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都市小说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424章 天下兵马大元帅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24章 天下兵马大元帅

    第424章 天下兵马大元帅
    看着面前毕恭毕敬的李承乾,李世民心里五味成杂。
    想了片刻,也不知道怎么说。
    眼神中有几分恍惚。
    当初他登基的那一年,是二十八岁。
    今年,承乾是二十七吧?
    这就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吗。
    这滋味当真是不好受。
    李世民这般想着,但旁边人的冷汗都冒出来了。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不回复太子,就这么晾着?
    难道说都到了这个头上,陛下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或者说陛下要给太子难堪?
    一时间,气氛都变得凝固起来。
    倒是李承乾没觉得什么,他看到了李世民有些出神,在这个点上,应该是有很多想法吧。
    咳咳。
    旁边的房玄龄无奈,只能咳嗽两声提醒一下陛下。
    主要是周边现在都是太子的人,要是引发误会,也是不好。
    李世民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走神了。
    “平身。”
    “谢父皇。”
    四目对视,李世民能看到李承乾的眼神很平静。
    没有那般欣喜若狂。
    略微沉吟,李世民问道:“你想要什么?”
    李承乾顿了一下。
    他知道李世民问的不是皇位,而是其他方面,或者说要怎么配合。
    “我想要节制天下兵马。”
    李承乾思考了一番,觉得这个回复很不错。
    李世民顿时脸一黑。
    当年他就是这么跟父皇说的,现在太子跟自己这么说。
    果真是一报还一报。
    “明日朕就下诏敕,册封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行了,朕乏了,这里就交给太子处理吧。”
    说完,李世民也不搭理太子,转身吩咐道:“回宫!”
    张阿难亦步亦趋的跟上。
    “恭送父皇。”
    李承乾眼神闪了闪,对旁边的李安俨道:“即日起,你官复原职,为宿卫统领,负责陛下安危。”
    李安俨当初就是这个职位,后来李承乾秘密谋反,被李世民调走。
    现在转来转去,又回去了。
    当然,如今的宿卫统领跟先前的,已经完全不是两码事了。
    “臣谨遵太子教令。”
    李安俨带着数百人,紧紧跟随陛下而去。
    换个角度来看,其实这就是软禁了。
    没有李承乾的允许,谁也不能面见陛下。
    李世民走了,留下了房玄龄,长孙无忌。
    哦,还有李泰跟李治。
    “舅舅,房相,先行回府歇息吧。”
    李承乾也没有说要降罪两人的意思,暂且来说,朝堂需要稳定。
    文臣关系不大,如今兵权已经到手,其他的都是旁枝末节。
    长孙无忌跟房玄龄对视一眼,眼神复杂。
    “谨遵太子教令。”
    两人走了。
    李泰第一跪在地上磕头:“大兄饶命。”
    李治有些无语,李泰跪得太快了,其实他是不怎么想跪的,现在太子已经答应父皇,没必要如此谦卑。
    可李泰跪了,他不跪自然不行。
    当即也不迟疑,紧随着跪了下去:“请大兄责罚。”
    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人,李承乾没有搭理的意思。
    对旁边赵节问道:“皇城那边是什么情况。”
    赵节回道:“李靖带着五千骑,李勣的长安府兵也在那边。”
    李承乾道:“侯君集呢,他现在如今。”
    赵节道:“侯君集只是被拿下。”
    李承乾感觉有些可惜,要是侯君集被李靖或李勣斩了,这才是好事情。
    倒不是忌惮,侯君集本身品性就那样,况且其功劳已经很高了,作为当年跟随李世民的老臣,已经经历过一次玄武门之变,是从龙之功。
    现在又来一次从龙之功,多少有几分功高盖主的意思。
    先前李承乾还给其承诺了很多。
    现在是到了要兑现的时候。
    要是死了,那就是追封,怎么追都不为过,可现在就要真金白银的赏赐了。
    想了想,李承乾道:“传令,册封侯君集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着李勣立即移交兵权。”
    “着李靖回府安歇,麾下骑兵暂由东宫节制。”
    没办法,李承乾还没上位呢,不可能一开始就搞个刻薄寡恩的形象,至少现在来说,侯君集是有功无过的。
    后面再犯错,后边再说了,现在是千金买马骨的时候。
    说到底,侯君集也是把脑袋别裤腰上,跟着他一起造反。
    “是,殿下。”
    赵节传令去了。
    但李承乾还是没有搭理李泰李治两人。
    就这么让他们跪着。
    转而对杜荷开始进行吩咐。
    “让太医院那边都过来进行救治,人手不够就从长安城内进行征召。”
    “大明宫的匠人也调过来,修缮玄武门,让李德謇负责。”
    “把东宫跟太极宫的院墙全拆了,自今日其,孤暂且住宿东宫。”
    “给辽东传令,召皇长孙李象立即回长安,带十万精锐过来。”
    “火炮都拉到太极宫内来,架在各城门上。”
    “皇城交给侯君集负责。”
    李承乾一项一项的交代着,这次大战伤残不少,首先平定军心。
    有火炮架设城头,可以震慑宵小。
    现在李承乾手里的兵还是太少,打完之后,剩下不到两万,足足打没了四万余。
    虽说李世民那边已经认输,但其他人若是有复辟的希望,肯定不会犹豫。
    这长安城里,忠于李世民的将领士卒太多了,调辽东精锐过来,就稳定多了。
    拆除太极宫与东宫的院墙,是在政变后巩固权力、掌控核心区域的关键举措。
    首先是打破权力空间的割裂,强化“权力统一”的象征。
    太极宫是李世民的居所,象征着旧皇权,东宫是太子的居所,代表新的权力核心。
    两者原本有明确的院墙分隔,形成“两个权力中心”的隐性对立。
    拆除院墙,相当于从消除这种割裂,向朝野传递“权力已完全归属于太子”的信号。
    旧皇权的象征太极宫与新权力的核心东宫不再有界限,暗示李世民的残余影响力被彻底整合,李承乾的统治具有唯一性。
    此时李世民虽已“认输”,但被李承乾以“宿卫”名义软禁于太极宫,其旧部仍可能暗藏复辟之心。
    拆除院墙后,东宫与太极宫的阻隔消失,李承乾的势力可更直接地监控太极宫动静,防止李世民或其党羽私下联络、策划异动。
    同时,这种“无界”状态能压缩太极宫的独立空间,削弱其作为“反制据点”的可能性,从心理上强化对李世民的控制。
    暂且住宿东宫是必须的,李承乾其实是没打算入主太极宫,新的宫廷早就确定在大明宫。
    大明宫的地理优势及各方面条件,都不是太极宫能比拟的。
    虽说大明宫也有玄武门,可这跟太极宫的玄武门完全不同。
    太极宫的玄武门是弱点,大明宫那边就只是个称呼了。
    暂住东宫,是为了更好的掌控整个皇城的防务与运作,拆除院墙可打破两处的通行限制,便于人员、物资的快速调度。
    东宫的亲信可直接进入太极宫处理事务,无需绕行或受院墙阻碍,提升对核心区域的行政与军事掌控效率。
    尤其在政变刚结束、长安局势未稳的背景下,能快速稳定核心区域的秩序。
    再就是弱化“太子”与“皇帝”的身份对立。
    在传统礼制中,东宫与太极宫的界限也是“太子”与“皇帝”身份等级的体现。
    拆除院墙,间接淡化了“李承乾仍是太子”与“李世民仍是名义皇帝”的身份对立,模糊两者的等级差异,为后续李承乾正式登基,彻底掌控皇权进行铺垫。
    暗示‘东宫即权力中心,太极宫只是附属区域’,进一步巩固其实际统治者的地位。
    核心是为了快速巩固统治,确保权力过渡的稳定性。
    交代完事情后,李承乾的目光终于投向了李泰跟李治。
    “滚吧。”
    就像是李世民说的那样,李泰跟李治,从来没放在眼里过。
    杀了反而是阻碍名声。
    至于处置,后面再说。
    “谢大兄大恩。”
    跪在地上的李泰连连磕头。
    父皇都败了,他现在只想活命。
    李治磕首:“谢大兄恩德。”
    李承乾也不管两人,翻身上马,前往东宫。
    另一边。
    朱雀大街旁的临时囚牢,侯君集蜷缩在冰冷的铁笼里,破洞的战袍下,肋骨处的钝痛还在隐隐作祟。
    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道声音响起。
    “李靖、李勣接太子教令!”
    杜荷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锐利。
    他身披崭新的明光铠,甲片上的云纹在火把下流转着冷光,手里捧着的鎏金托盘上,赫然放着一卷明黄帛书。
    李靖按着腰间的佩剑站在铁笼左侧,晨光落进他鬓角的白发里,像结了层霜。
    李勣则背对着囚笼,玄甲上的血渍已经发黑,手里的长槊深深扎进泥土,槊尾的铜环被风吹得轻响,像是在呜咽。
    铁笼里的侯君集先是一愣,而后疯狂大笑:“太子赢了,太子赢了,哈哈哈哈.”
    “住口!”李勣的槊尖猛地指向铁笼,寒光擦着侯君集的鼻尖划过,“你不过是阶下囚!若非卫公留手,你昨夜就该被乱槊戳死!”
    “够了。”李靖抬手按住李勣的槊杆,声音平静得像结了冰的湖面。他看向杜荷,白的眉毛微微蹙起:“杜郎请宣令吧。”
    杜荷展开帛书:“太子教令,侯君集率部为前驱,镇守皇城有功,册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即刻统领原属李勣麾下金吾卫兵马。”
    顿了顿,目光扫过李靖紧绷的侧脸:“另,李靖所部骑兵,即日起归东宫节制,由太子亲卫接管。”
    “什么?!”
    李勣的槊杆重重砸在地上,震得周围的士兵都踉跄了一下:“让这家伙统领我的兵马?杜荷你疯了!他当年在高昌私吞珍宝,在朝堂结党营私,陛下早就想办他!太子殿下怎会……”
    “英国公是老糊涂了?”杜荷收起帛书,语气陡然严厉,“殿下说,天下是打下来的,不是论出来的!侯将军有破城之功,就该居此高位!倒是你.”
    “毁了太子的火药工坊,引发大战.呵呵。”
    铁笼里的侯君集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弯下腰,却在抬起头时露出一抹狰狞的笑:“李勣,听见了吗?老子是功臣!你以为陛下还能护着你?他现在就是大安宫的太上皇,连自己都保不住!”
    李靖的手指在剑柄上慢慢收紧,指节泛白如霜。他望着侯君集囚服上的血污,那里面有他亲卫的刀痕,也有昨夜激战的痕迹。“殿下可知,侯君集反复无常,今日可叛陛下,明日亦可叛殿下?”
    “卫公多虑了。”杜荷从怀中掏出一枚虎符,扔给侯君集,铁笼的栏杆挡住了虎符,发出沉闷的响声,“殿下用人,只看当下,不问既往。倒是卫公,你的骑兵留在手里也无用了,不如交出来,还能保个平安。”
    侯君集被亲卫放出铁笼,踉跄着站稳,捡起地上的虎符,在火把下反复摩挲。那冰凉的金属触感像一剂猛药,让他瞬间忘了浑身的伤痛。
    “李勣,把你的兵符交出来吧。”
    他走到李勣面前,虎符在对方面前晃了晃,“当年你跟着陛下杀建成元吉时,不也靠着‘从龙之功’才爬到英国公的位置?现在轮到老子了。”
    李勣猛地一拳砸在旁边的树干上,树皮簌簌落下,指骨渗出血珠,却也只能交出兵符。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侯君集穿上亲卫递来的锦袍,动作缓慢却带着说不出的得意。
    李靖突然长叹一声,那声叹息里裹着半生沙场的风霜。他解下腰间的兵符,那枚鎏金虎符在月光下闪着冷光,上面的纹路还是当年李世民亲赐时亲手摩挲过的。
    “老臣……遵令。”
    李靖将兵符放在杜荷手中,指尖的温度让冰冷的金属都泛起一丝暖意,“告诉殿下,老臣老了,骑不动马了,只求能在府里了此残生。”
    李勣望着侯君集转身离去的背影,锦袍的下摆扫过地上的血污,像一朵盛开在泥沼里的毒。他突然低声对李靖说:“卫公,我们就这么认了?”
    李靖没有回答,只是抬头望向大安宫的方向。
    周围的士兵开始散去,侯君集的笑声远远传来,刺耳得像指甲刮过铁板。
    有些东西,从玄武门的硝烟升起时,就已经碎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