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尉来半导体」
第1037章 “尉来半导体”ps:求保底月票~!
確实只是刚刚开始,不过国民技术能够快速实现量產突破,最需要感谢的还是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目前主要的业务还是消费级晶片,在车规级晶片方面的布局並不多,在晶片產能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企业选择市场更大的消费级晶片无可厚非。
中芯原本也並不想接国民技术的代工订单,这样一家小型的企业,合作的企业也仅仅只有尉来汽车一家,技术实力方面在中芯看来也相对落后。
与中芯国际谈合作之时,国民技术正经歷私有化退市的整理期,前途渺茫不说,彼时的汽车晶片市场,对於国產化替代的需求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大的需求,至少跟手机晶片有很大的差距。
“四年的时间,证明了檀总您的眼光以及战略,也证明了国民技术团队以及尉来的优秀。”
赵海俊,联合ceo,负责中芯的整体运营,同时也主管中芯的特色工艺业务,中芯的特色工艺业务其实就是汽车晶片相关,包括车载mcu,功率半导体,以及传感器/cis晶片。
“哪里,还得感谢赵总的大力支持。”
最早檀锦程说服的就是这位,时间要追溯到2019甚至要更早一些的时间,彼时的中芯在车规级晶片业务上並无太多建树,公司在当时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2000年成立,初期高速发展,然后自2003年中芯就陷入到了与台积电长达七年的专利之爭,好不容易调整过来,也获得了產业大基金的注资支持,然后又赶上了2018年窗口期。
2019年中芯,前有產业大基金加持,后有ipo衝刺计划,外界看来是比较风光的,但实则暗流涌动,这是一家与菊受到同等待遇的公司。
急於上市很大部分也是因为这部分原因,彼时的中芯真的没有太多的精力拓展车规晶片业务。
“哪里哪里,合作双贏嘛。”
赵海俊笑道,四年之前,这位年轻人走进他的办公室,开口就是让他不要有任何的幻想,儘快买进光刻机,如时间上来不及的话,就要加速推进技术突破,寻求在无先进设备的情况下推进晶片製程的研发。
隨后,又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推进,只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市场对於国產车规级晶片的需求將会大大的增加,中芯可以加速特色工艺业务的布局,而尉来是他们最好的合作伙伴之一。
当时的檀锦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行业从业者,他自然能够意识到这些,不过在2019年,双方的关係算是相对缓和的一年,很多人其实还是寄望於能够谈判的。
包括他们內部很多也是这么认为的,大部分人依旧在不愿相信,或者说不愿意接受,檀锦程坚定的態度,是他印象最为深刻的。
四年的时间,证明了檀锦程当时的判断,哪怕换了个人还是如此,甚至可以说要更加的糟糕。
这就是他们俩人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也是从那之后,通过多次谈判,中芯与国民技术以及尉来达成了合作,同时在2020年,中芯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成熟製程方面,扩大28纳米及以上產能,满足汽车,物联网等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中芯也加速了在没有先进设备的情况下对先进位程的研发,倒不是因为檀锦程的提醒,而是环境使然,一切来得太快,让他们不得不如此应对。
不过对於赵海俊本人而言,与檀锦程的第一次会面,多多少少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当事情临头之时,彼时的提醒再度浮现,他在执行企业运营之际,就能够更加的从容了。
外界认为中芯目前没有拥有多少先进位程,包括合作伙伴都是如此,然而事实並非如此,秘密研发之下,中芯已经具备相当雄厚的实力了。
“今后在不影响贵司计划的同时,希望能够在產能上给予尉来一些倾斜。”
如今中芯在车规级晶片业务方面合作的车企已经不止尉一家了,像是byd,闻界等等车企都成了中芯的客户,中芯这项业务也算是拉起来了。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没有问题,这个我可以做主。”
赵海俊很爽快的答应下来,作为与中芯合作的第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尉来不仅仅是行业龙头,也是他们介入新能源市场的支点,同时还是车企里最大的客户。
这点优先权,还是可以做到的,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赵海俊也想通过尉来的合作关係,看看能不能从台积电手上抢到地平线的代工合同。
虽然檀锦程已经不再实际控制地平线了,但影响力还在。
五月份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孙迎同在巨量引擎总部向檀锦程匯报工作。
所谓的总部,其实就隱藏在闪驰大厦之中,自打檀锦程卸任其在闪驰集团职务之后,闪驰大厦总部的顶层大楼,就被改造成了巨量引擎的总部。
最顶上的三层,都归於巨量引擎所有,与其他楼层电梯分开,低调办公的巨量引擎,哪怕是在这个楼层办公的闪驰集团员工,都很少见到他们。
檀锦程也很少再在此办公了。
目前国民技术在车规级晶片方面,虽然能够实现量產了,但也只能做一些基础的替代,而绑定的企业当中也只有尉来一家,想要公司高速发展,除了向上研发之外,还需要开发更多的客户。
涉及到具体的业务,这些就不是檀锦程该去管的了,需要孙迎同以及国民技术的团队去努力,或者说檀锦程在国民技术这里扮演的角色已经阶段性的结束了。
“给你们三个对標对象。”
闪驰大厦依旧是北仓区最高的楼,与孙迎同並立在落地窗前欣赏风景。
“您请说。”
这几年专注於研发,一些低端的业务也都是能砍则砍,国民技术的营收几近停滯,所有的支出均来自於巨量引擎的输血,也是时候该变一变了。
不指望短期之內能挣钱,但至少要儘快把营收提升至十亿级,孙迎同知道这是老板对他们下一个阶段开始派任务了。
“最差的话,就是你们混成现在的赛腾微,依旧给尉来小批量出货,或者进入到一些二线车企的供应链,日子嘛过得不算有多好,但勉强可以活下去。”
赛腾微今年进入了byd的供应链,但做过迪子供应链的零部件商都知道,其毛利率十分的有限,多数情况下也只能作为二供,甚至是三供的角色存在。
如果不向上研发,这样的公司在市场上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可言,在產业链里也只能扮演被拿捏的角色。
“第二个对標对象就是芯驰科技了。”
芯驰科技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他们2018年才开始组建团队成立,然而脱胎於恩智浦团队的芯驰科技,其发展轨跡却是相当神速,有技术的同时也受到了诸多资本加持。
芯驰在2020年就首次流片,这距离他们成立还不到三年。
2021年,芯驰量產的晶片就出现在奇瑞捷途,哪吒u等车型身上,今年开始进入到byd,长安以及尉来的供应链体系,芯驰为尉来l1提供晶片供应,其x9系列预计今年內出货总量將达到50万片。
发展神速的芯驰科技,今年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目前的估值达到了120亿元,这家成立仅仅五个年头的晶片公司,预计到2024的出货量將突破200万片,以5%的市占率仅次於地平线以及菊。
120亿的估值之於芯驰,也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孙迎同连连点头,又笑著问道:“那第三个对標对象是地平线了?”
檀锦程同样笑了,摇了摇头道:“不是,是兆易创新。”
地平线第是檀锦程在晶片领域投资最早的一家公司了,初期是他与余愷团队联合组建起来的,但那会儿他这个门外汉,对於晶片的了解並不多,余愷团队也要做著路线探索的任务,因此在路线问题上耽误了一些时间。
不过好在都是专业的团队,地平线很快就进入到正轨当中,如今地平线已经是国內知名的车规级ai晶片以及算法公司,专注於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计算平台。
从技术研发到大规模量產,如今地平线旗下的主打產品为征程系列,征程3拥有7纳米製程,算力5tops,主打的是l2+adas,目前搭载於尉来多款车型。
另外,今年九月份,地平线还將发布征程5系列,对標的是英伟达orin,支持l4自动驾驶,虽未发布,但已经圈定了多家品牌。
包括byd,红旗等国產自主品牌都已经与其签下了订单,锁定了產能,预期將於2023年量產。
截止到目前为止,地平线凭藉著征程系列占据著我国自动驾驶约50%的市场份额,在l2级adas市场的份额占比超过了60%,不过在全球范围內,地平线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5%,依旧有著很大的空间。
但这已经是我们唯一能够与国际巨头对抗的企业了,菊目前在这一赛道上是地平线最主要的竞爭对手之一,但是在国际上,还是得看地平线。
估值近百亿美刀,妥妥的独角兽企业,地平线也被认为是檀锦程投资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另外在地平线身上,多数投资人以及同行都见识到了檀锦程的大格局。
成立初期依赖於檀锦程与他的巨量引擎,在得到上汽鼎力支持的情况下,地平线走上了一条“晶片+整车”协同的模式。
除了尉来,上汽之外,地平线在多轮融资之下,还引进了byd,长城,大眾等等大型车企,此外与新势力方面的合作也十分的紧密。
小朋,闻界这两家新势力头部企业,虽没有直接投资,但通过基金也是间接入股了地平线。
能吸引这么多家知名车企共同投资,参与研发测试,跟檀锦程有著直接的关係,那就是他放弃了对地平线的实际控制权,把控制权交还给了余愷团队。
如果说地平线一直由檀锦程控制著,是不可能吸引这么多家车企参与其中的。
至少byd是不会介入,晶片这玩意儿不同於动力电池,尤其是智能座舱晶片方面,哪怕是国產替代也有著其稀缺性,byd这种梭哈新能源的企业,怎么可能把智能晶片供应链交给直接竞爭对手。
拿byd在纯电车型上的开山之作汉ev来说,去年就搭载了征程系列晶片,若是由尉来主导地平线,想必不会拿到这笔订单。
虽与檀锦程私交不错,但是在企业经营当中,船夫哥跟檀锦程一样,都是理智的。
地平线如今的实际控制权是余愷团队,一切运作都由余凯团队决定,创始人团队在地平线的持股也已经上升到15%以上了,位列第二大股东。
檀锦程以及巨量引擎虽不再实际参与地平线的运作,不过依旧还是第一大股东,类似於腾迅投资的一些网际网路公司模式,是最大的股东,但不参与公司的实际运营。
这样的模式,无论是对地平线,还是对尉来,都是最为有利的,只有让更多的车企参与进来,才能够让地平线在算法上有进一步的推进,保持与国际巨头的竞爭力。
不过国民技术就没有必要扮演跟地平线一样的角色了。
国民技术之於尉来,就类似於byd半导体,无需其他企业参与,也无需太多的融资。
“兆易创新?”
“对,兆易创新。”
檀锦程点了点头,下限赛腾微,中级芯驰科技,上限则是兆易创新,这就是檀锦程对於国民技术未来的规划,眼下国民技术基本已经摆脱了倒闭的危机,这样的规划並不会有多激进。
2005年成立的兆易创新,初期的定位是nor flash存储器,填补国內的空白,早期的客户群体主要是菊,中兴以及某想这几家。
18个年头的发展,2016年在沪市主板上市,2013年进军mcu市场,在2017年开始形成了存储与mcu双轮驱动的格局。
如今已经千亿市值的兆易创新,今年的车规mcu出量货將超5000万颗,產品供应特斯拉,尉来,byd,小朋等多家新能源企业。
“存储器业务,我们肯定不介入,但是在车规mcu方面可以学习兆易创新。”
孙迎同点了点头,老板的这个规划確实是没什么问题,一家企业如果没有一点目標那肯定是不行的,看似对標三家晶片企业,实则是给国民技术制定了短中长期三个目標。
至2022年,车规级晶片市场的竞爭加剧,国民技术入局的时间相对有些晚了,不过机会还是很多的,兆易创新这样的市场地位不敢说,但至少芯驰科技还是要以挑战一下的。
国民技术如今只能是做尉来的二供,三供,不过也很好的补齐了尉来在晶片供应链上的不足,国民技术加上地平线,再辅以如兆易创新,芯驰科技这样的第三方,在今年过后,尉来再不用担心晶片供应链安全问题。
孙迎同思索片刻道:“还有一个问题,国民技术会融资吗?”
半导体產业是一个投入极高的產业,融资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国民技术目前依赖於巨量引擎的输血,哪怕扩充业务,至少几年之內还是需要输血的。
这输血要么从巨量引擎来,要么就只能融资了。
“將来会不会融资不知道,但五年之內不会融资,我说过至少会投入500亿,那就会投进去。”
孙迎同笑著点了点头:“那我有数了,老板还有什么其他的指示吗?”
其实国民技术也就比芯驰科技晚上那么一年,只要有持续的资金注入,努力追上並不是很困难,相比起融资,他其他再喜欢的状態。
巨量引擎独资,日常的经营运作都由他们团队把控,財务方面由成林峰管理,不差钱又几乎没有干涉,工作起来简直不要太自在。
国民技术上市之时,他更多的精力还是要投入到公司的运营以及应付上市公司股东,分散了大部分的精力。
五年之內没有融资的想法,也就意味著国民技术至少五年不会重启上市,也就意味著他的身家也只是身家了,不过不上市想要变现也很简单,股权质押嘛,老板总不会差他们钱的。
“那既然这样的话,把公司改个名字吧。”
孙迎同建议道,现在的国民技术,除了个名字之外,与原来的国民技术实际已经没有太大的关係了,所有的管理方式都透露著尉来的风格。
包括他自己,也已经习惯了尉来的节奏,若不是怕深城那边的麻烦,不止是改名,他其实是想把公司搬到甬城或者沪市的。
檀锦程想了想也是。
“那就改个名字吧,就叫尉来半导体,之前国民技术的名字確实是不太適合了。”
一家全新的半导体公司,完全属於尉来的半导体公司。
“行,那我回去就给办了。”
送走孙迎同之后,檀锦程躺在办公椅上,缓缓的闭上眼睛沉思起来,截止到目前为止,他对尉来汽车的產业布局,在大方向方面基本已经完成。
三电系统,核心的晶片供应,都步入到自主可控,產业链安全布局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一些修修补补以及时间来做技术突破。
而销量方面,尉来也是不缺的。
今天的销量虽然还没统计出来,但尉来这个月的大致销量已经確认了,在五月小促销的带动下,尉来这个月的销量十分的喜人。
星途s01五月份的销量大致在2.13万辆左右,位居纯电汽车销量榜首,这已经是今年以来星途s01第五个月拿下纯电销量榜首了,10万至15万元价位,星途s01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的对手。
在纯电领域,除了星途s01继续热卖之外,尉来增幅最大的就是產能拉满的et5了,五月份et5共计交付1.03万辆,国內销量首次破万。
除了et5销量破万之外,纯电车型的埃安s在五月份的交付量同样也上升明显,单月销量达到了1.05万辆,在纯电领域,尉来有三款车型销量破万。
“唯一有点可惜的就是我们纯电suv还没有销量破万的车型。”
byd產能紧张,尉来同样也是如此,把et5產能拉满的话,另一款纯电suv车型es3,產能就没办法拉满,这款车型也有在单一市场单月销量破万的潜力,不过目前还是因为產能的关係,没办法大力推广。
说起来多多少少有些好笑,以suv以及纯电技术起家的尉来,居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单月销量破万的纯电suv。
不过在混合动力方面,尉来的suv倒是表现得不错,星河p1单月交付1.21万辆,l1交付量达到了1.15万辆,赚钱还得看混合动力啊。
说起来也亏了大嘴,大嘴到处宣传增程式就日子好的,虽是为了自己的鸿图x5,但多多少少对尉来l系列的销量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也算是吃到大嘴的流量了,不过x5也在大嘴的宣传之下,单月销量稳稳的突破了5000辆,虽然与大嘴的预期相差甚远,但不得不说,这款车型是真的成功。
为了促进销量,大嘴还宣布鸿图x5计划推出纯电车型,就是不知道纯电版本的x5到底什么时候推出,画饼的话大嘴也是有一手的。
两款混合动力车型,三款纯电车型销量过万,还有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款销量破两万的纯电车型,尉来五月份的成绩十分的喜人,不过问题也不是没有。
“老胡,e系列是不是要动一动了。”
手里拿著五月份的完整销量统计,檀锦程径直走进胡爭楠的办公室,尉来l1连续单月销量破万,l9的盲订数据也非常的好,带动著尉来的销量。
但与此同时,就是es6以及es8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很大的挤压,有一种自家人暴打自家人的感觉。
胡爭楠皱了皱眉,他这会儿也在头痛这件事儿:“是啊,应该动一动了,30万至40万元市场就那么大,这种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感觉確实不太好。”
“那就儘快吧,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四月份因为特殊情况的原因,这个趋势还不太明显,五月份就变得特別的明显了,再这么下去就要出问题了。
纯电才是尉来的最终战略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