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章 夫妻相(4k)
第1284章 夫妻相(4k)“京城就是不一样,比我们归城汽车多多了,自行车也多。”刚走出火车站,看着火车站前的车水马龙,一位同志就发出了感慨。
“不过这儿到处都光秃秃的,没我们草原看着那么通透。”另外一位家乡条件好不好先不说,但是自豪感得先拉满。
“嗯,也是。走走走,公交车站在那儿,去医健委要坐几路来着?”
“我也不知道,先买张地图,顺便过去车站看看,打听打听。”
在21世纪手机导航普及之前,路基本上都在嘴上,全靠问。
那时候的城市里,还有一个不太稳定的职业——指路。
两人兜兜转转,总算是来到了医健委,找到了自己要找的地方——传染病防治中心的地方病防治组。
“哟,你们到得这么快?快坐快坐,还以为你们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到的。”防治组的同志看见他们,很是热情。
“还好,买票比较顺利,这次来,是求援来了。”来人一边从包里往外掏东西一边道。
“你们研究的这个病,已经研究有一段时间了,也不是爆发性的病,也不急在这一时嘛。”
“能早一点还是早一点,早一天解决治疗方案,也许就能多救几个人。这个病倒是短时间不致命,但是把人也拖得挺厉害,懒人病,听着就不对劲。”
“嗯,你说得也对,是我想岔了,来来来,我们看看你们的研究成果,再看看怎么去着手尝试解决。”对于这种地方性流行病,谁都不敢保证能解决,只能是尝试。
从归城过来的同志有些惭愧:“也算不上研究了,就是一些统计资料和预防手段,但是治疗这一块还是没什么进展,这个病太邪乎了。”
“预防就已经很了不得了,前几年的那本《基层医生简明手册》,对于各类寄生虫等流行病也多是从预防入手,预防不搞好,有很多寄生虫病等到发病就很麻烦,能搞好预防是核心啊。”地方病防治组的同志感慨道。
可惜那本《手册》虽然对很多种寄生虫和一些细菌性、病毒性传染病有比较齐全的防治和治疗手段,甚至包括肺结核这类传统意义上的绝症,但是对于来自草原的这两位同志研究的这种病,却几乎只字未提,看来全世界的研究也并不快,否则那本书的作者同志没理由单单放着这种病不收录。
“话虽如此,还有一句话叫做防不胜防嘛,总是还有不小心中招的,毕竟病原体是杀不了的,长期、大量的存在于大自然中,治疗手段总是要有的。”
“好,那我们就来仔细看看,这个病到底是个什么妖魔鬼怪!”地方上的同志的斗志这么足,作为全国性的地方病防治单位,防治组的同志自然也不可能拉稀摆带。
京城某医大附院,娄晓娥正在和祁教授、罗师妹整理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复合制剂的双盲试验记录,眼看着就胜利在望,三位女将斗志昂扬,情绪很高。
“哎呀,娄师姐,姐夫搞的这个计算机,还真是方便呢,这些数据要放在以前,我们恐怕得整理统计很久。”罗师妹从本科到研究生,正好跨过计算机在普通科研单位中从无到有,迅速爆发的这个过程,对于前后的对比很有感觉。
娄晓娥的爱人是搞出现在大量普及的计算机的那位同志,这件事情在和她熟悉的这些人里已经不是秘密,本来以为娄晓娥同志已经足够优秀了,没想到她家居然还猫着一位大神。
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而且人家还帮着娄晓娥同志写出了那本意义重大的书,简直了。
“呵呵呵,他啊,就是瞎捣鼓,他的本职工作不是搞这个的。”娄晓娥笑得非常开心,口中连连谦虚,就是谦虚的方向好像有点不太对。
娄晓娥杀死了聊天。
主要是罗师妹实在是不知道这话怎么往下聊,太气人了:“好了好了,知道姐夫厉害,而且运气还好,哈哈哈。”棒链-63这么顺利,相当大的功劳都要归功于娄师姐这位神秘的姐夫。
几人正在边工作边聊天,键盘敲得啪啪作响的时候,校行政的同志来找她们。
好在这里不是实验室,而是办公室,还不太麻烦。
“娄晓娥同志,医健委有同志专程来找你。”
娄晓娥听见这个有点懵,医健委?这复合制剂还没搞完,胸外自己还在学习和进步中,又不年不节的,按说医健委这么大个庙,应该没啥事情找自己这位小虾米吧?
其实这是娄晓娥过于自谦了,光凭她当前的成就,医健委什么时候来找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娄晓娥放下手里的事情,和祁教授说了一声,就跟着行政的同志往外走。
“晓娥同志,你好,我是医健委地流行病中心地方病防治组的,这两位同志来自草原归城。”
“啊,你们好你们好。”娄晓娥有点呆呆的,这听起来好像八竿子打不着啊。
知道这年头搞研究的同志,很多都这样,医健委的同志也不当回事儿,继续解释道:“这次来啊,是因为他们地方上的一种流行病,治疗比较棘手,而你在传染病流行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很有研究,所以专程来请教你。”
传染病和流行病并不完全等同,所以他将两种东西分开来说。
别看娄晓娥研究生还没毕业,但是医健委的同志这话说得一点儿不夸张,就那本《简明基层医生手册》里那几十种流行病和传染病的防、治手段,这句话就说得不亏心。
更别说有个非常鲜活、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肺结核治疗方案在那儿摆着呢。
这也是为什么医健委的同志要专门带着人过来单独找娄晓娥的原因,她这里值得专门跑一趟。
说到专业上,娄晓娥可就不呆了,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给了她强大的自信,也许自己也不懂同志们研究的这个病,但是听一听,尝试出出主意的自信还是没问题。
“这样啊,那给我看看材料吧,能不能成不好说,先看看。”在工作的时候,娄晓娥的语气和习惯越来越向高振东靠拢,算是潜移默化加上娄晓娥一点点的刻意模仿。
她的想法很朴素——我家振东是这个习惯,那说明这个习惯很好!不相信看看他的成果不就知道了?
可见“夫妻相”这种说法,倒也不是完全的没有来由硬吹。
几人都坐下来,草原的同志把资料拿出来,递给娄晓娥。
娄晓娥翻看着资料,眉头紧锁。
这东西的确麻烦,倒是一时半会儿出不了生命危险,但是这个病的问题在于难治。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一种在畜牧区高发的牲畜传人的流行病。
一开始看起来是典型的感染症状,但是发展到后期会攻击脑、脊髓、心脏瓣膜等,虽然只要不发生这些感染的时候布病致死率不高,但是迁延不绝,也是个很麻烦的事情,这个病有个俗称叫“懒人病”,就能知道这东西有多磨人了。
就好像地方病仿制组的同志们说的那样,这个病不算急,但也不能不管。
“这个病有点折磨人啊,不论是病人还是医生。”娄晓娥在这之前是真的没有接触过布病的防治方面的东西,不过以她现在的底子,看别人的研究材料还是能看懂的。
“对,这个病有些奇怪,人的免疫力好像对它几乎没有作用,研究统计发现,从感染到发病,中间没有什么症状,等到发病的时候,已经是感染比较严重了,而且到这个阶段,免疫系统还是不怎么起作用,绵延不绝。”
60年代中,免疫系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免疫系统的机理,却还比较粗疏,国内的同志在这方面就更是不太清楚。
“用药呢?”娄晓娥问道。
“很奇怪,这是由布鲁氏菌造成的,所以我们用青霉素去治疗,但是效果很差,复发率高达40%以上,牧区的同志们开玩笑说,还不如自己硬扛,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说起这个,归城来的同志很是惭愧,觉得自己的工作完全没做好。
医健委地方病组的同志道:“我们在考虑,是不是耐药性的问题,所以才来直接找你,你们现在正在做一个耐药性的新药,我们考虑是不是在这方面能对得上号。”
对于娄晓娥在做什么,医健委的部分同志是知道的,一来是因为医健委本身就对娄晓娥这类成就斐然的同志比较关心,二来是还有别的部委对娄晓娥的情况也比较关心,要通过医健委了解。
娄晓娥摇了摇头,这个病她不懂,但是这个菌她是懂的,作为一种疑似耐药菌的病菌,她还是有了解的,至少团队做过针对性试验。
“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布鲁氏菌的耐药机理是什么我们虽然不清楚,但是它不是因为β-内酰胺酶才耐药的,因为我们利用新研究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做过试验,β-内酰胺酶加上青霉素,和不加β-内酰胺酶,对于布鲁氏菌的杀菌效果基本一致。”
其实布鲁氏菌难搞,是别的原因,而且这个原因现在很难研究,需要在细胞层面才能搞清楚原因。
“这样啊,那对于这个病菌,你有没有什么大致的想法?”医健委和归城来的同志并不气馁,虽然没找到正确的道路,但是至少否定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已经算是一种成功。
娄晓娥看着手上的资料,突然灵光一闪。
“你们试试利福平!”
“利福平?就是你们在《手册》里用于治疗肺结核的那个?”同志们对于肺结核的治疗这一在当前算得上是重大成果的方案,可谓个个都烂熟于心,哪怕他们研究的不是肺结核。
娄晓娥点点头:“对,布鲁氏菌也是杆菌,结核杆菌也是杆菌,而且两者在过往都有类似的表现——免疫系统和青霉素都效力低下。我觉得你们可以试一试。”
现在的研究手段极为有限,对于这些病的发病机理和细菌的逃逸机制可谓是完全不了解,也只能用最传统的办法——试错。
在手段不够的时候,有时候是真的只有靠一点一点试错和基础扎实之下的灵光一闪。
别看娄晓娥这个建议看起来只是因为运气,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功底,这个运气是不会降临到她头上的。
她有些高兴,但是她并不清楚,她这算是靠极为敏锐的直觉歪打正着——虽然她的理由有些说服力不是很足,但利福平的确是治疗布病的钥匙之一,只是布病有些特殊,最好能多准备几把钥匙。
同志们听了娄晓娥的分析,倒是一个个都高兴起来,至少这是一条可能的路子,而且听起来好像还有几分道理。
都是杆菌,都很顽固,得,那就试试吧。
“好,我回招待所就打电话给归城的同志,让他们试一试。”
娄晓娥拿起手上的资料,对同志们道:“这份材料我就留下来,再研究研究,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其他办法。”
“好的好的,这个材料我们复印了很多,这份你尽管留下。”复印机就是好啊。
当天晚上,高振东面对的就是一个对着材料咬着笔头,眉头紧皱的娄晓娥。
“怎么了?好像碰到难题了?”见娄晓娥吃饭都在对着这套资料,高振东干脆自己洗了碗,让她能多一点时间面对自己的工作。
等洗了碗回来,看见她还在愁眉苦脸,高振东忍不住问道。
“嗯,的确比较困难,来,你看看……”娄晓娥直接将材料从桌上推给高振东,她知道高振东虽然不学医,可是在医学这方面他的归纳分析能力一直在线,而且还运气逆天。
高振东一边嘴上说着“这个我不懂这个我不懂”,一边接过资料看了起来,那做派,像极了过年面对压岁钱的小朋友,那真是一边推辞一边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