。”
即便被人烧了,但上面的字裴嫔告诉了舍娘,舍娘几乎是一字不漏的告诉了李琚,仿造一份易如反掌。
这就叫劣势变为优势。
建昌帝能够活这几年已然是老天撞了大运了,李琚明白。
到了次年三月,吃了两次败仗,宫里已经传出皇帝呕血的消息了,大皇子等人蠢蠢欲动,李琚串联岳父,让人举荐大皇子为太子,惹得建昌帝对大皇子一顿好骂,还踢了几脚,大皇子数月之后去世。
建昌帝也没真心想让儿子死,如此虽然前方胜了一仗,但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就连宜娘都似有所觉。
别看建昌帝平日对外臣不错,真正身体不好时,就召了宗室的人进宫。襄王是舍娘的叔叔,赵王的郭宪珠和舍娘是手帕交,怀王、临海王没什么主意,李琚虽然不透露自己心中想法,众人都以他马首是瞻。
李琚虽然年轻,但不逾矩,皇帝吩咐什么,他都能说个条理来,就连建昌帝都忍不住对他刮目相待。
如今建昌帝膝下只有个三皇子,李琚看他眉间愁苦,望之不似人君。舍娘听说了,倒是和他道:“凡事不到闭眼之前,哪来的盖棺定论,皇上让他跟着你们办差,你别小瞧了人,便是他不怎么样,跟着他的人,可是个个眼睛都尖。”
李琚笑道:“好王妃,我全听你的。”
越听他就越觉得舍娘了不得,又想起前世,她必定是伤心极了,一直没有安全感,所以最后才会如此,这辈子,她即便在家理事,从不纵容手下贪墨分文,对自己娘家也有分寸,自己不是建昌帝,舍娘也就不是那个舍娘了。
果然,李琚对三皇子毕恭毕敬,那三皇子平日上头有大哥,又有皇帝管着,如今一朝一众王爷听他的,倒是闹了个天怒人怨。还有人私下送了美女过去,三皇子也就私下收用了,李琚冷眼旁观,心道怎么这些人一有了权力,就变了个样子。
他还没使劲,三皇子年纪小,又是日日戏酒,御女数人,得了马上风。
三皇子一去,柳贵妃疯了,建昌帝更是吐了一口鲜血,病情再也瞒不住外人了。
一时谣言四起,都说当年晋王杀了自己亲哥哥,如今自己受到报应了。李琚还佯装斥责这些人,还对吴挺道:“这些人真是没好话。”
吴挺见李琚喜怒不形于色,又想他本来看好建昌帝,没想到不过几年他就这般短命的,当年老皇帝是抢哥哥的皇位,结果这一脉都死绝了,庆王这一脉,却是活的好好地。
前头的战报送来时,建昌帝已经没办法处理事情,便让内阁几位辅臣会同庆王、赵王二位商议。
李琚虽然不至于拉拢内阁众人,但他精力旺盛,一直熬到天黑亦是神采奕奕,人又礼贤下士,却不表露于上,几位内阁辅臣听到皇帝每况愈下,就有向他靠拢的,他依旧不吐露口风。
一直到建昌帝驾崩,才有隐帝的太监出来说当年隐帝早已下旨立李琚为太子,内阁礼部早已被李琚拉拢,也都推举他。
李琚推辞不过,才坐上皇位,舍娘也随即登上凤座,这也是人心所向,然而唯独有两人不高兴。
一个是裴老夫人,她没想到的确是裴氏入主中宫,然而是提前了快二十年,她全身发抖,只觉得自己白活了一辈子。另一个则是吴挺,郡主成了公主,自己就是驸马,要对公主执臣礼,一辈子受气,夫纲纲振了没几日,又得做小伏低。
这些舍娘自然不知晓,因为李琚刚上任,就册封其妻裴氏为皇后,又把阿衡册封为皇太子,次子阿鹿封庆王。
舍娘也没想到自己兜兜转转,竟然又成了皇后,可这次算是不担心了。
深夜,二人执手相看,都忍不住笑了,满室温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