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大门一直为你敞开
江南造船厂的厂区非常大。林巧枝和计剑锋越往深处走, 人越是渐渐稀少。
但那种带着一点海锈味的钢铁气息却逐渐浓厚。
一直知道这个历史悠久的造船厂赫赫功绩的林巧枝,不免眼底浮现期待,内心紧张又雀跃。
这是造出这片土地上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 造出新中国第一艘蒸汽军舰的江南造船厂!
走进造船厂深处一栋办公楼。
上了三楼,尽头一间办公室。
手工制作的海洋沙盘最为瞩目, 上面还摆着各种船舶的小号模型。
拿着放大镜在小型沙盘前和人讨论着什么的老人, 抬起头来看向林巧枝二人,随和道:“坐,喝点茶。”
又抬抬眼皮,睨计剑锋,“可算舍得把人给我带来了。”
“这不是万吨水压机那边离不开人吗?”计剑锋脸上堆笑, 主动去拿旁边柜子上的暖水壶,给倒了茶水,亲手递到他面前,“您也知道, 没有万吨水压机,我们的大型锻件处处受制, 我可是下了军令状的。”
真不是他故意拖延。
他哪里敢敷衍眼前这位对他有教导提携恩情的半个老师, 惹得人不高兴,还不是他自己吃挂落?
见老者接过了水,计剑锋笑容松了松,又同坐在沙盘边的另一人简单打了招呼,侧身对林巧枝介绍:
“这位是我们江南造船厂的船舶设计总工徐世秦,这位是驻军代表晏剑上校,这次找你来, 主要是看了你那张图纸后他们想见一见你。”
林巧枝一愣,飞快看了一眼坐着的那位高大上校, 又觉得有些冒昧,收回目光朝着两人问候:“徐总工好,晏上校好。”
“林巧枝同志。”晏剑点头示意,也并不生硬。
徐世秦老爷子对林巧枝倒是很温和,没有扫眼就让计剑锋后脖颈绷紧的锐利,笑着邀请林巧枝坐下。
“我看了你设计的分体项目方案,非常不错。”他看着十分年轻,精神昂扬的的林巧枝,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笑容跃然面上。
“您过奖了,徐总工,谢谢这份赞扬。”林巧枝笑笑,客气道。
“不用紧张,这可不像你在一线车间的风格。”
徐世秦笑了笑,打趣了一句,才直言道:“这次找你,主要是想和你聊聊你那张图纸。”
他从沙盘里拿了个巴掌大的模型,看着它的眼神有点感慨,递给林巧枝:“我们江南造船厂自主建造的主力水面舰艇6601型护卫舰,当年中国第一艘,看看?”
林巧枝诧然望向他,确定道:“这个我现在可以看吗?”
老爷子“哈”地笑了一声:“保密意识不错。”
“我看过你的档案,先后提了两级,现在看看这个模型还是可以的。”
林巧枝接过模型。
想了想,应该一次指的是红旗厂和王工为她担保提级,一次是主持分体研制交流会,按需提级。
来回打量这个护卫舰模型,林巧枝道:“看起来很有苏联风格。”
配备了76毫米主炮和鱼雷发射管,和她在梦里看到的那款有些相似。
“确实是仿照苏联的图纸,再进行自主设计的。”不论如今中苏关系如何,但这样庞大的、几乎倾囊相授的技术援助,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是来自红色巨人精神的燃烧,人类史册极其壮丽的一笔,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时代巨浪。
徐世秦神色和蔼,直言说到:“你的图纸可和它不太一样,我们今天就聊聊这些,落笔时都是怎么想的。”
他把目光投向林巧枝。
林巧枝看着那份已经被复刻到制图专用的硫酸纸上的一根根线条,先指着船体部分道:“首先是燃气轮机。”
她在梦里,在靠近那艘战舰的时候,就已经立马感觉不一样了。
太快了。
比她们快太多了。
启动快,航速快,甚至在转向时都更灵活。
“蒸汽轮机启动慢,速度也慢,从冷启动到全速的时间太久,这在现在的海战来说太致命了,我觉得一定得用上燃气轮机,启动只需要几分钟,加速也快,还能灵活转弯。”林巧枝先抛出一个船舶行业的共识。
如果说蒸汽轮机就像是自行车,那燃气轮机就相当于拖拉机,区别之大,根本不是一个层级的。
徐世秦点头:“这是发展共识。”他们现在的主力驱逐舰还在用蒸汽轮机,确实太吃亏了,可燃气轮机也不是想要就能有的,那是禁止向他们中国出口的战略性技术。
他又指着甲板一处明显的倾斜,还有整体看起来隐隐奇怪的轮廓,心里猜得到,但还是问林巧枝:“倾斜甲板,这些的意图呢?”
“减少雷达反射信号。”林巧枝肯定的说。
徐世秦精神一凛。
居然真的是为了这个意图。
“说说看。还有这里,你是想在这里安排个武器吧?怎么没写具体武器。”
当然是看不懂那个武器,离开了梦境就模糊想不起来了。
林巧枝心里遗憾,又道:“无论是倾斜甲板、还是隐藏武器,都是为了减少雷达反射。”
她拿起手里的模型,“我们的舰体外形方正,上层建筑排列复杂,我觉得这样雷达信号会比较明显,容易被敌方发现。”
“排列复杂?”
徐世秦非常精准的抓住了关键词。
他笑一声,“你是想说上层建筑杂乱吧?”
林巧枝为这份直接和促狭一愣,又看向计剑锋,忽然就想到他进来时被调侃的那句。
计剑锋真的很想投以爱莫能助的眼神,但想到温东鸣,硬着头皮笑:“徐老,您平时捉弄我就好了,巧枝第一次来,别把人家吓到了。”
林巧枝心里暗暗点头。
徐世秦瞥见计剑锋的笑,又哼了一声,没好气道:“年轻人都是被你教坏的,话都不敢直说,年纪轻轻就学着委婉。”
计剑锋:“……”
要怪也得怪温东鸣那家伙吧!
“行了,你继续说。”老人家摆摆手,又道,“该说什么就说什么,有问题就要指出来,不要遮遮掩掩,指出来才好讨论,才好改正。”
舰体设计落后,极易被雷达发现,本来就是很严重的问题。
林巧枝对此也深有感触。
尤其是她在梦里上过两边的舰,相比之下,两边用雷达探测对方,效率简直是天壤之别。
就好像人走到丛林里,去找能融入环境的变色龙,很不好找,但一颗颜色鲜艳的果子,老远就能被看到。
徐世秦显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就着这个话题,和林巧枝聊了起来。
光是这一点,就足足聊了大半个小时。
徐世秦老爷子都口干舌燥了,才恋恋不舍的停下来,脑海里噼里啪啦闪动着火花一样的灵感,更多的是空虚和遗憾。
年轻人的经验尚浅,知识厚度不够。
一旦他想深入,往某个具体的技术里探讨,林巧枝就接不住了。
可偏偏就是最基础的船舶知识,还有足够深入的工业机械原理,就能让年轻人脑子里迸射出如此多想法。
新颖,独特。
完全没有任何局限性,技术框架禁锢不了她的思维。
还不是天马行空的那种缥缈的、无法落地的想法。
你和她聊图纸上的任何一点,她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接得住,发散得开,不懂的地方也一点就透。
和这样的人聊技术,真的是享受。
这间小办公室没有黑板,只有桌子能平铺图纸,林巧枝拿铅笔在图纸上添添改改,铅笔与纸张摩擦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潜艇在水下无声无息靠近威胁巨大,提高反潜能力,也是我觉得我们需要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比之前更具体的一套反潜想法,从模糊到清晰地显现在图纸上。
“配备拖曳声呐,能在水下 ‘听’ 到潜艇的声音……如果再配合上舰载直升机,就能形成一套立体反潜网。”林巧枝在图纸上用手比划了张开巨网的动作。
晏剑背脊挺直,注意力也一点点被牵扯过来,眼神逐渐锐亮,指着图纸甲板上某处:“这是用来停放舰载直升机的?”
这位军代表笑,亮出锋利的牙齿:“要是有这个反潜直升机,那我们可以携带鱼雷和深水炸弹,在远离军舰的地方搜索潜艇。”
林巧枝嗯了一声。
她就是这个意思。
说到这里,就不由将期待的眼神投向徐世秦。
徐世秦:“……”
他设计船舶的经验比林巧枝吃过的米都多,反潜自然也是有想法的,最多的就是用火箭深弹和深水炸弹反潜,然后辅以定位,声呐,整套系统的配合,但大多都是按照苏联的经验继续往前走,更别说林巧枝这种,直接一步到位做立体反潜网了。
他咳了一声:“我们没有舰载直升机。”
所以探测范围、攻击能力都有限。
各种困难说他们的海军没有遇到都是假的,但碍于目前技术水平,还有并不发达的时代工业体系,过于少的数据和技术资料确实是难以拓展出更高视野的理论。
从来没有接触过,做到过的事,他们中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像林巧枝这样自信有底气的当做肯定能实现的技术一样对人娓娓而谈。
这或许才是梦境最大的馈赠,在重重迷雾中艰难前行的同胞中,她是唯一隐隐窥见过新中国强大未来的那个。
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吗?
徐世秦脑海中不可避免浮现出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