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章 子品牌
第1408章 子品牌给他倒了杯茶,徐良笑道。
“老雷,一部魅族可不值得你从魔都飞过来。说说你真正的目的吧?”
“就知道什么都瞒不过您。”
组织了一下语言,雷俊正色道。
“徐总,魅族虽然远不如我们,但大概智能手机的功能它都具备。
尤其价格比较亲民。
一旦顺利推出,很可能会侵占一大块国内手机市场。”
徐良微微颔首。
改开整整三十年了,华夏其实已经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且数量还不少。
但占据总人口比例很低。
一部像昆仑这样的高端智能手机的售价,抵得上普通人两月甚至三个月的工资。
如果市场上出现了一款可以上网、可以打游戏;
可以体验种种移动互联网科技便利的新型智能手机;
且价格只需要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绝大多数国人都会选择这款手机。
魅族m8与昆仑k2之间没有太大的性能差距。
但价格却悬殊一千元甚至更多。
老百姓也不傻,他们懂得如何做选择。
雷俊继续道:“如果我们放任不管,很有可能昆仑手机在魅族的冲击下销量锐减。
而魅族m8却借此机会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一举打响名气!”
徐良点了点头。
现在还没有‘五环外’和‘下沉市场’的说法,但客观事实上是存在的。
昆仑手机作为高端智能手机。
国内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例。
从最早的50%一路下滑到如今的不足20%,便是明证。
这年头国人整体还不算富裕。
对于高端手机的追逐,大部分的普通人都还显得比较理智。
过日子不是攀比,现实往往让人变得更理智。
昆仑手机曾做过调查和客户画像。
大部分购买k1和k2的用户,都来自城市富人和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
前一个群体是真有钱,不在乎价格。
后一个群体没多少钱,但因为在大城市工作,讲究体面,生活得精致一点。
而且由于智能手机的交互设计、互联网程度、科技含量等等。
看起来都要远超陈旧古板的功能机。
这恰恰是最招年轻人喜欢的。
年轻人,尤其是新世纪的年轻人,消费习惯受西方影响,跟老一辈不一样。
提前消费取代了实用主义。
看见喜欢的东西,一冲动也就买了。
哪怕事后付出吃几个月咸菜馒头的代价都在所不惜。
这两个群体无法代表全部的华夏。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昆仑手机对华夏市场的渗透率还远远不足。
看他沉默不语,雷俊继续道。
“之前市面上只有昆仑手机可供消费者选择。
接下来即将多出一个选择,消费者自然会做对比。
明年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降价保销量,另一条是不降价,专心研发新手机。
降价固然保住了销量。
但很可能会引起之前购买手机的消费者的情绪不满,继而影响到品牌信誉和格调。
以后发布新机型的时候,再想把价格重新涨回去就难了。
而且国人向来喜欢买涨不买跌。
我们了数年时间,才好不容易打造出的高端品牌印象一下子破灭,损失太大了。
所以我建议是成立一家专门针对中低端的子品牌,去跟魅族m8在内的低端手机品牌竞争。”
“子品牌?”
“是。”
“让老型号k1降价不行吗?”
雷俊摇了摇头:
“半年前发布昆仑k2后, k1型号就已经降价过一次。
如果再继续降价的话,就要降低到3000元以下。
这同样会给消费者一种不保值的错觉。
而且k1没有应用商店,单这一点就比不过魅族m8。
如今k1的销量锐减,同时3g网络牌照也即将下发了。
k1本身还不支持3g网络,严格意义上讲,它已经是过时产品了。
我们已经打算停产k1。”
看了眼徐良的神色后,雷俊继续道。
“魅族m8选择定价4000元以下。
看起来像是在避开我们的锋芒。
但又何尝不是一种韬光养晦?
当它做大了,品牌立起来了。
他们会不眼馋高端手机市场的利润?
反倒是我们,高端手机市场的销量如果无法继续扩大。
营收体量和利润有很大的可能会被魅族反超。
从选择的市场方向来说。
我们好比选择的是荷兰。
虽然有钱,但地域狭小,上限在那放着;
而魅族选择的是整个非洲,虽然贫穷,但广袤无垠,一旦发展起来,上限是非常高的。
假如昆仑手机每年卖出500万部手机。
从每部手机身上赚2000元,一共就是100亿元的利润。
而魅族m8每年卖出5000万部。
每部手机只赚500元,一共是250亿元的利润。
手机这个行业,谁的出货量大,谁面对供应链厂商就有更大的话语权。
谁的利润更多,谁就能支持更大规模的技术研发。
黄樟的选择好比农村包围城市。
通过吃下中低端市场来夯实魅族的根基。
然后图谋更大的发展。
他以前做过mp3,肯定深入研究过国内市场。
华夏拥有数亿手机用户,这些人全部都是智能手机的潜在用户。
但动辄就是四五千元的智能手机,价格实在太高昂了。
限制了销量,导致一年只能卖出四五百万部。
可如果把智能手机定价为三千元呢?
或许一年能卖出一两千万部。
如果定价为两千元,甚至是一千元呢?
或许能把中国几亿传统功能手机用户全部转化成智能手机用户。”
看着侃侃而谈的雷俊,徐良心里感慨。
不愧是做出小米的人,市场敏锐度远超普通人。
徐良微微颔首。
“现在我们昆仑手机的成本是多少?”
雷俊道:“之前我们生产昆仑k1的时候。
一部手机的硬件成本能占到手机售价的一半,差不多是250美元。
约合当时2000元华夏币。
随着销量的增加,我们面对供应链厂商的议价权增大了不少。
同时又赶上了华夏币升值。
即便这样,昆仑k2的硬件成本也还高达1500元华夏币。
如果再算上营销、行政人力、研发等各种成本。
手机的售价若是低于2000元,等于卖一部亏一部。
但是。
科技始终在不断进步。
相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销量的不断增大。
整个供应链厂商体系也会变得越来越成熟。
成本下降是肯定的事情。
同时在选择元器件的时候。
能省则省,不追求那么高的性能,能用就行。
成本控制到极致,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出现售价2000元。
乃至1000元的智能手机!
而且不是在亏本卖手机。
只是利润可能很薄。
但它的销量会非常大。
假如年销量一亿部,每部手机赚100元,那也是一百亿的利润。”
徐良微笑道:“昆仑手机现在的年销量是1400万部,一部赚一千多元,那也是一两百亿的净利润。”
雷俊摇了摇头。
“现在魅族m8都开始冲击我们的市场地位。
昆仑手机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躺着赚钱。
而且苹果也在不断进入国内市场。
我们面临的竞争会格外激烈。”
顿了一下后。
“徐总,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条是上,一条是下,一条是混合。
向上继续做高端手机,保持高研发投入。
高举高打,确保技术、品牌领先。
但这有个前提。
必须要在海外市场份额持续扩张。
否则只靠国内现在的经济情况,显然养不起一家高端手机厂商。
即使勉强养活了。
将来也要被魅族或者其他的中低端手机厂商给层层包围住。
不断地蚕食我们的市场份额。
而向下呢,则是兼顾着做中低端手机市场。
继续扩大我们的手机销量。
不要被别人把战略高地给拿下了。
但这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我们的品牌认知。
不止做不好中低端,可能连高端都要丢掉。
最后一条混合路线,即‘子品牌’战略。
昆仑手机继续做高端。
子品牌做中低端。
让它作为昆仑手机品牌的补充,这样消费者就不会混淆品牌印象。”
(本章完)