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欢喜宫

手机版

欢喜宫 > 玄幻小说 > 希腊带恶人 > 第686章 捕捉到一只野生女儿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86章 捕捉到一只野生女儿

    第686章 捕捉到一只野生女儿
    罗马,万神殿。
    洛恩端坐在王座之上,审视着大殿之中恭敬伫立的十二道身影,问:
    “这些就是你们挑选的传道者?”
    “是的,大人。”
    王座之后的阿里阿德涅、费德拉和卡珊德拉三人恭敬回答。
    在漫长的岁月中,酒神教经过了不断变革、改组和转化,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富有生命力的组织。
    它以希腊和罗马为轴心,凯尔特和北欧为两翼,伊甸园为圣地,成功将五大神代和亿万生灵串联为一个整体,令千百种信仰熔铸为一。
    名曰——【教廷】!
    作为信仰改革中的掌舵者,以及最接近【神】的侍从,阿里阿德涅、费德拉和卡珊德拉三人,自然而然地被信徒们冠以【圣女】的称号,加以崇拜和尊敬。
    同时,她们也是如今人类方在教廷中的实权首脑。
    即,【教宗】。
    “大人,这是他们的身份信息,请您过目。”
    卡珊德拉走上前,将一份羊皮卷递了上来。
    洛恩将其打开,十二个排头的名字落入眼眸:
    彼得、安德烈、西庇太之子大雅各、约翰、腓力、巴多罗买、托马斯、马太、亚勒腓之子小雅各、达太、西门、马提亚。
    是他们?
    洛恩微微一愣,不由再度看向了大殿中的十二人。
    他们有老有少,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甚至连肤色和人种都有一定的差别。
    但相同的是,他们身上透着某种特质:
    虔诚、勇气、坚韧,以及为理想献身的——狂热!
    而这,也为他们招来了堪称惨烈的结局:
    1.“彼得”要求倒钉十字架,用倒悬的鲜血洗净了曾经的怯懦和质疑神的不坚定。
    2.“安德烈”在帕特雷地区被绑上x形十字架,在三天漫长的折磨中仍不停传道,刑架后来成为苏格兰的守护象征,见证着信念如何超越肉体痛苦。
    3.“大雅各”成为首位殉道的使徒,被希律王斩首。这位“雷子”在死亡时刻展现出的平静,让行刑的士兵当场皈依,用鲜血完成最后的神迹。
    4.“腓力”在小亚细亚被倒钉十字架后用石头击毙,其遗孀与女儿在刑场高唱赞美诗,信仰的歌声穿透了刽子手的残暴。
    5.“巴多罗买”在亚美尼亚遭遇骇人的剥皮极刑,传说当皮肤被完整剥离时,围观群众中爆发大规模皈依浪潮,暴君的酷刑架成了最有力的宣教台。
    6.“多马”远赴印度传教,最终在马拉巴尔海岸被长矛刺穿,他的坟墓至今吸引着数百万朝圣者,证明真理从不需要武力庇护。
    7.“马太”在埃塞俄比亚被长剑刺穿后背,这位曾经的税吏用生命完成了从财富攫取者到精神奉献者的终极蜕变。
    8.“小雅各”从耶路撒冷圣殿顶被推下后遭乱棍打死,他的死亡揭开了耶路撒冷教会大迫害的序幕,以鲜血铸就朝圣者的阶梯。
    9.“达太”在波斯与术士辩论获胜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异教祭司惊恐地发现,死亡反而使这个“叛教者”的影响力成倍增长。
    10.“西门”在波斯与起义者一同被锯刑处决,这位“激进派”最终用最痛苦的方式证明了非暴力抵抗的力量。
    11.“马提亚”在耶路撒冷传道,先被人扔石头,后斩首而死。
    12.“约翰”被捕后,敌国暴君将已94岁高龄的老人投入沸腾的油锅……
    以上,便是他们所有人的未来。
    一份,以鲜血为信仰书写的悲歌。
    而日后,他们在《圣经》中被赋予了同一个名字——【十二使徒】。
    洛恩目光复杂,心中生出一丝怜悯,问道:
    “你们知道自己将经历什么吗?”
    “知道,卡珊德拉大人已将结局告知我等。”
    十二人齐声回答,语气没有一丝迟疑,表情没有一丝动摇。
    作为最杰出的预言家,卡珊德拉想要预测普通人的命运并不难,对于一些事情也并没有隐瞒。
    而在面对这份神圣的使命时,最初竞选的人很多。
    有不少参选者的学识、地位、血脉要远胜过眼前的十二人,有的甚至还是亲自参与《圣经》编写的学者和拥有神血的英雄,但在得知传播神道的代价之后,那些人无一例外地产生了动摇,选择了退缩。
    经过一轮轮的筛选,只有他们十二个坚持到了最后。
    他们无一例外地知道自己的结局,也无一例外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所以,他们不是被命运选择,而是主动选择了命运。
    这也正是他们能在万众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二使徒】的理由。
    看着那一张张散发着狂热、坚定和理想主义的脸,洛恩沉默了许久,才再度开口道:
    “现在想要后悔,或是退出,还来得及。”
    “地上万邦必为乐土,地上万众必得拯救!为传播主之福音,完成主之伟业,吾等万死不悔!”
    十二人高声回答,依旧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洛恩没有继续劝阻,略微向前抬手,庄严的神殿化作低矮的石室。
    洛恩褪下神的华丽衣着,换上了属于人的简朴白袍,坐在一张长桌的首位,向周围的十二人招手:
    “来吧,出发前一起吃顿饭,就当是我为你们践行。”
    “吾等卑贱之躯,岂可与【父】同席?”
    十二名传道者闻言,顿时受宠若惊,连忙摆手拒绝。
    洛恩的目光扫过十二名传道者,平静地说道:
    “我也曾是人子的一员,和你们并无本质的不同,也没什么高低上下之分。你们没有必要紧张,就将这看做是一场寻常的家宴。”
    面对【神】的一再要求,十二名传道者只好答应,战战兢兢地入座。
    屋内昏黄的烛光随风摇曳,散发着几分柔和的暖意。
    阿里阿德涅、费德拉和卡珊德拉三人主动充当侍女,出入那联通战神山的厨房,将新鲜出炉的面包、刚炖好的浓汤、以及几道简单的家常菜肴,一一端上了餐桌。
    食物的香气弥漫开来,透着朴素和温馨的味道。
    使徒们有些紧张的心情,逐渐被平复。
    在洛恩的鼓励下,他们放下局促和不安,一边享用着灶神赫斯提亚烹饪的晚餐,一边进行着有说有笑的交流。
    十二人时而谈论自己对于《圣经》字句的理解,时而分享各地的风土民情,时而幻想着事成之后的愿景……
    中央的洛恩时而耐心聆听,时而适当插上几句见解,时而为使徒们夹菜盛饭,催促他们多吃,全然没有一丝为【神】的高高在上,如同一位努力照顾着每一个“孩子”的普通【父亲】。
    渐渐地,场上的气氛变得融洽,甚至是热络。
    使徒们看向这位【父】的目光不再是敬畏,而是爱戴和亲近。
    【神爱世人】的信念,如铁则般刻入他们的灵魂与骨髓。
    至少,他们的【父】便是如此。
    洛恩同样在打量着餐桌前的十二人,柔和的目光透着一丝复杂。
    正如真正将佛教发展成系统化宗教,并推广开来的,不是释迦摩尼,而是阿育王一样,未来基督教的实际创始人也并非耶稣一人之功,而是各阶层出身,熟读经典,为传教奉献一生的十二使徒们。
    道理很简单,释迦摩尼最初开创的只是一门学问和个人修行的方法。但宗教要的可不是学问,而是敬畏、传播、迷惑和无理由的相信。
    作为传播佛学的最大功臣,阿育王本身的选择其实有很重的功利色彩。
    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击败十六雄国,基本统一了印度大部分区域,建立了孔雀王朝。
    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阿育王统治时期成为古印度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盛时代。使佛教成为国教。
    而这一转变,传说是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
    但实际上,那是因为他已经打下了几乎整个印度的疆土,不需要继续武力扩张。
    相反,如何停下战争,号召民众不再仇杀和反抗,并认同孔雀王朝的统治,才是他的当务之急。
    由于阿育王一脉出身养孔雀的贱民,所以他注定无法从注重血统和秩序的婆罗门教中获得认同和统治基础。
    因此,众生平等和戒杀戒暴的佛学就成了他最好的选择。
    佛教也就由此应运而生,成功迎来了【正法时代】,将婆罗门教死死按在地上摩擦了一千年。
    相比之下,由【教廷】精挑细选的十二使徒则纯粹了许多。
    他们不为财富,不为地位,不为虚名,只是因为他这位【父】所描绘的未来,而甘愿跋山涉水,远赴万里,将救世的福音播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艰苦、危险、死亡都无法阻止他们的脚步。
    正是因为有这些人在,未来的基督教才会比佛教的传播更为广泛,生命力更为持久。
    当然,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洛恩并不排斥阿育王那种相对功利的行为。
    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将波罗斯留在那位佛陀的身边,并将自己的信物留给波罗斯,示意他日后传给自己的孙子阿育王。
    只不过,他觉得付出得越多,就应得到的回报得越多。
    即便他的信徒并未索取,他也应主动给予。
    这是属于神的仁慈,也是属于神的公正。
    洛恩目光一闪,金色的圣杯从魔法阵图中浮现,落在身前的桌面。
    随即,他略微抬起手,五指刺入掌心。
    金红色的神血顺着指缝落入杯中,化作猩红的酒液,浓郁而醉人的香气弥漫开来。
    “拿去喝吧,这是我为你们所流的血,也是神和人立约的血。”
    在洛恩的示意下,阿里阿德涅、费德拉和卡珊德拉三人走上前,将杯中的酒液分装出十二份,依次送到每一位使徒的身前。
    随即,洛恩举杯道:
    “你们即将远行,我别无赠礼。来吧,饮下此杯,我们血浓于水,我们血脉相连!”
    十二使徒连忙站起身,共同向这位仁慈的【天父】举杯致敬,然后将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
    酒液入口,化作一股激荡的暖流,在他们体内无声无息种下祝福的烙印。
    当十二人的酒杯被依次放回餐桌上,这场饯别的晚宴就此宣告结束。
    使徒们向大殿中的洛恩最后行了一礼,然后背起了各自的行囊,踏上了各自应行的道路。
    洛恩伫立在神殿门口许久,直至彻底看不到十二人的身影,才逐渐收回目光。
    稍微平复了下心情之后,他看了眼手中的信笺,顿感一阵头疼。
    毫无疑问,这又是件麻烦事。
    算了,早晚都是一刀,长痛不如短痛。
    洛恩摇了摇头,迈步走出万神殿,通过隔壁命运三相殿的空间传送法阵,来到了凯尔特神代的阿瓦隆岛上。
    然而刚一登岛,一柄宽大而厚重的长剑便从朦胧的雾气中猛地探出,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喂,小子,你是什么人?混哪儿的?鬼鬼祟祟闯进我家想做什么?老实交代!”
    瓮声瓮气的质问从后方传来,说话间,那厚重的长剑又向洛恩的脖颈靠近了几分。
    洛恩侧过头,微微望向身后。
    只见,一位体型高大的骑士正伫立在雾气中,她身着黑银相间的重型骑士铠甲,内衬暗红色紧身衣,胸甲铭刻着精美的妖精文字,头盔形如狰狞的龙首,将使用者的面貌和气息隐藏。
    然而,这种程度的魔法伪装,对洛恩来说空若无物。
    他的视线不受阻碍地窥探到了铠甲的内部,将这位骑士的面貌尽收眼底。
    对方拥有与阿尔托莉雅和摩根几乎相同的面容——金色短发、碧绿瞳孔,但眼神更为锐利狂气,嘴角上挂着挑衅的冷笑。肤色略显苍白,左眼下有一道细小的疤痕,增添了几分狂气和叛逆。
    而见洛恩迟迟没有回答,骑士有些不耐烦,再次催问道:
    “小子,问你话呢,你耳朵聋吗?”
    洛恩叹了口气,转过身看向了骑士,认真开口道:
    “那个,我是你爸爸……”
    骑士一愣,随即勃然大怒:
    “还敢嘴硬,你死定了!”
    瞬间,一柄虎虎生风的大宝剑朝着嫌疑人的脑袋上抡去。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