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绾绾再见徐子陵,颉利可汗跳舞
第360章 绾绾再见徐子陵,颉利可汗跳舞道观之内,徐子陵盘坐在蒲团上,结着混元印,长吐一口气,呼出的气息竟然凝而不散,飞出数尺开外方才散去,“师尊,这御尽万法根源智经我已领悟,也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前路。”
“缥缈剑法我已经大成,悟出剑十一之日便是我踏入大宗师之时,只是,闭门造车不可得,洛阳繁华,红尘万丈,却不适合清修悟道,弟子想离开洛阳,远离朝野是非,师尊以为如何?”说话之时,他身上的气质愈发飘逸,看上去与苏铭极为神似。
院子里,苏铭躺在树下,手上一卷经书,悠闲而自在,他眼神微凝,嘴角浮现出一丝淡笑,“雏鸟总要起飞,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你要去便去吧。”
“多谢师尊。”
“你打算何时走?”
徐子陵想也不想,便道,“等小仲回来,我们还有一件事没办,办完之后,我就走。”
苏铭面上笑容更盛,放下书,转头看着他,“也好,洛阳之中,你尚有缘分未了,等此事了结,你也好轻装上路。”
方说完,他神色一动,回头看向道观大门的方向,“说到曹操曹操到,徒儿,你的缘分到了。”
徐子陵愣了一下,脑海里浮现出一道倩影,神色很不自在。
就在这时,外面响起敲门声,“咚咚。”
声音在院子里很清晰,徐子陵也猜到来人是谁,虽不想去,但有人上门,总不能苏铭直接出面,有事弟子服其劳,他轻轻叹了口气,走向大门。
道观外,白衣赤足的身影矗立在此,妖艳诡媚的面容,肤白似雪,如不谙世事的天真少女,又如带刺的玫瑰,美丽不似凡人,她站在那里,就好似天地的中心,不自觉的吸引别人的目光。
大门缓缓打开,徐子陵站在门后,露出身形。
一瞬间,两人目光对视,眸子里只剩下彼此的身影,良久,徐子陵开口了,“你来做什么?”声音也不复平常的镇定,带着一丝慌乱。
察觉他的变化,绾绾的眼角弯弯,似月牙,眸子好似有星辰闪耀,微微一笑,“我来见你呀。”
熟悉的话语,好似让徐子陵回到了从前,他反倒恢复镇定,沉声道,“直接说正事吧,我师尊在此,容不得你放肆。”
绾绾娇美的容颜上笑容更盛,将手里的盒子递给他,“这是我师尊让我转交的,她说只要你师傅看到,就会明白她的意思。”
“好。”
徐子陵接过她手中的盒子,就要转身,绾绾却叫住他,“我都来了,你不让我进去坐会儿吗?”
刹那间,徐子陵脸色一僵,面上少有的露出窘迫之色,甩下一句话便离开,“你跟我来。”
见他这幅模样,绾绾不由得捂嘴轻笑,此前,他们纠缠许久,她从未见过这样的徐子陵。
院子里,苏铭打开锦盒,看着里面的人头,察觉到上面缠绕的丝丝缕缕魔气,满意的点点头,“祝玉妍还算是是识时务。”
即便是他不认识这个人,也能猜到他的身份,魔隐边不负,曾经名骚一时的人物,以他为主角的小说可是出名的紧。
随即,他的目光落到走进来的绾绾身上,“你知道为什么你师傅要拿边不负的人头做投名状吗?”
在苏铭面前,绾绾收起了刚刚那副俏皮的模样,规规矩矩的说道,“前辈吩咐,阴葵派怎敢不从。”
苏铭关上盒子,轻轻摇头,“要边不负人头的不是我,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与你阴葵派也大有渊源。数年前,宋阀偏居岭南,彼时尚未攻入蜀地。”
“那时候,宋阀龟缩一隅,无力进取,直到我前往海外,获得足够兵器,宋阀才能扩充军队,进而拿下蜀地。”
此时,徐子陵内心震动,忽然明悟,就是那次他和寇仲才遇到了师尊,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东溟派掌权者指名道姓要边不负的人头,这是我们的交易。她的名字,你也应该很清楚。”
听到内幕的消息,绾绾脑海里闪过一个名字,单美仙,她师尊的亲生女儿,没想到竟是她要报仇,想到她和边不负之间的恩恩怨怨,她心里只有苦笑。
师尊的做法,她不能说是错,也不能说是对,无法评判,她只能庆幸,单师姐的一腔怨恨都落在边师叔身上,否则,阴葵派危矣。
倘若单师姐的请求是灭掉阴葵派,她毫不怀疑玉道人会答应下来,而且对方也做得到,只是不知道,师尊知道这件事,心里会怎么想。
她心中轻叹,朝苏铭躬身行礼,“多谢前辈指点,绾绾会转告家师。”
苏铭又问道,“你的天魔功已经练到第十八重,拿到了魔相宗的天魔策秘典,可有领悟?”
霎时间,绾绾心里一惊,他怎么知道?
但前辈在前,容不得她愣神,连忙道,“晚辈驽钝,天魔功玄妙精深,晚辈悟性不佳,难以寸进,还请前辈原谅。”
苏铭站起身,来到她面前,平淡的声音蕴含着不可抗拒的意志,“无妨,今日你回去之后,让祝玉妍把天魔策和魔相宗的秘典都交上来,你们阴葵派才算是过了这一关。”
绾绾俏脸之上满是为难,不敢拒绝,又不敢答应,“前辈,这?”
“只需要把话带到就行,你师傅是个聪明人,她知道该怎么做。”
“前辈的话,晚辈一定带到。”
望了站在一旁,沉默无声的徐子陵,苏铭笑了笑,轻拍他的肩膀,“好徒儿,这位绾绾姑娘就交给你招待了,为师还有事,先走一步。”
话音落下的瞬间,他身形一闪,只留下一道残影缓缓消散。
院子里,只剩下少男少女,无声对视。
……
洛阳皇宫内,苏铭与宋缺相对而坐。
一人着道袍,一人着龙袍,一人气质飘逸淡然,一人气质如渊如海,深不可测。
苏铭端起茶杯,轻饮一口,“宋兄,此次北上一行,可还满意?”
宋缺摇摇头,刀削斧凿的面孔露出些许复杂之色,“北地势力众多,局势复杂,河北,幽州,关中,河东,利益纷杂,前隋一统不过几十年,杨坚谋权篡位,根基不足,只能算是个裱糊匠。”
“天下一统大业任重道远。”
苏铭知道如今的天下虽然算不上满地凋零,但长时间的民乱也使得国家实力大衰,不复前隋盛况,吴国兴盛只是时间问题。
一个大一统国家,在开国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上升期,开国初期也是武德最充沛的时候,相比于唐初之时李二面对的局面,吴国立国之初就把突厥人狠狠揍了一顿,再加上毕玄的死,这时候,草原生怕引起吴国的注意,哪还敢再来饮马渭水。
“说起来,朝堂上下正在准备举办祭天大典,我记得,突厥颉利可汗还被关着,要不要把他拉出来亮亮相?”
闻言,宋缺脸上也露出笑容,当即应下,“此意甚好,突厥异族犯我中原,也该收点利了,这只是开始而已。”
和氏璧在这个世界不仅是正统的象征,更是至宝,和氏璧的异能在门阀之中已经不是秘密,谁不想参悟其中的玄机?
宇文氏余孽逃入草原,正好给了吴国攻打草原的借口,当然,吴国打突厥,也不需要什么借口,打你是给你面子,是看得起你,要是突厥太弱,吴国还没这个心思。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历史上,那些能跟大一统国家掰手腕的草原国家对此也该感到荣幸。
即便是现在的吴国,也不怎么需要和氏璧来证明自己是正统,两位大宗师坐镇,足以摆平那些敌对的势力。
随着朝廷大军班师回朝,天下再无战火,整个洛阳都陷入欢度喜庆之中。
大吴开元元年冬月二十一日。
这一天,正是黄道吉日,
满朝文武大臣在郊外天坛举行祭天仪式,洛阳内外,一片肃穆。
漆黑盔甲在日光照射下反射光泽,肃杀的气息在蔓延,整个祭天高台之外,已被数千将士层层把守,这些都是宋缺在宋阀起家的时候一手培养的亲军,跟随他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宋缺身着冕服,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纹,共十二章,头戴冕冠,每旒贯十二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一寸,每旒长十二寸。
腰间系着宝刀,在他面前,有一座高约九丈的高台,台上刻有祥云,龙凤,以及各种神兽等等等,栩栩如生。
整个流程从制度,规格,礼法上挑不出一点毛病,要知道,五胡乱华以来,衣冠南渡,中原正统在南方,文章典制礼仪也只有南方最为全面。
宋阀一向秉承皇汉的思想,又是在南方起家,以南统北,前所未有,
随着吉时到来,宋缺扶着宝刀,昂然而上,步步登阶,来到高台上。
一尊铜纹大鼎屹立在此,这还是北地孔家献上来的礼物,传闻曾是东汉时期的旧物,铜鼎上的纹十分古朴,点点斑驳的痕迹印在上面,那是岁月的痕迹。
站在高台之上,下面的臣子将士一览无余,宋缺眺望远方,渭河以及更远处的山川若隐若现,一股汹涌澎湃的情绪充斥在心头,这是朕的江山如画!
……
长生殿上。
宋缺端坐上位,一众文武大臣坐在殿下,面前摆放着各式菜肴,大殿中央,伴随着丝竹管乐之声,衣袖飘飞间,舞姬柔美动人的舞姿映现在众人面前。
一场乐舞之后,文武大臣们看的尽兴,有能歌善舞的臣子亲自下场舞蹈,将气氛推到高潮。
“爱卿舞的不错,来人,赏酒!”
“谢陛下。”
宋缺扫视朝臣,看向角落,“如此良辰美景,歌舞助兴尚不足,我朝臣子已经献舞,颉利,该轮到你了!”
此刻,一众朝臣的目光也随之落到那人身上。
颉利可汗听到声音,心里感到很是屈辱,洛水之战,他被吴军生擒,好吃好喝的供着,本以为自此以后做个米虫度日就罢了,没想到今日祭天大典过后,宋缺竟是要他在满朝文武面前献舞。
这对一个君主来说,无疑是侮辱,但他已经是阶下之囚,辱一下又能如何?
根据草原传来的消息,他的弟弟阿史那步利设已经在草原登上可汗之位,也就是说,dtz已经不认他这个可汗了。
犹豫,挣扎,愤怒,痛恨,种种情绪交织在心头,最终,只剩下一句话:
“罪臣愿为陛下献舞。”
随即,迥异的胡人乐曲声响起,颉利可汗走到大殿中央,手舞足蹈的跳起了舞,这时,宴会上的文武大臣们的目光带给他沉甸甸的压力。
尤其是坐在最上面的宋缺,其人的目光让他如芒在背,颉利可汗踩着音乐节拍,舞动身姿,一点都不敢出错,生怕惹得宋缺不悦。
如今,他一个阶下之囚,更无可汗之名,要想活下去,就只能伏低做小,被吴军擒获之后,他曾不止一次后悔被宇文化及和李渊他们说动,插手中原争霸。
不仅dtz两万精锐尽丧,连累他自己也深陷敌国,但这世上没有后悔药,事已至此,他只能先挣扎着活下去。
至于回到草原,那是想都不要想了,吴国或许不会在意他,但他那个弟弟肯定是不愿意让他回去,依照完颜构和徽宗钦宗两个人就知道了,说不定,不等他回草原,就死在半路。
草原,已无他的容身之地。
……
长生殿上,颉利可汗献舞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整个洛阳,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大街小巷的百姓谈论着此事,嘴里满是嘲笑之语,这也让前来洛阳行商的胡人觉得面上无光,不得不将消息传回草原。
而此时,宇文氏余孽带着传国玉玺来到dtz王庭,亲手将中原传承千年的和氏璧献给了新任dtz乌然可汗,此举,也让他们在dtz站稳了脚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