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旅行
第240章 旅行约莫半小时后,李多惠面色平静的从会长办公室里走了出来,和崔智妍打了个招呼后便回到了自己办公室。
见到李多惠出来,崔智妍这才起身走进了办公室。
“会长。”
“什么事?”江述头也不回的看着电脑屏幕。
“项目资金的事情多惠社长怎么说?”崔智妍询问道。
“你好像很关心这件事?”江述闻言扭头看向崔智妍,笑呵呵的问道。
“是我失言了。”崔智妍一惊,连忙低下头说道。
“公司规模大了,一个个的都有小心思了。”江述笑呵呵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虽说是笑着,但听在崔智妍耳里却是满满的质问。
低着头不敢抬起,崔智妍心中产生了极大的恐慌。
一时不察,被会长注意到了自己的不对,这对于会长秘书这么一个敏感的职位来说是大忌!
“出去吧。”片刻后,江述的声音响起。
“内!”崔智妍如蒙大赦,慌忙离开了办公室。
江述看着崔智妍离开的背影,无奈的叹了口气。
重新将表格拿了出来,看着这张孙pd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完全对不上的资金数额,江述不由得笑了笑。
“人心呐。”
这件事他知道和李多惠有关系,但他没有提。
不是让李多惠“自首”,而是警告对方收敛点。
吃拿卡要嘛,各行各业都存在这种现象,这是人性的问题,想要杜绝是不可能的。
dm娱乐以前没有是规模还不够,现在dm娱乐俨然成为了业内的标杆性公司,规模一大,人心也就开始浮动了。
拿一点没什么,只要能在给予的资金范畴内把事情办好,江述不会过问的。
文娱任务和建筑工程不同,后者偷工减料是真的会出大事,而前者……只要你能在我给的预算里把事情办好,拿一些也无所谓。
但想是这么想,江述需要表现出自己的态度。
你只要不过分,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过分了,那我就会和你算总账。
这就是江述的态度,也是他给这些有小动作的下属的一些警告。
李多惠能明白他的意思,只要李多惠明白了,其他人也会明白这些的,不明白的李多惠会让他们明白。
拉开抽屉,将表格重新放了回去。
他也不锁起来,就放在这,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
次日,五月十三号,苏州高铁站的出站口。
《元英的旅行》节目组摄影师拿着小巧的摄像机和随行的工作人员待在出站口等待着嘉宾的到来。
第一季的旅行地点都是在中国,不在韩国,所以那种大型的摄影器材不太合适掏出来,所以节目组全面采用了大疆的小型摄像机,虽说不如大型器材好用,但该有的功能都有,后期多加班一下就能解决问题。
而且这些画面只是出外勤时候用,在酒店、车内等固定场所依然是原来的器材。
很快,江述的身影便出现在了镜头当中。
穿着短袖的江述一身休闲打扮,拉着一个便捷的公务行李箱刷身份证出站。
节目组的人立刻迎了上来。
“江会长,欢迎来到美丽的苏州,作为本次苏州之行的嘉宾,元英已经在下榻的酒店等候,请江会长完成任务,获取下榻酒店的信息。”工作人员直奔主题,将印有节目logo的卡片递到了江述的手里。
周围路过的人们好奇的看了过来,即使没有大型器材,一行人这种架势也挺引人注目的。
江述无视了这些目光,看起了卡片上面的内容,并且用韩语念了出来。
“挑战不钱从高铁站抵达苏州的地标建筑东方之门,并在东方之门下方进行合影打卡。打卡完成后获得下榻的酒店相关信息。”
江述不由得挑了挑眉,拿出手机看了一下从苏州站到东方之门的距离。
8.9公里,步行两个小时十分钟。
而驾车,只需要17分钟。
“不钱……”江述笑了起来,“这任务并不难。”
工作人员和摄影师没有再说什么,而是默默的跟上了江述。
哪怕江述选择步行这8.9公里,他们都要选择跟着步行。
不过江述显然并没有选择步行,而是提着行李箱朝停车场走了过去。
几人见状连忙跟了上去。
还没走两步,就有一大票衣着各异的男女围了上来,嘴里说着几人听不懂的中文。
随后他们就看到江述和这些人说了几句话,其中一位看起来四十多岁的阿加西便伸手拉住了江述,随后阿加西满脸笑容的带着江述上了自己的出租车。
几人面面相觑,随后快步跟了上去,在出租车即将起步前,将摄像机递到了江述的手里。
随后,一行人就这么看着江述乘坐出租车扬长而去。
车内。
江述坐在副驾驶上笑眯眯的拿出了摄像机对准自己,随后用韩语开口。
“我来解释一下我是怎么免费搭上的士的。”
“我和司机师傅们说我是从韩国过来旅行的,这一次来苏州旅行太过匆忙,没有来得及兑换现金,如果司机师傅们可以的话,能不能把我送到东方之门,作为回报,我会在韩国发布视频帮他宣传一下。”
“然后这位师傅就很开心的和我说,他可以送我过去。这期综艺播出之后宣传力度肯定是够的,这波啊,这波叫双赢!”
江述说完之后看向驾驶座的司机师傅。
“师傅,我也不瞒着你,我们正在录制一档综艺,叫《元英的旅行》,已经播出了很多期,我们会在这档综艺上面给你进行宣传。”江述切换回中文,笑呵呵的说道。
“综艺?你是韩国的明星?”司机师傅顿时兴奋了起来,“你中文这么好啊?”
“我是中国人啊,只是在韩国工作。”江述笑呵呵的说道。
“这样啊,我还以为你是韩国人呢。”司机师傅恍然大悟,“听说韩国物价很高,西瓜很贵?”
“也还好,韩国的人均收入比较高。”
“咱们中国人多吗?”
“挺多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