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都市小说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626章 优秀四合院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26章 优秀四合院

    第626章 优秀四合院
    墙上的挂钟“当”地敲了七下,窗外的夜色已经浓得化不开,四合院里各家的窗户都透出暖黄的灯光,混着偶尔传来的收音机声,在寒夜里织出片温馨。
    周益民家的八仙桌上,四道菜已经见了底,卤猪蹄的骨头被张璐啃得干干净净,堆在碟子里像座小山峰。
    张璐瘫在椅子上,手捂着圆滚滚的肚子,打了个带着肉香的饱嗝:“益民哥,你做的饭也太好吃了,比我妈做的强十倍!”
    她的嘴角还沾着点卤汁,在灯光下亮晶晶的,活像只偷吃饱的小猫。
    张燕用手帕擦了擦嘴,嗔怪地看了妹妹一眼:“没大没小的,你妈听见该伤心了。”
    话虽如此,她自己也觉得胃里暖洋洋的,连带着手脚都不那么冷了。
    桌上的空盘还冒着热气,香菇炖鸡的鲜美、卤肉的醇厚,仿佛还在舌尖萦绕。
    周益民刚收拾完碗筷,听见这话笑了:“喜欢吃以后常来,我这儿随时有食材。”
    他往炉子里添了块煤,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每个人脸上都红扑扑的。
    三人靠着椅背闲聊,张璐说着学校里的趣事,张燕偶尔插两句,周益民大多时候在听,嘴角始终带着笑意,屋里的空气暖融融的,比炉火烧得还旺。
    就在这时,“笃笃笃”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周益民愣了一下,这时候会是谁?他扬声应道:“进来!”
    门被推开条缝,大鹏探进头来,军绿色的袄上沾着夜霜:“益民,等下出……”
    话没说完,他就看见坐在椅子上的张燕姐妹,顿时收住话头,挠了挠头笑,“张燕也在啊!还有这位是?吃饭了没?”
    张燕和张璐连忙点头打招呼,张璐还咂了咂嘴,显然还没从美食中回过神。
    大鹏摆摆手就要退出去:“你们聊,我等下再来找你。”
    “等等。”周益民叫住他。
    “你刚才说开会?什么会?”他在这四合院住了这么多年。
    全院大会总共也没开多少次,一般都是各家有事自家解决,很少兴师动众地召集所有人。
    大鹏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往炉边凑了凑:“我也不太清楚,刚才一大爷叫同志大家,说八点在院门口的大槐树下开全院大会,让各家都去个人。其它就不知道了。”
    张燕闻言站起身:“那我们就不打扰了,正好也该回家了。”
    她拉了拉还在发呆的张璐,“跟益民哥说再见。”
    张璐“哦”了一声,一步三回头地往门口走:“益民哥,我下次还能来吃吗?”
    得到周益民肯定的答复后,才蹦蹦跳跳地跟着姐姐离开了。
    周益民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时针刚过七点十分。
    他往窗外瞥了眼,夜色像浸了墨的絮,沉甸甸地压在四合院的灰瓦上。
    “离八点还有五十分钟,我送你们回去。”他抓起军大衣往身上披,拉链“咔嗒”一声拉到顶。
    张燕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们自己走就行,你还得准备开会呢。”
    她拢了拢围巾,指尖触到冰凉的毛线,“胡同里灯亮着呢,几步路就到了。”
    “姐,我想坐摩托车!”张璐突然拽住周益民的衣角,眼睛亮得像揣了两颗星星。
    “我还从没坐过摩托车呢,益民哥,你带我兜一圈呗?”
    她晃着周益民的胳膊,辫子梢扫过他的军靴,“就一小圈,送我们到巷口就行!”
    周益民被她晃得笑了,拍了拍车钥匙:“上来吧,坐稳了。”
    张燕还想推辞,却见张璐已经蹦到门口,正踮着脚往院外瞅摩托车的影子,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那麻烦你了。”
    摩托车“突突”的引擎声在寂静的胡同里格外清晰。
    张璐坐在中间,死死攥着周益民的衣角,冷风灌得她直缩脖子,却兴奋地喊:“姐你看!月亮跟着我们跑呢!”
    张燕坐在后座,手轻轻搭在张璐的腰上,鼻尖能闻到周益民军大衣上淡淡的煤烟味,混着夜风里的积雪气息,心里莫名踏实。
    到了张家门口,张璐还赖在车座上不想下来:“益民哥,明天还能坐吗?”
    被张燕拽着胳膊拖进院时,还回头喊,“别忘了让我来吃炸糕!”
    周益民笑着应了,调转车头往回赶。
    摩托车在空荡的胡同里飞驰,车灯劈开夜色,照得路面的冰碴子闪闪发亮。
    等他回到四合院,院门口已经热闹起来——王大爷搬着藤椅往大槐树下挪,李婶抱着个小马扎,张奶奶的竹椅上还垫着厚垫,连平时总爱窝在家里的老刘头,都让儿子扶着出来了,手里攥着个暖水壶。
    “益民回来啦?”
    王大爷往旁边挪了挪,给藤椅腾出点地方,“快找个椅子坐着,估计得开一阵子。”
    他指了指扎堆的人群,“刚听老李说,好像是街道办的要来,不光咱院,隔壁胡同也得开。”
    周益民应着声回屋,从门后拎出折迭椅。
    这椅子还是去年单位发的福利,金属架上的漆掉了两块,却结实得很。
    他往椅面上垫了块垫,刚搬到槐树下,就见大鹏举着个铁皮喇叭喊:“各家都到齐没?再等五分钟,街道办的同志就到了!”
    夜风卷着碎雪沫子刮过,众人纷纷裹紧袄。
    周益民往人群里扫了眼,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点好奇,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紧张。
    他把椅子往王大爷旁边放了放,听着周围窸窸窣窣的议论声,心里那点蹊跷的感觉又冒了出来——这大会应该不简单,
    不过应该是好消息,因为周益民从三位大爷的脸上笑容就知道。
    如果不是好消息,肯定不会露出如此灿烂的笑容。
    大鹏的铁皮喇叭还没放下,一大爷已经攥着个红本本从人群里挤出来。
    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领口系得一丝不苟,平日里总爱蹙着的眉头此刻舒展得平平整整,连眼角的皱纹里都淌着笑意。
    “静一静,静一静!”一大爷清了清嗓子,手里的红本本在路灯下泛着光。
    他往槐树根上跺了跺沾着雪的布鞋,声音因为激动微微发颤:“今天召开这个会议,是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滚水里,人群顿时“嗡”地炸开了锅。
    李婶抱着小马扎往前凑了凑,袄上的盘扣蹭到王大爷的藤椅:“啥好事啊?看您这乐的!”
    王大爷推了推鼻梁上的老镜,背在身后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他琢磨着是不是要涨工资,还是街道办要发过年的救济粮。
    周益民坐在折迭椅上,看着一大爷手里的红本本,忽然想起前阵子街道办的人来检查卫生,当时还以为只是例行公事。
    张奶奶的竹椅“吱呀”响了声,她往一大爷那边探了探身:“一大爷,快说吧,别吊我们胃口了!”
    一大爷深吸一口气,猛地把红本本举过头顶,像是举起了块千斤重的奖牌:“就是今年我们院子被街道办评为优秀四合院!”
    他顿了顿,等这消息在人群里滚了一圈,才继续说道:“全胡同就咱院评上了,街道办还发了奖状,外加十斤生、十斤瓜子,还有两斤菜籽油当奖励!”
    “真的?”李婶手里的毛线团“啪嗒”掉在地上,滚到周益民脚边。
    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去年隔壁院评上文明户,全院人都眼馋了大半年,没想到今年这荣誉竟落到自家院。
    要知道优秀四合院,整个街道就只有两户,而整个街道,少说有几百个这样的四合院,几百个中选出两个,就知道含金量有多高。
    在这个名声大于一切的年代,说出去,别人也会高看你几眼。
    人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连平时不爱说话的老刘头都跟着拍起了手,暖手宝在怀里颠得老高。
    周益民看着众人脸上的笑容,忽然明白刚才三大爷为什么那么积极——这荣誉不仅是面子,更是实打实的好处。
    张奶奶颤巍巍地站起来,往一大爷手里塞了颗水果:“好啊好啊,咱院总算扬眉吐气了!这瓜子炒着吃,香得能飘出三条街!”
    一大爷剥开纸,把塞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化开。
    他望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忽然觉得这大冷天的,心里比揣了个火炉还暖和。“明天我就把奖状贴在影壁墙上,”
    他往院门口指了指,“生瓜子和油,我跟二大爷、三大爷分好,各家明天去我那儿领,都有份!保证每家的瓜子里都能挑出饱满的!”
    这时,大鹏往前迈了一步,手里还提着那个铁皮喇叭,他挠了挠头说道:“一大爷,院里这么多户人家,两斤菜籽油的话,每家每户分不了多少,不如拿这两斤油,来做一道美食,大家一起吃,就当是庆祝了。”
    这话一出,人群瞬间安静了几秒,随即又爆发出更热烈的讨论声。
    李婶第一个拍手赞成:“大鹏这主意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起吃才热闹!”
    她琢磨着用这油做点啥,眼睛亮晶晶的。
    二大爷推了推眼镜,沉吟着说:“用菜籽油做菜,那香味才正呢!我看炸油条不错,又香又顶饱,大人小孩都爱吃。”
    三大爷却摇了摇头:“炸油条费油,两斤油怕是不够。依我看,不如做油糕,用咱院里的红枣做馅,外面裹层面粉,炸得金黄酥脆,一口一个,多解馋。”
    张奶奶也加入了讨论,她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说:“我觉得炸丸子也行啊,把萝卜擦成丝,拌点面粉,用油炸出来,外酥里嫩,配着生瓜子吃,爽口得很。”
    周益民坐在一旁,听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嘴角也带着笑意。
    反正做什么他都没有意见,这个对于周益民来说,只是重在参与而已。
    一大爷看着众人兴致勃勃的样子,心里也乐开了,他挥了挥手说:“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这样,咱们投票决定,看哪种美食得票多,咱就做哪种!”
    顿时,院子里又响起了一阵嘈杂的声音,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心仪的美食投上一票,寒冷的冬夜因为这热烈的讨论而变得格外温暖。
    一大爷从口袋里摸出半截铅笔,在烟盒纸上画了三个歪歪扭扭的记号:“油条、油糕、炸丸子,同意哪个就站到对应的记号后面。”
    他话音刚落,人群就像被风吹动的麦浪,哗啦啦地分成了三拨。
    二大爷站在“油条”记号旁,背着手数着身后的人,眉头越皱越紧——算上他自己才五个,其中三个还是看热闹的半大孩子。
    他清了清嗓子想拉票,却见李婶抱着萝卜从家里跑出来,萝卜缨子上还沾着泥:“我家有俩大白萝卜,擦丝正好炸丸子!”
    三大爷的“油糕”阵营也没好到哪儿去。
    他数着手里的红枣,总共才凑够一小碗,隔壁小吴家的孩子还在哭闹着要吃,哪有闲心等油糕出锅。
    看着越来越多人往张奶奶那边挪,他悄悄把红枣往兜里塞了塞,脚步不由自主地跟着人群动。
    张奶奶的“炸丸子”记号周围很快挤满了人。
    站在后面的人,已经在幻想,这个炸丸子,到底怎么做才好吃,还有就是盘算着家里有什么东西能拿出来一起做的。
    “我家有胡萝卜!”“我拿点葱姜!”吆喝声此起彼伏,各家各户的菜篮子在路灯下晃出暖黄的光晕。
    李婶的萝卜已经放在石磨旁,王大爷正抡着磨盘碾面粉,白雾似的粉末落在他的中山装上,像落了层雪。
    一大爷数到最后,在“炸丸子”后面画了个大大的圈:“就它了!张奶奶这提议,全票通过!”
    他举着烟盒纸晃了晃,纸角在风里卷成小喇叭,“明儿一早开工,各家把菜送到厨房,咱们热热闹闹炸丸子!”
    很快全院大会就结束,大家都想早点睡觉,明天早点起来炸丸子。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