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其他小说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563章 治家治国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63章 治家治国

    第563章 治家治国
    重农抑商有没有错?
    没错,至少这个政策出现的时候,再往后多少年,这个政策都没错。
    但是,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
    再有一点就是玩法。
    很长的时间里,易商变成了挣钱的生意只有我能做。
    这我是谁?是士绅!所以,重农抑商变成了我都要,一边兼并土地,一边把持商业。
    大量本该属于国家的税收,进入了私人的口袋,变成了继续兼并土地的资本,个人奢侈生活的销。
    修水利,这个官府的责任,发展生产力,科技进步,不存在的。
    地主士绅勾结官府,将这个民族的血肉嚼碎了咽下去!所有的国事,最后都是门户私计。
    大的时候叫门阀,小的时候叫地主,这些人结成一张巨大的网,断绝了上下通道,趴在这片土地上吸血。为了维持的久一点,留下一条毛细血管,早点叫察举制,举孝廉,后来叫科举!
    内阁是文官集团的领袖,文官是天下地主士绅的代表。还有另一群地主叫勋贵,他们是站皇帝这个最大的地主的。
    贾琏的选择,表面上看,无话可说。虽然我也是科举出身,但架不住我是勋贵啊。
    所以呢,当然是皇帝让干啥就干啥咯,因为我这一身的富贵,就是祖辈跟皇帝一起打下来的。文官,说的难听点是打工仔。
    只不过,这帮打工仔人多势众,占据了地主群体的大多数。
    这些年贾府中门大开的次数,已经赶上并超过前两代祖辈的次数了。
    贾母亲率女眷迎接,走了一番形式后,贾母很识趣的让贾琏回去休息。
    池内水汽蒸腾,靠着人肉垫子的贾琏,眯着眼睛舒服的泡在热水中,时不时的张嘴吃一口梨子,喝一口茶。
    王熙凤拿着粗毛巾,仔细的抬起手臂擦拭,口中不停的说着话。
    “月初林家的姑母来了一趟,住了三天,跟祖母闲聊时,说了黛玉妹妹的事。”
    贾琏没说话,只是动了动脖子,身后的平儿手上赶紧继续洗头。
    王熙凤没等到回答,继续道:“说是陛下体恤阁臣要赐婚,还是平妻。”
    “咋的,想找陛下去说理啊?”贾琏总算开口了,一下就给王熙凤堵的说不出话来。
    “这是赏无可赏了,贾某人才打着子嗣单薄的旗号,求陛下赐一个平妻。给陛下一个台阶下,总比功高震主强。当初为何劝王太尉去南方,不就是平定西域之后,王太尉注定要掌握京营,陛下注定要架空他,如果识趣就没啥,不识趣王家就得倒。这朝廷里的事情,一直不跟你说,那是怕你担心呢。贾家看着风光富贵,外头不知道多少人对我恨之入骨。贾家是勋贵,要识趣!与国同休的话,听可以,别当真。”
    也许是贾琏头一次跟王熙凤和平儿说这些,这主仆二人听着身体都僵硬了,手上也都停下了。
    “行了,再泡就起皮了。”贾琏说着起身,平儿赶紧拿干毛巾来擦。
    王熙凤从震惊中醒悟,赶紧跟上,取干净衣服来。
    “我累了,先睡一觉,天没塌下来就别叫醒我。”
    贾琏这一觉睡的结实,醒来时天是黑的,扭头看看身边没人,不想惊动他人,自己下来方便。
    隔间里一晚上没怎么好睡的主仆睡的轻,有点动静就起来了。
    贾琏看看王熙凤脸上的担忧,忍不住上前抱住:“还早,一起睡一会。”
    热热软软香香的身子,下意识的狠狠的吸了一口,王熙凤一声娇吟,身子散了架。
    早饭贾琏是一个人坐下,看见鸳鸯、袭人、晴雯、司琪都在,诧异道:“怎么都起来了,不多休息一会?”
    “哪有爷起来了,我们还歇着的道理?”鸳鸯还是会说话,贾琏记得她有一句经典台词,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话)。
    “随你们吧。交代下去,明日要去林家,礼物准备一下。”
    正说着话,平儿从里面出来了:“爷起来怎么也不吱一声,回头被人说没规矩。”
    “屁话,这家里爷的话就是规矩!”贾琏一边说话,一边继续吃,面前这桌子上摆了八个菜,看来王熙凤平时吃的也挺好。
    “以后规矩改一改,早餐有四个菜就行了。”贾琏淡淡的吩咐,平儿低声道:“爷改了不要紧,下面的人多半不会改,银子也省不下来。”
    贾琏停了一下筷子,这可不是平儿的风格啊,这是奔谁去的?
    “最近正好休假,闲的发慌,拿家里的管事练练手,我就不信了,这家还管不得。”贾琏放下筷子,语气渐渐的冰冷。
    屋内空气骤然下降!
    有个事情,皇帝不知道内务府和宗人府的问题么?知道,知道为啥不改?
    话怎么说呢?换一个人没问题,但还是跟以前一样,甚至还不如此前的人忠诚。
    你不让下面的人捞够了,谁愿意为你办事呢?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贾琏也知道,一直没动,忍到现在,无非是想法跟皇帝是一样的。
    那为何现在又动了呢?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下面的人太过分了,捞太狠了,必须整顿一下风气。
    所谓斗米恩升米仇,我给你一斗米,大胆的收着,你不经允许,拿一升米,就是仇人。
    平儿也不说话了,其他人也低头不语,噤若寒蝉。
    贾琏不紧不慢的起身:“去,叫林之孝过来。”
    论对贾琏的忠诚度,首选的还是林之孝。这个在原著中,私下悄悄给贾琏二百两的管事。
    至于旺儿,昭儿,这些当初的亲信小厮,也都被放外面做管事了。
    林之孝很快来到,见气氛不对,立刻上前行礼:“见过二爷。”
    贾琏摆摆手:“行了,自己人,意思一下就行了。我问你,如今外头的管事,怎么个章程?”
    林之孝毫不犹豫的说实话:“外头还是赖大管家在抓总,二房的周瑞管着后厨。来旺也在后厨做管事。”
    “冷子兴的事情你们都忘记了么?怎么周瑞还在管事?”贾琏突然提高音调。
    林之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低头不语。
    贾琏其实很清楚,林之孝决定不了这些事情,扭头对平儿道:“看看二奶奶起来没?”
    没等平儿说话,王熙凤出来,挨着贾琏坐下,威严的环视屋内众人。再转头时,带上妩媚的笑容:“爷是有事?”
    贾琏淡淡道:“你问平儿,我去看看孩子们。”
    后宅的事情,必须充分尊重王熙凤,尤其是在黛玉事情的节骨眼上。
    家宅不宁,肯定不是啥好事。贾政就是平时从不过问后宅,但凡对上宝玉不好好读书,就是一顿打。
    王熙凤起身给家贾琏送出去,这会孩子们都在桂香的院子里,由她带着呢。
    等贾琏出去了,王熙凤再转身时,表情瞬间归凉:“你们都听到了,不是我王熙凤的意思,是二爷的意思。”
    “听到了!”所有人都如此回答,王熙凤才坐回去继续:“二爷让整治后宅,那就照他的意思去办。”
    王熙凤怎么折腾,贾琏肯定是不过问的,只要看结果就好了。
    在桂香的院子里,孩子们在桂香跟前都乖的很,尤其是巧姐儿,有点大姐的样子了。
    陪着孩子们疯玩了一个上午,来旺过来求见。
    “二爷,周瑞的事情,是二房的妇人求情,老太太答应了,二奶奶才点的头。适才二奶奶去见了老太太,说了二爷的意思,老太太让周瑞去辽东做管事,您要是同意就点个头。小的好去给二奶奶回话。”
    贾琏看着勾着腰的来旺,淡淡道:“周瑞去京郊的庄子,在眼皮底下,也好看着点。后厨那边,手脚不干净的,你清理一下。告诉二奶奶,就说我的意思,这后宅也不能一潭死水,是不是的要换几个人,让下面的人知道,以后做事别太过分。赖大年龄不小了,算了,他的事情再等等。”
    “小的记住了,只是东府那边?”来旺又问了一句,贾琏当即拉下脸来,起身上前,背着手微微弯腰:“东府的事情,你也敢惦记?”
    来旺吓的跪下,连连扣头:“小的该死,小的该死。”
    贾琏这才直起身子,冷笑道:“最后一次。滚吧!”
    午饭在桂香处陪着孩子们吃的,完了贾琏径直出了贾府,让柱子备车去薛家。
    昨日贾琏进了宫里,宝钗选择回薛家的老宅住着,并没有进贾府去。贾琏过来看一眼,发现三姐也回城南的家里去了。
    在宝钗处呆了一个下午,表示一下关心后,贾琏才不紧不慢的回府。
    晚上在桂香处过的夜,次日一早才起来,就听到外面急促的脚步声,鸳鸯进来道:“二爷,宫里来人了。”
    赶紧更衣去了前面,来传旨的是裘世安。
    贾琏上前道:“怎么好劳动裘公辛苦一趟。”以前叫公公,如今只有一个公。差别很大的,忽略了内侍身份,尊敬是拉满了。
    也就是裘世安没字,否则都是xx公。
    “咱家特意向圣人讨的差事,给别个宣旨,咱家不想来,给不器公宣旨,咱家一定要来沾点喜气。”
    裘世安也是会说好话的,而且说的还很好听。
    香案摆好,裘世安宣旨,贾琏贾府众人跪接旨意。
    大概意思,就是宣读一下贾琏的劳苦功高,话锋一转,贾氏嫡出子嗣单薄,特赐婚林府小姐黛玉为平妻,薛家宝钗进为滕。王熙凤进二品诰命。赏赐器物一车。
    这里要说一下,滕为贵妾。
    薛家还是不一样的,与皇家多少有点香火情,承辉帝特意照顾一下,也是怕王熙凤不服气,先压一下,后赐诰命。
    裘世安宣旨之后,立刻告辞,贾琏也不留他,亲自送出府门,送上车时塞过去一卷银票。
    裘世安笑纳,一点都不客气,这钱不收就是看不起贾琏,就是要作对的意思。
    贾府内喜气洋洋,王熙凤更是抬着下巴像刚下蛋的母鸡。
    贾琏随后去林府,林如海特意请假在家,贾琏到了才知道,宣旨的内侍刚走。
    这次没看见黛玉,不是不想出来,是被贾敏按在后面不让出来见面。
    林如海拉着贾琏去了书房说话,刚坐下呢,黛玉端着茶杯进来了,好嘛,留不住,根本留不住。
    贾敏气的猛瞪眼,黛玉根本不在意。
    “陛下在工商上尝到了甜头,下一步要大兴工商了。”林如海开口之后,一句话道明内阁与陛下之争。
    “我没猜错的话,陛下的意思,让宗人府,内务府,大肆介入工商业。”贾琏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的,点明此事。
    林如海点点头:“内阁的意思,内务府、宗人府介入工商可以,户部的拨款就该停下。陛下没表态。”
    贾琏听懂了林如海传话的意思,点点头:“让宗人们自食其力,倒是个好事。每年给宗人府的拨款,酌情减免也说的过去。只是内务府经商的说法,如今又是铁厂又是煤矿,还不够内务府吃的?非要把手伸到各处?回头我见陛下时,会劝一劝,内务府可以监管厂矿,经营不该碰。”
    林如海满意的点点头,这个态度确实是不偏不倚。
    贾琏继续道:“给工商松绑是大势所趋,官府可以加强监管,但不能打压太过。这种事情,一收紧就是死。但放松,也不能太快,一点一点来吧。总是要反复拉扯一段时间的。内阁也好,官府也罢,不能怕事多就搞一刀切。更不允许官员眼红商人的利益杀年猪。回头市面上但凡是个做生意的商人,都得有背景靠着才能安心做买卖,就别怪我掀桌子。”
    贾琏也是有条件的,所以要先摆在明处。
    林如海听了沉默不语,黛玉在一旁安静的听着,过了一会,林如海才叹息道:“此事我会说的。”
    贾琏呵呵一笑:“姑父别打马虎眼,侄儿说出来的话,那是一定要兑现的。别以为这下面的官员做了啥我不知道,夜路走多了,总会遇见鬼的。但凡给我抓到一件,都会抓住不放,掀起滔天巨浪。各位阁老也好,尚书也罢,谁家没点买卖呢?这买卖,不能只有你们做的,别人做不得。”
    林如海听了面不改色的反问一句:“你到底要如何?”
    贾琏淡淡道:“公平,至少面子上要做到公平。您是苏州人,就以苏州为例子,苏州做生丝买卖的商贾,哪个背后不是大家族?没点背景和关系的,能做这行么?不能外地商人来收生丝,就给人挤兑的待不下去,甚至见财起意,谋财害命。以广东为例子,南洋出海的买卖,那是只要正常缴税,就都能去。在海上打生打死是一回事,上岸之后,官府就得公平对待每个商人。”
    林如海听罢,久久不语,贾琏又道:“兼并土地逼着朝廷摊丁入亩,后续要搞士绅一体纳粮。将来别闹出垄断经营,朝廷强力打击商贾,官员趁机渔利,大肆侵吞商贾的财富的局面,那才叫不可收拾呢。”
    林如海听了失声而笑:“这不是迟早的么?”
    贾琏笑道:“是啊,所以才要整顿吏治,不是一时的整,是常抓不懈。”
    林如海道:“那不迟早变成党争?”
    贾琏笑道:“朝廷里怎么会无党呢?只要是朝廷,就一定会有党,党争一直存在,如何把握这个度,是陛下该操心的。”
    贾琏点名了内阁现状之后,林如海也只能苦笑摇头。
    其实贾琏不怕士绅进入工商业,而是想把他们中的一部分,变成资本家。
    将来会不会gm,那是将来的事情,但现在绝对不能停下发展工商的脚步。谁拦着,就是敌人。必须打倒的那种。
    “现在陛下的内帑比国库有钱多了,依旧什么钱都要分一份。此事,上个月还争执过一场。张相,也难啊。想要做事,离不开下面官员的支持。但是三品以上官员的任用,还是需要陛下点头。一边要做事,人事上还有掣肘,你要理解张相,不要心生芥蒂。”
    也只有女婿,林如海才能说这番肺腑之言了。
    “您想多了,有我在,恩师不会出事。”贾琏非常的自信!
    朝廷里能对张庭恩构成威胁的人不多,李清算一个,林如海算一个。贾琏这句话的意思,林如海听懂了。
    林如海有没有上一步的想法,当然有啊。但贾琏不支持,他就只能偃旗息鼓,李清倒是会折腾,不会有任何效果。
    皇帝要用张庭恩来实现政治抱负,也要用李清来稍作掣肘。岳齐能入阁,完全是因为皇帝要抓紧兵权。
    高层太复杂了,贾琏真是不想掺和进去,但他已经身在局中。
    未来注定要反复的拉扯,贾琏只能努力的保证大方向没错,就很不容易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